感染性休克患者ICU综合性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18
/ 3

感染性休克患者 ICU综合性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

陈欣

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ICU 江苏泰州 225500

摘要目的:分析于感染性休克患者ICU护理过程中采用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的优势,并针对其效果展开对比分析。方法:本项研究选取研究对象为我院某阶段ICU收治的敢任性休克患者,时间段设定为2020年7月-2021年10月,入组研究总人数为56例。研究时基于随机数字表法实施分组,其中纳入对照组中的28例ICU护理期间予以常规护理;纳入观察组中的28例ICU护理期间予以综合性护理干预。研究重点是对两种施护方案效果的统计和对比。结果:相较于观察组,常规施护的对照组经干预后的体征指标恢复程度较低,且对组内施护方案的满意度也比较低,上述两项观察指标的组间对比结果均存在差异性(P<0.05)。结论:于感染性休克患者ICU护理期间采用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改善患者的体征指标变化,更符合患者实际需求,应在ICU施护期间积极引用。

【关键词】感染性休克;ICU护理;综合性护理;体征指标


感染性休克是ICU收治患者中占比率相对较高的急危重症之一,需要及时采用有效措施予以治疗和护理,以此促进患者的恢复[1]。在众多护理模式中,相关研究人员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的施护效果更好一些,能够有效扩大施护范围,为临床治疗争取更多抢救时机[2]。为进一步验证该种模式在感染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特选取我院2020年7月-2021年10月收治的56例感染性休克患者展开对比分析。现以下述报告呈现本研究内容。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项研究选取研究对象为我院某阶段ICU收治的敢任性休克患者,时间段设定为2020年7月-2021年10月,入组研究总人数为56例,小组划分依据为随机数字表法,纳入对照组的28例患者中男性占比16/28、女性占比12/28;组内患者年龄值区间为[23,73]岁,获取均值(52.11±3.42)岁。纳入观察组中的28例患者中男性占比15/28、女性占比13/28;组内患者年龄值区间为[24,73]岁,获取均值(52.36±3.38)岁。仅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患者基础信息实施对比分析可知无差异(P<0.05),后续对比资料可比。注:研究已送审伦理委员,获批后启动;入组人员及相关家属知情,并为自愿参与。

1.2 方法

在对两组患者实施护理期间,常规组予以常规施护,包括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检测,并遵医嘱予以对症处理,包括输液、不良反应预防等。针对观察组患者,予以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包括:(1)在患者用药期间注意其反应,并控制好滴注的速度,对于各项体征指标要定时进行测定,如有异常及时反馈,并遵医嘱对药物进行调整。(2)确定感染源,并做好抗感染护理,全程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合理选用抗生素。(3)在插管期间,对各管理做好管理,并加强患者的口腔护理,确保其呼吸道通常,及时予以吸痰等。(4)因为患者无法自主进食,需要做好营养支持护理,确保患者营养的标准摄入量,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合理选取肠内或肠外营养支持方式。(5)待患者清醒后,要及时予以心理疏导,避免患者因情绪或心理问题抵抗治疗。

1.3 观察指标

(1)于正式施护前,以及结束施护后对两组入组研究人员的体征指标进行测定,本项研究以心率(HR,标准范围在60-100次/min之间)、平均动脉压(MAP,标准范围在70-105mmHg之间),以及C反应蛋白(CRP,标准范围在0-10mg/L之间)为主要观察指标。

(2)采用我院自行设定的调查问卷对两组入组研究人员的满意度进行收集,问卷涉及多项内容,总分值在0-100分之间,依据被测人所给出分值进行满意度等级划分,即:被测人所给分值在90分及以上,代表其满意;在[75,90)分之间,代表其较满意;在75分以下,代表不满意。满意度计算公式为:本组给出“十分满意”和“较满意”例数之和/本组入组研究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出现的资料数据相对较多,但均可将其归至计量、计数类型中,并分别予以均数±标准差(62845839efa74_html_e650e1f908969261.gif ±s)、百分率(%)呈现,通过t值、x2值上述两种数据资料的准确性实施校对。此次处理所用软件型号为SPSS 25.0,将P=0.05作为临界值对组间/组内对比数据资料的统计学意义进行测定,在临界值之下,视为有意义;在临界值之上,视为无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入组研究人员施护前后体征相关指标水平比较

如表1:于施护前对两组入组研究人员体质相关指标水平进行测定,对比结果显示无差异(P>0.05);于施护后再度进行测定,结果显示两组人员测定值均有改善,但相较而言融入综合性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改善效果更好,且与对照组对比结果出现差异性(P<0.05)。

1 两组入组研究人员施护前后舒适度对比

62845839efa74_html_e650e1f908969261.gif±s

组别

例数

HR(次/min)

MAP(mmHg)

CRP(mg/L)

施护前

施护后

施护前

施护后

施护前

施护后

观察组

28

127.41±12.49

112.31±8.17

62.34±9.16

78.42±7.26

16.56±2.35

5.74±1.67

对照组

28

127.19±13.25

120.31±8.66

61.41±9.25

69.41±8.28

16.49±2.41

9.42±1.89

t

-

0.064

3.556

0.378

4.329

0.110

7.721

P

-

0.949

0.001

0.707

0.000

0.913

0.000

2.2 两组入组研究人员对组内施护模式满意度对比

如表2:相较于常规施护对照组而言,融入舒适护理的观察组对组内施护模式更满意,指标的组间对比结果均存在差异性(P<0.05)。

2 两组入组研究人员对组内施护模式满意度对比(n/%

组别

例数

十分满意

较满意

不满意

满意度

观察组

28

16(57.14)

12(42.86)

0(0.00)

28(100.00)

对照组

28

12(42.86)

11(39.29)

5(17.86)

23(82.14)

x2

-




5.490

P

-




0.019

3 讨论

综合性护理干预模式是当前临床中应用率相对较高的一种施护模式,是依据患者个体差异所开展的更贴合患者实际需求的全面性护理措施,将其与感染性休克患者护理融入到一起,能够大大提升临床施护效果,为患者争取更多临床抢救时间,降低感染性休克致死率[3]

将本项研究结果显示,相较于观察组,常规施护的对照组经干预后的体征指标恢复程度较低,且对组内施护方案的满意度也比较低,上述两项观察指标的组间对比结果均存在差异性(P<0.05)。本项研究与刘敏[4]等研究人员所开展相似研究获取结果一致。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更具全面性、细致性,能够从多个角度着手干预促使患者恢复速度,大大降低各类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进而改善患者的机体指标,使得患者生存率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自身随之提高[5]

综上,于感染性休克患者ICU护理期间采用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改善患者的体征指标变化,更符合患者实际需求,应在ICU施护期间积极引用。

参考文献:

[1]朱佳玉. 核查单指导下的集束化护理干预应用于ICU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效果[J]. 内蒙古医学杂志,2020,52(11):1407-1408.

[2]邹志平. 综合性护理干预在ICU感染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当代护士(下旬刊),2020,27(10):138-140.

[3]赵甜甜. 综合性护理干预在ICU感染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当代护士(上旬刊),2020,27(07):142-143.

[4]刘敏. 综合性护理在ICU感染性休克中的应用[J]. 中国医药指南,2020,18(02):227-228.

[5]龚明月,王璐. 综合性护理在ICU感染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9):332-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