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要生活味,更要数学味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06
/ 2


数学课堂要生活味,更要数学味

徐春玲

重庆市北碚区两江名居第一小学 400700

摘要: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生活化”的数学课堂使教学与生活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但纵观如今的小学数学教学,往往是“生活味”渐渐浓了起来,但“数学味”却被逐渐淡化、冷落,从而导致数学教育的失衡。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应该思索生活化与数学化的最佳结合点,寻思如何在数学学习中让学生经历一个“数学化”的过程,让“数学味”回归到数学课堂。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生活味 数学味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论述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时,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即被概括为“数学生活化”。随着新课程实验的不断推进和发展,课堂数学教学与生活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逐渐成为课堂教学中的精彩亮点,“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使课堂充盈着人文关怀的融洽氛围……的确,数学课堂比前几年鲜活了许多,成为学生个性张扬和生命涌动的舞台,让生活走进儿童的数学世界、让数学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让新课程的理念蕴涵在课堂教学中,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前所未有、值得欣慰的教学好现象。然而,面对充满生活气息的情境,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也随之出现。肢体的活跃代替了思维的活跃,形式的热闹掩盖了数学的本质,数学课因为片面追求生活化、活动化而变得华而不实。

其实,数学教学中的“生活化”和“数学化”在数学教学中并不矛盾的,从哲学层面理解:生活即数学,数学本身就是生活。也即相对平衡时,数学教学就达到了相对完美。“生活化”应与“数学化”结合起来,而且,生活化情境也应是有选择的,应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和富有挑战性的,应有浓浓的数学味,应避免虚幻和幼稚化倾向。但是纵观如今的小学数学教学,往往是“生活味”渐渐浓了起来,但“数学味”却被逐渐淡化、冷落,致使数学课反倒丢了“数学味”,从而导致数学教育的失衡。

如何在保持现有生活化课堂特色的同时增加数学课的“数学味”?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点体会与大家商榷。

一、巧妙设计,体验“数学味”

教师在设计教学预案之前要深刻理解数学教学活动的含义,提高自身的数学素养,为促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进行合理设计。要防止教学过程偏离数学课的根本目的,使教学过程符合儿童认知的特点和进行数学研究的规律。设计时要做到敢放巧收,让学生自主探究不仅是流于形式,更多的关注每次活动的有效性;要明确教学过程中每一步骤的要求,这是学生进行有效的数学活动的前提;整个过程的设计应潜藏着数学的规律,并要将整个过程提升到数学认识的高度。

在数学教学中,要求教师更多的是配置生活原型。有些问题不能真切地在课堂中展现出来,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经历过,教师可通过创造性活动,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材料,用问题情境模拟出来,让学生亲自体验。

二、情境创设,服务“数学味”

数学课上的情境创设应该为学生学习数学服务,应该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关注情境,应该为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提供支撑。特级教师徐斌说“生活化情境应是有选择的,就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和富有挑战性的,应有浓浓的数学味,应避免虚幻和幼稚化倾向”。教学过程中,每一个情境的设计都体现了设计者教学的艺术,每一个周密的布置、每一个恰如其分的数学预期都显示了设计者的睿智。

三、教师导向,把住“数学味”

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对学生的探究、交流等活动做出适时的、富有针对性的指导。教师提出的问题不应过于空泛,如“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容易偏离数学的本质而关注更多的非数学信息,应注意问题的数学导向性,如“你发现了哪些数学问题?”。评价学生数学学习,要注意把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与关注学生数学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有机地结合起来,对于数学教学中出现的非数学活动倾向,教师应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并能迅速整合这些信息做出决策,准确的驾驭课堂。这样,我们才能有效的监控数学教学活动,更好地将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创造性引导到数学活动中去。

四、思维冲突,围绕“数学味”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问题是数学的心脏。一节缺少思考含量的数学课,一节缺乏智力挑战的数学课,即使课堂气氛再活跃,也算不得一节好课。有些数学之所以会让人感到索然无味,就是因为缺乏思维含量。整节课在教师的“精心铺垫”与“积极引导”下,教学过程行云流水,学生发现结论轻轻松松,探索规律顺顺当当,几乎无需智慧努力就可唾手而得。而另一些数学课,虽然并不缺少问题的数量,但是问题缺乏挑战性。整个教学过程被一个个小问题肢解得支离破碎,学生是“对答如流”,但就是激不起思考的热情,感悟不到数学的思想与方法,体会不到思考的乐趣,思维得不到发展。这样的课也就从根本上失去了数学课应有的“思考味”,如同一杯白开水。因此,精心设计课堂提问,适当增加问题的挑战性,是增加“数学味”的要诀之一。具体地说,就是要善于激发学生思考的热情,使学生经历“百思不得其解的困惑——茅塞顿开的激动)——问题被突破的愉悦”的过程,从中品味思考的乐趣,发展思维的能力,获得数学的思想与方法。

数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小学数学必须与生动、丰富的儿童生活紧密联系,才便于为儿童所理解,并借以取得学习数学所必需的感受和生活经验,但是,生活感受、生活经验还不是数学,还必须经过一番“数学化”的过程。为此,我们倡导数学教学要生活味更要数学味。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解读(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出版社,2012

[2]赵春玲.寻求数学课堂真谛 回归数学教学本色[J].中小学教学究.2013(03)

[3]张卫星.让浓郁的“数学味”充满小学数学课堂[J].广西教育.2012(33)

作者简介:徐春玲(1982.04)女 汉族,出生于重庆市北碚区,小学数学教师 。重庆市北碚区两江名居第一小学工作


1 页 共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