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剂量他汀类药物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18
/ 2

大剂量他汀类药物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杨彩虹

东营市东营区人民医院药剂科 257000

摘要:目的:探讨了大剂量他汀类药物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以随机数字分组法将我院药剂科检查服用过他汀药物的患者(70例)进行分组,将采取常规剂量他汀类药物治疗的患者设为参照组(35例),采用大剂量他汀类药物治疗的患者设为试验组(35例),分组之后分析组间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满意度等。结果:经研究证实,经过不同方式的治疗后,各组治疗效果对比,试验组的治疗效果更高于参照组(P<0.05);各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更低于参照组(P<0.05);各组治疗满意度对比,试验组对自身所接受的治疗更满意(P<0.05)。结论:他汀类药物在目前应用中,依旧有着不合理现象,所以在临床上,选取调脂类药物时,需要对药物的利弊充分进行考量,及时对患者的肝功能实施检测,保障患者用药的合理性及安全性。

关键词:大剂量;他汀类;药物;应用效果


在临床用药期间,其合理性与患者是否可以得到有效的治疗有密切的关系。他汀类药物是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可有效地抑制细胞内胆固醇的合成,具有调节血脂、抗血栓及抑制炎症反应等作用,属于较为常见的调血脂药物。当人们饮食结构及生活习惯的改变,高血压合并高血脂患者的发病率正在逐渐提升[1]。从而,导致他汀类药物的使用情况也越来越多。但在近年来,他汀类药物在使用期间仍然有着不合理的现象,不仅破坏治疗效果,还会引发诸多的不良反应,对患者正常工作及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2]。所以,为提升他汀类的合理使用,本研究主要选取了到我院药剂科检查服用过他汀药物的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大剂量他汀类药物的临床效果,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随机数字分组法将我院药剂科2020年1月~2021年10月检查服用过的他汀类药物患者70例分为两组。其中,试验组:35例,年龄分布在47-61岁之间,患者年龄均值为(51.20±2.52)岁,病程在2-6年之间,平均病程为(3.24±1.47)年;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7例。参照组:35例,年龄分布在46-62岁之间,患者年龄均值(52.52±3.26)岁;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20例,病程在1-7年之间,平均病程为(3.63±1.39)年。本次将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的患者;无重大器官功能障碍的患者;治疗依从性较佳的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同时将伴有精神障碍疾病的患者;近期服用过其他药物的患者;药物过敏的患者排除在外,经过分析对比其基本资料后可知,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基本临床数据无明显差异(P>0.05),可纳入分析。

1.3 治疗方法

参照组接受大剂量的药物治疗:给予患者60ml的服用剂量,每天进行服用1次。患者在每个月均需要进行复查,复查的指标有血清肌酸激酶、肝功能指标及血脂,另外要尤其需要关注在用药期间患者发生的不良反应,其体现在肝转氨酶的指标上,还有可能在肌肉上出现不良反应,在对患者进行检测期间如发现肝转酶水平高于正常水平的3倍,或者肌肉高于正常水平的5倍,应该立即停药。

试验组接受正常剂量的药物治疗:给予患者20ml的服用剂量,其复查情况与参照组相同。

1.3 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的观察指标主要包括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满意度等指标,具体内容如下:

(1)比较各组治疗效果:分经过治疗后,对组间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满意度分为显效、有效及无效。

(2)比较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统计评估所有患者在治疗期间所发生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肌肉酸痛、肝衰竭、况等为出现的不良反应。

(3)比较各组治疗满意度:经过治疗后,对组间患者的治疗满意度进行评估,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较满意及不满意。

1.4 统计学分析

采取SPSS 20.0版本的统计软件,对本次研究所得数据进行评估。在检验计数资料时选择卡方,结果为百分比,以P值为准,P值的临界值为0.05,当P<0.05时,则表示该数据在统计学中具有意义。

  1. 结果

2.1对比分析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分析(%)

组别

例数

肌肉酸痛

肌病

肝衰竭

肝转酶升高

总发生率(%)

试验组

35

2(5.71)

2(5.71)

1(2.86)

0(0.00)

5(14.28)

参照组

35

3(8.57)

3(8.57)

3(8.57)

4(11.43)

13(37.14)

χ2

-

-

-

-

-

4.786

P值

-

-

-

-

-

P<0.05

2.2对比分析各组治疗满意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满意度对比分析(%)

组别

例数

非常满意

较满意

不满意

总满意度(%)

试验组

35

25(71.43)

8(22.85)

2(5.71)

33(94.29)

参照组

35

20(57.14)

5(14.29)

10(28.57)

25(71.43)

χ2

-

-

-

-

6.437

P值

-

-

-

-

P<0.05

2.3 对比分析各组治疗效果,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分析(%)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试验组

35

25(71.43)

8(22.86)

2(5.71)

33(94.29)

参照组

35

21(70.00)

6(17.14)

8(22.86)

27(77.14)

χ2

-

-

-

-

4.200

P值

-

-

-

-

P<0.05

3讨论

他汀类药物对调整血脂有显著的效果,可明显降低低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及三酰甘油,同时可明显升高高密度脂蛋白,所以,在进行治疗血脂方面的疾病大多情况下均采取他汀类药物。对作用机制方面分析,该药物的主要核心为抑制内源性胆固醇合成限速酶,阻断细胞内羟甲戊酸代谢,减少胆固醇的合成,可较好地促进C反应蛋白的恢复[3]。目前,该类药物主要用于减少胆固醇合成,治疗动脉粥样硬化,防治冠心病更佳,以往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可以抑制形成血栓及动脉粥样硬化及缓解器官移植后的排异反应、抗肿瘤、治疗骨质疏松及抗老年痴呆等。但不合理使用会出现一系列不良反应,降低不良反应的主要措施有(1)控制用药剂量:掌握患者用药史及病史,判断其是否符合用药标准,一旦出现异常,及时上报;(2)加强知识学习:要求药师及医师充分掌握他汀类药物用法用量;(3)注意药物联用问题:明确药物特点,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需规定时间。本次研究将常规剂量他汀类药物治疗与大剂量他汀类药物治疗方案进行对比评估,将结果数据统计表明,组间治疗效果统计可知,试验组的治疗效果相对更高;组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统计评估,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相对更低;组间患者对治疗满意度统计评估,试验组对自身所接受的治疗相对更满意。

综上所述,临床对于合理使用他汀类药物,可发挥药物治疗的应用效果,一定程度上减少药物带给患者的不良反应。对患者进行药物治疗时,不仅仅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考量,安全性及有效性也是需要斟酌的重要项目,只有确保药物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对患者的受益才会更大。

参考文献:

[1]李建有. 溶栓前大剂量他汀类药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预后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2020,15(35):127-129.

[2]王宏伟. 讨论不同剂量他汀类药物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治疗效果[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0,14(23):158-160.

[3]刘彦. 不同剂量他汀类药物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疗效及对病症的影响[J]. 中国社区医师,2020,36(10):59-60.

[4]李娜. 不同剂量他汀类药物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治疗疗效的影响分析[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24):165+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