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高职院校培养基层乡村人才的路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19
/ 3

乡村振兴背景下高职院校 培养基层乡村人才的路径研究

雷阳

杭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杭州, 310018

摘要: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发展社会主义、重塑新农村的重大战略之一,高职院校应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根据自身办学特点和基层乡村人才培育特征,进一步明确培育内容、方法和路径等,优化专业人才培育方案,重塑理实课程培育体系,保障乡村人才培育效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源源不断的高素质、高技术技能型专业人才。

关键词:基层乡村人才;培养路径;高职院校;乡村振兴;技术技能



高职院校是我国发展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基层乡村人才的重要平台,在乡村振兴大背景下,需结合高职院校办学特点,深入分析高等职业教育特征,以实际职业岗位为导向,从理论结合实践的多角度培养人才,进一步提升基层乡村人才的职业素养、职业能力等,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专业人才基础[1]

一、乡村振兴背景下高职院校培养基层乡村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然趋势

近年来,通过不断的优化和改革,高等职业教育迎来了长足发展和进步,随着职业素养等新教育理念的提出,当前以高素质、高技术技能为核心的高等职业教育迎来了重要的发展时期[2]。以人为本是高职高素质教育的核心,利用“学中做、做中学”、“理实一体化”等科学育人方法提高基层乡村人才的主动学习,激发基层乡村人才的内在潜力,最终实现达到素质、技术、技能等全面提升的目标[1]。高职教育作为当前乡村振兴背景下基层乡村人才的重要培育平台,必须要结合高职院校办学实际和基层人才培育特点,利用各类先进的培育方式和方法对基层人才进行培育,进一步助力乡村振兴建设工作的不断发展[3]

(二)是重塑新农村建设的必然途径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国内城市与城市、农村与农村以及城市与农村等各区域之间的交流也越来越频繁,各类先进的育人模式和方法也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基层乡村人才的教育[4]。这些育人模式和方法不仅先进,而且能够贴近基层乡村实际,能够有效提升基层乡村人才的素质、技术和技能等。所以,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在培育基层乡村人才的过程中,高职院校要发挥自身优势,积极采用多元化、多模态、多途径的培育方式,对基层乡村人才进行指导和培育,进一步有效促进基层乡村人才综合能力的不断提升[3,5]

二、乡村振兴背景下高职院校培养基层乡村人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足够的重视

高职院校教师是基层乡村人才培育的最直接参与者、建设者和实践者,高职院校教师的道德素质、技术技能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了基层人才职业素质、职业能力的培育效果,在此前提下,由于种种内在和外在的原因,诸多高职院校教师不重视基层乡村人才的培育工作,对培育内容、目标和成效缺乏有效的认识,导致在实际培育过程中,出现培育内容不全面、培育效果不明显等情况发生[1,3,6]

(二)缺乏有效的手段

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是决定基层乡村人才培育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科学的教学方法不仅能保障基层乡村人才的培育效果,而且能够让基层乡村人才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更大的提升和发展,还能进一步激发基层乡村人才的思维,有效提升基层乡村人才的综合素质,使得基层乡村人才得到全面提升和发展[3]。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诸多教师不注重优化课堂的教学方法,仍然采用传统课程形式单一、内容枯燥等的教学方式,严重影响基层乡村人才的求知欲,打击了其学习的积极性,最终影响基层乡村人才的培育效果[1,7]

三、乡村振兴背景下高职院校培养基层乡村人才的具体实施路径

(一)根据科学的调研分析,优化专业人才培育方案

1.以农村实际需求为导向,确定基层乡村人才培育方向

高职院校应该根据自身特点和农村实际,确定对口专业的内涵和方向[8]。高职院校要通过实地调研掌握农村各专业岗位的实际需求,对人才培育方向进行科学定位,构建以职业标准和专业等级等为核心的基层乡村人才培育思路和体系,进一步优化相关的专业课程,有针对性的对各类基层乡村人才进行的专业化培育[9]。高职院校可以通过组建调研小组,通过对农村企业、行业、市场等的发展情况进行专项调研,分析农村各专业产业的发展趋势和前景,在基层乡村人才培育中,根据乡村未来发展需求不断优化专业人才培育内容和目标。

2.不断优化基层乡村人才培育目标,有效促进人才发展

在基层乡村人才的培育过程中,要分析乡村职业活动内容和特点,对乡村各专业课程进行重组和优化,使其包含职业标准的知识、技术技能等要求[10]。同时,要特别注重与职业证书等的同步接轨,从而满足基层乡村专业群的实际需求,实现基层乡村人才的岗位实践能力的有效提升,不仅能够提升高职院校的教育理念,而且也能够服务地方区域经济的实际需求,准确根据实际需求进行专业人才培育定位,最终实现基层乡村人才的知识、技术、技能等全方位的提升

[11]

(二)注重实操能力的培育,重塑实践课程培育体系

1.进一步强化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培育

在教学体系建设过程中,高职院校要以基层乡村各专业的具体工作流程为课程建设的实际案例,对基层人才的培育目标、评价体系和内容要求等进行优化[10]。在科学制定培育方案中,高职院校更应该把职业能力培育作为核心重要内容。在实际理论和实践教学中,高职院校要不断优化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培育目标,通过基层乡村人才培育计划实施、科学发展和核心检验等各阶段来掌控具体培育过程,进一步强化基层乡村人才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等的培育。

2.进一步优化理实一体的人才培育体系

在以工作流程为导向的基层乡村各专业教学课程建设过程中,高职院校要注重基层乡村人才各专业知识、技术、技能的培育,应通过科学的教学目标来引导基层乡村人才,让其在实际理论学习和实习实践过程中,根据详细的学习计划,系统性地学习所需掌握的知识和技术技能,进而在实习实践中,使其能够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提升自己对知识的认识,熟练掌握所需的技术技能[8-9]

3.进一步贯穿知识技能提升的培养思想

基层乡村人才的培养,不仅要传授专业学科所需的知识、技术和技能,而且要向基层乡村人才传授科学的观念和学习方法。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均需要以实际工作流程为导向,通过设置不同的工作情景,让基层乡村人才在实际学习和实操过程中,不断强化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和方式,基层乡村人才在实践过程中,其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就变得更加的稳固,更具有多样性[12]

(三)实施多元化教学模式,保障乡村人才培育效果

1.重塑混合式教学模式

混合式教学是当前高职院校培育基层乡村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增强了基层乡村人才获取知识的效率,而且对于培育基层乡村人才的综合素质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1,13]。据不完全统计,高职院校实施网络辅助教学的比例高达60%左右,通过互联网自主获取知识和技能的人才更是达到70%左右,甚至在个别的发达地区,约80%的人才通过互联网获取知识和技能[13]。因此,在基层乡村人才各专业教学过程中,高职院校应该大力引入线上线下结合、翻转课堂等混合式教学方式,进一步提升基层乡村人才的培育效果,保障其知识和技能的提升效率。

2.实施分级分层式教学

基层乡村人才的知识基础、家庭背景和学习环境等均不同,导致其在学习知识和技能的时候呈现出完全不同的课堂学习状态[14]。所以,高职院校应该调研基层乡村人才的基本学情,在以学生为中心的背景下,在保证基层乡村人才能够独立健康成长的前期下,进行分级分层式教学,让每个基层乡村人才在学习和实践中,能够个性、全面的发展[14]。如,对于素养好、能力强的基层乡村人才,高职教师不仅要让其尽快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更应该对基层乡村人才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合理延伸,让其掌握更多更专业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对于素养一般、能力一般的基层乡村人才,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多肯定,通过分析、总结等方式,让其有效完成所需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对于素养不高、能力较弱的基层乡村人才,应该循序渐进式地培育,让其逐步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能。

3.创新云平台教学方式

利用云平台进行教学是当前较为先进的一种人才培育方法,主要特点是教师在完成基础课堂知识和技能授课后,基层乡村人才能够在先进的云平台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和巩固,利用云平台的数据和资源进行错难题分析与总结,帮助其进一步查漏补缺,更好更快地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15]。云平台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提高基层乡村人才的职业素养,同时也能够提升其职业能力。如,在教授一些涉农概念时,高职教师可以利用云平台对基层乡村人才进行引导式教育,激发其内在的求知欲,同时可利用云平台实时交流的优势,通过小组讨论和分析,进一步使其科学掌握知识和技能[13-15]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乡村振兴背景下高职院校基层乡村人才的培育是高职院校创新发展的具体体现,也是当前高职院校高质量快速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新时代赋予高职院校的历史使命与挑战,这对于高职院校的发展和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因此,高职院校要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根据自身办学特点和基层乡村人才培育特征,进一步明确培育内容、目标和路径,科学优化培育模式和方式,有效增强基层乡村人才培育的可行性、科学性以及有效性,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源源不断的高素质、高技术技能型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李珍珍.乡村振兴战略下我国农村职业教育推进研究[D].山西大学,2020.

[2]储海平,王祖凤.全域旅游背景下农村职业教育项目化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研究[J].2019(2):46-50.

[3]袁洁. 地方高校师范生师德教育研究[D].赣南师范学院,2013.

[4]彭亮,高维新.新时代中国乡村振兴的研究进展,热点及展望——基于CiteSpace的文献计量分析[J].世界农业,2020(5):9-12.

[5]陈露,葛冰,宋悦.高职院校金融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温州科技职业学院为例[J].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3):3-6.

[6]康叶红,樊雅俊.乡村振兴背景下大湘西乡村旅游人才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2019(9):85-86.

[7]江汇.“乡村振兴”背景下高职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探索——以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广西农学报,2019,34(3):83-86.

[8]黄丽.以就业为导向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76-77.

[9]宿翠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政策研究[D].山东大学,2013.

[10]柳燕君.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模式研究与课程开发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9(9):5-7.

[11]轩照振, 许丽霞. 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探析[J].2022(22):122-123.

[12]徐理,谭玲.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体系的内涵与特征分析[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9):2-5.

[13]郭丽云.试论互联网时代乡村人才培养教学模式的创新[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1,26(2):5-6.

[14]张飞令,刘臣木.农村成人教育的分层次教学[J].成人教育, 1993(1):2.

[15]薛峰.适合农村人才培养特点的教学管理模式探讨[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5):48-49,55.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2年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高职院校培养基层乡村人才的路径研究”(编号:2022SCG030)和2021年度杭州市学校共青团课题(hzxx21015)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雷阳(1989-),男,江西九江人,硕士,讲师/工程师,研究方向:高职教育、先进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