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针刺法结合院前急救措施对于缺血性眩晕患者疗效及预后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18
/ 2

平衡针刺法结合院前急救措施对于缺血性眩晕患者疗效及预后分析

张丽莉

哈尔滨市急救中心 黑龙江哈尔滨 150056

摘要:目的:分析院前急救措施结合平衡针刺法在缺血性眩晕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缺血性眩晕患者取样63例,救治时间为2020年09月至2021年12月,随机分组,行常规院前急救(n=30,对照组)和院前急救+平衡针刺法(n=33,研究组),比较总有效率、VSI分值。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93.94%(31/33),比对照组73.33%(22/30)高,头晕(2.08±0.75)分,头痛(0.86±0.25)分,恶心呕吐(1.75±0.53)分,平衡障碍(2.67±0.68)分,视觉敏感(1.90±0.63)分,眩晕(2.46±0.81)分,比对照组VSI分值低,P<0.05。结论:缺血性眩晕患者院前急救中结合应用平衡针刺法可提升急救有效性,减轻患者症状,改善患者预后,值得借鉴。

关键词:预后分析;缺血性眩晕;院前急救

缺血性眩晕是一种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原因与椎基底动脉狭窄引发脑部供血不足有关[1],临床表现以手脚麻木、耳鸣、头晕、走路不稳、恶心呕吐为主,院前急救则是稳定患者生命体征,缓解患者症状,改善其预后的重要措施,本次研究取2020年09月至2021年12月我中心救治63例缺血性眩晕患者资料,评价分析了缺血性眩晕患者院前急救中结合应用平衡针刺法的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缺血性眩晕患者取样63例,救治时间为2020年09月至2021年12月,随机分组,行常规院前急救(n=30,对照组)和院前急救+平衡针刺法(n=33,研究组)。研究组8至26个月病程,平均(16.19±5.35)个月,最高74岁,最低51岁,平均(61.53±6.20)岁,男女分布17:16,对照组8至27个月病程,平均(16.80±5.42)个月,最高74岁,最低52岁,平均(61.80±6.19)岁,男女分布16:14,P>0.05。排除标准:(1)无法正常沟通,有精神障碍;(2)生命体征严重不稳定;(3)需立即行气管插管、复苏心肺;(4)有针刺禁忌证。入选标准:签署知情同意书,资料完整的缺血性眩晕患者。

1.2方法

两组皆行院前急救干预:严格测量患者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指标,观察患者病情,询问患者病史,将患者以铲式担架搬运入院,与接诊医师做好交接工作。研究组则在院前急救基础上结合应用平衡针刺法:主穴选择头痛穴,次穴选择升提穴,常规消毒基础上,采用上下提插手法,向涌泉穴 15 ~ 45°方向斜刺,先刺头痛穴,沿皮下骨膜向前刺升提穴,将患者使用铲式担架搬运入院。

1.3观察指标

(1)效果分析:①有效:VSI 评分降低30%至54%,眩晕、头昏症状减轻,有轻微旋转、景物晃动感。②显效:眩晕、头昏症状消失,VSI 评分降低55%以上。③无效:VSI 评分降幅不足29%,眩晕、头晕症状无变化。(2)预后分析:应用前庭症状指数量表评估患者症状严重度,包括6个项目,每项0至10分,症状越轻,VSI得分越低。

1.4统计学分析

SPSS23.0分析资料,计量(628490ab57478_html_5439e398700c5771.gif )、计数(%)资料以t、X2检验,P<0.05。

2.结果

2.1疗效对比

研究组总有效率93.94%(31/33),比对照组73.33%(22/30)高,X2=4.997,P=0.025。

2.2对比VSI分值

治疗后,研究组VSI分值 比对照组低,P<0.05。

表1 对比VSI分值 (628490ab57478_html_5439e398700c5771.gif ,分)

组别

例数

头晕

头痛

恶心呕吐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研究组

33

5.19±1.37

2.08±0.75

2.09±0.62

0.86±0.25

4.03±1.02

1.75±0.53

对照组

30

5.25±1.41

3.19±1.05

2.05±0.59

1.39±0.48

4.15±1.09

2.20±0.54

T

-

0.171

4.861

0.262

5.569

0.451

3.336

P

-

0.865

0.000

0.794

0.000

0.653

0.002


组别

例数

平衡障碍

视觉敏感

眩晕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研究组

33

5.26±1.39

2.67±0.68

4.48±1.29

1.90±0.63

5.57±1.81

2.46±0.81

对照组

30

5.40±1.48

3.18±0.64

4.45±1.22

2.61±0.72

5.53±1.79

3.40±1.07

T

-

0.387

3.057

0.095

4.174

0.088

3.953

P

-

0.700

0.003

0.925

0.000

0.930

0.000

3.讨论

缺血性眩晕是指患者椎基底动脉狭窄,导致枕叶、小脑、丘脑、脑干等脑部位供血障碍所引起的眩晕,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严重危害其身心健康,患者呼叫急救后,急救人员需采取有效措施稳定患者生命体征,对症处理眩晕症状,提升抢救成功率。对于此,现有研究指出[2],院前急救措施结合平衡针刺法可显著缓解患者症状,改善其预后。

本次研究显示:经急救治疗,研究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VSI分值 比对照组低,有统计学意义,分析原因:实施平衡针刺法可降低患者血管阻力,增加血液流量,加快血液循环,促进患者运动神经功能、脑组织功能、脑神经功能的恢复,利于后续治疗[3],同时,针刺升提穴具有益气固本、升阳固脱之效,可治疗低血压,调节神经系统,针刺头痛穴具有解痉止痛、开窍醒脑之效,两穴配伍应用在缺血性眩晕院前急救中,可改善患者眩晕、头疼症状,促进脑供血恢复。

综上所述,缺血性眩晕患者院前急救中结合应用平衡针刺法可提升急救有效性,减轻患者症状,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王娜,张鼎熙.平衡针刺法结合院前急救措施对于缺血性眩晕患者疗效及预后分析[J].黑龙江医药科学,2021,44(05):117-118.

[2]赵元奎,安志红,周淑红,等.通过SIRT1信号通路探究涤痰止晕方对缺血性眩晕大鼠脑组织作用的影响[J].河北中医药学报,2020,35(05):37-41.

[3]郭凤霞,康进忠.针刺加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联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46例[J].中医研究,2020,33(08):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