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域文化的高职院校文化育人路径探析--以南充市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06
/ 3

基于地域文化的高职院校文化育人路径探析 -- 以南充市为例

吴方

南充科技职业学院 637260

摘要:地域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增强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基石。地域文化具有地域性、独特性、稳定性、渗透性等特征,与高职院校文化育人有着密切联系,互为影响,共同促进着高素质技术技能型才质量的提升和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将地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等方面的建设过程,充分发挥文化的育人价值。

关键词:地域文化;高职院校;文化育人

地域文化作为一个地方生态、民俗、传统、习惯等文明表现,是该地区最为宝贵的资源和财富,是当地人民在漫长的岁月中为生息繁衍和社会进步而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汇总。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有中华传统文化的共性,也有各地域文化的个性。胡锦涛同志在庆祝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上提出:“高等教育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地方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实施的主要场所,也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阵地,担负着文化育人的重要使命。

一、地域文化与高职院校文化育人

  1. 地域文化

地域文化是指一定区域内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在社会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文化形态、群体观念、精神风貌、历史积淀等,既有传承性和发展性,又有地域性和独特性。地域文化与人类生存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随着时代的发展,两者互动日趋常态化,地域文化中优秀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资源不断渗入人们的文化生活之中,直接作用于人们生存的社会心理环境。由于地域文化与人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更为贴合,可以获得比较直接的影响力和渗透力,赋予人们具特色的精神风貌和气质,进而形成以中华传统文化为主导,以地域为核心,在继承中不断创新的文化系统。

  1. 南充地域文化

南充,有着2200多年的建城史,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有着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南充,是三国文化和春节文化的发祥地,民风淳朴,民俗优雅,三国文化、丝绸文化、红色文化和嘉陵江文化交融生辉,南充地域文化的历史根基不仅深厚,而且它在南充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亦十分巨大。

1.红色文化

南充是有名的红色沃土,是朱德、张澜、罗瑞卿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故乡,又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后,川北行政公署也设在南充,将帅文化、革命精神、革命遗址极其丰富;南充也是红军长征的途经地,红四方面军在南充进行了大大小小近百场战役,长征期间南充地区就有五万多人参加红军,造就了红色资源、红色歌谣、红色故事等丰富多样的红色文化。朱德故里、张澜故居、罗瑞卿故居、张思德纪念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不断激励着760万南充人民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南充新征程中接续奋斗。

2.丝绸文化

丝绸是古老中国重要的文化符号,对促进人类文明的交流互鉴做出了积极贡献。南充具有3000多年的蚕桑历史,素有“巴蜀人文胜地,秦汉丝锦名邦”美称,2005年4月被中国丝绸协会授予“中国绸都”称号,丝绸工艺和以丝绸为元素的文化产品也十分丰富,每年的9月25日为南充丝绸节,全国各地游客、商家云集、或洽谈生意、或慕名欣赏各种丝质服装,同时遍游南充名胜古迹、领略川北风光,实现了文化旅游与制造业融合发展,丝绸文化已成为南充靓丽的活名片。

3.嘉陵江文化

嘉陵江水域辽阔、物产丰饶,南充人民世代在嘉陵江边生产生活,创作了独特的嘉陵江文艺作品。如反映劳动生活的嘉陵江船工号子、彰显南充人情怀幽思的嘉陵江女神雕塑、壮美的生态奇观“百牛渡江”等。如今,南充市不断丰富拓展嘉陵江文化的表现形式,定期举办嘉陵江合唱艺术节,地域文化更具时代和文化魅力。

二、地域文化在高职文化育人过程中的价值解读

地方高职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高地,其文化育人的核心在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地域文化的育人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地域文化孕育学生的民族精神

地域文化是不同地域的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凝练出来的文化精髓,是民族精神具有生命力的不竭源泉。民族精神是地域文化中优秀基因与先进因素的概括、总结、提炼与升华;地域文化则以其独特价值为民族精神的培育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养料与能量。换言之,各地域文化是民族精神内在价值的直接载体,蕴含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因此,地方高职院校开发和挖掘地域文化中的优秀资源,可以加强学生对民族精神的感知、认同与归属,增强他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与自豪感,强化民族责任心与使命感。

(二)地域文化引领学生的价值取向

地域文化总是在一定的自然、历史、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中形成和发展。作为文化主体的人,无时无刻受到地域文化的影响。将地域文化融入地方高职院校的育人实践,可以让学生直接或间接感受到地域文化中各种历史文献、文化遗迹、英雄人物、民俗传统等蕴含的价值观念,引发情感上的共鸣。地域文化通过潜移默化地熏陶与感染,使学生不断调整自己的价值观念,正确处理好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的关系,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心智、提升境界,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影响着学生的思维方式、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

(三)地域文化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

德国哲学家赫尔德曾说:“文化乃是一个社会向善论的概念,它意味着人的完善”。在很大程度上,文化与个体的思想品质之间存在一种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辩证关系。地域文化作为思想教育的重要载体,既吸纳了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也融入了本土文化的独特精华,形成了大量的显性与隐性德育资源,蕴含了丰富人生哲理、人文思想,对学生思想品质的培养起着独特的作用。地域文化中先贤圣哲的人生哲学、思想观念等不但增加了学生思想教育的素材,而且为学生的思想道德培养提供了鲜活的榜样,能够促进学生思想品质的内化,实现他律到自律的转化。

三、地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的路径

地方高职院校根植于地域文化,在建立、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必然受到地域文化的影响。将地域文化融入地方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统筹规划,协调发展,因此必须在学校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建设的各个层面都发挥地域文化的育人作用。

(一)在物质文化中融入地域文化,做到环境育人

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外在表现形态,是以物质形式存在的一种文化,主要包括校园基础设施、教学环境、人文自然景观等,高职院校在物质文化建设中,要充分吸收彰显地方特色的文化元素。在校园

基础建设设计中,可在人文景观中融入南充地方社会历史资源,结合校园实际情况,为校内河流、山丘、树林等实物实景赋予富有人文气息、南充文化特征的名称,选取部分具有南充地方特色的景观如嘉陵江、万卷楼、等作为模板,构建相应的微缩景观,使师生在日常校园生活的行走间就能真切感受到川蜀之地的别致。在教学环境的打造上,可在校园文化橱窗、宿舍区的文化长廊布置地域特色鲜明、形式丰富多样的内容,让南充历史中一群“身在学堂,心系天下”的有担当的读书人的精神走进校园,润物细无声中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

(二)在精神文化中渗入地域文化,做到精神育人

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深层表现形态,是校园文化的灵魂所在。“在保证大学的高水准方面,大学精神比任何设施、任何组织都有效”。精神文化作为一种隐性文化,既看不见也摸不着,但它却又以一种无形的力量对校园文化的发展产生着关键性的影响。其内容非常丰富,主要以办学理念、教风、学风等载体存在。南充地方高职院校在精神文化的建设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南充的红色文化、三国文化元素,汲取地域文化精髓,逐步形成地域文化育人的环境。一方面,地方高职院校要确立富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办学理念,如可将南充地方名人张澜先生的“陶铸人才、以为国用”的思想融入人才培养方案,更好地服务地域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南充高职院校在凝练校训、校徽等文化特征时,可将忠义仁爱、敢为人先的三国文化和红色文化融入进来,形成独居地域特色的的校园文化形式,融入学生的日常行为中。

(三)在制度文化中凸显地域文化,做到管理育人

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范畴之一,对全校师生的行为表现具有引领和约束作用。制度文化作为校园文化与地域文化融合发展的制度保障,为此,地方高职院校要准备把握地域文化与制度文化的结合点,将地域文化的精髓融入学校教学、管理等规章制度。如在教学管理制度中,可将“大美嘉陵江、丝绸之都”等南充地域特色文化引进学生课堂,组织专家学者编写校本教材,既可以作为公共选修课开设,还可以作为课程思政元素灵活融入思政课、大学语文等文化基础课中,让学生对地域文化的了解从零散走向系统。在学生管理制度更应渗透地域文化元素,丰富完善第二课堂,将学生参与地域文化传承、服务地域文化发扬等社会实践活动纳入第二课堂的范畴。

(四)在行为文化中强化地域文化,做到实践育人

行为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关键,是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的动态表现。行为文化的主要体现形式是校园活动,所以在各项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开展中,有机渗入地域文化的内容既能传承弘扬地域文化,又能提升活动的文化魅力。南充地方高职院校在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时,应注重南充地域文化的融合。比如在社团活动中凸显地域文化,通过丝绸展、故事讲说、书画展等活动形式,让学生对南充地域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另一方面通过邀请具有地域特色的阆中皮影、川剧变脸等民间艺术团体进入校园开展文化交流活

动,让学生感受地域文化的魅力;同时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感悟地域文化,组织学生参观万卷楼、阆中古城、朱德故居等独居南充地域文化的教育实践基地、遍访地域文化足迹,开展地域文化调查,增强学生对地域文化的认同感。


参考文献

[1]红色文化与绿色文化融合发展研究——以四川为例[M].李后强,秦勇.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6.

[2]地域文化与高校艺术教育融合发展研究——以南充市为例[J].陈端春,左雪琳.艺术教育,2020(06).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域下深入推进高校文化育人路径研究

[J].马晓英.科教导刊(中旬刊).2020(04).

[4]地方文化资源融入大学生文化自信培养的路径探析——以庐陵文化为例[J].罗萍.今古文创.2020(31).

[5]关于高校文化育人功能的实现路径[J]. 潘秀秀.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20(04).

[6]“三全育人”视域下构建高校文化育人协同机制创新研究[J]. 张扬,张光远,郑德志.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20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