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课堂的教学交互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06
/ 2

信息化课堂的教学交互研究

胡艺

信阳师范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 464000

摘要: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发展到如今,随着主体教学的教学理念不断在教育领域的普及,关于教学交互的探索也变得越来越受瞩目。教学交互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基本特征,从某一角度上也能够体现教学的实施,然而,在信息化课堂的教学中,由于大量先进教学技术不断的涌入,对于教学交互的特征、性质等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同时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因此,以下的内容将着重于分析信息化课堂的教学交互的特征,以及实施教学交互的有效途径。

一、信息化课堂教学交互概述

交互,原本是一个社会学术语,指一切存在物的相互作用与影响。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看,交互又被称为互动。互动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与学生以教学内容为媒体,在一定的教学环境下为完成教学任务发生的教与学的交流、交往、沟通、联系、影响及相互作用的关系。对于教学交互,目前还没有一个详细而准确的定义,北京师范大学陈丽教授将教学交互的定义方法分为三类,并在对这三种方法加以比较的基础上提出了远程教育中教学交互的定义,陈丽认为;“教学交互是学习过程中,以学习者对学习内容产生正确意义建构为目的,学习者与学习环境之间的相互交流与相互作用,它包括学生和教师,以及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也包括学生和各种物化的资源之间的相互交流和相互作用”。相比之下,由于信息化课堂中教师与学生处于同一个时空维度,信息的传播方式不仅包括教学媒体向学生的传播,还包括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等多向信息传播方式,交互的实时性和互动性更强。因此,我们认为,信息化课堂中的教学交互是指师生在一定的信息化教学环境中,运用一定的技术和方法,在教学中有目的、有组织地运用人与人、人与机器等双向或多向信息传递方式,相互交流思想和情感、传递信息并相互影响的过程。

教学交互的核心是学生,目的是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通过各种相互交流和相互作用,改变学习者的行为,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在信息化课堂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与其他外在物质,包括教师、教学媒体和其他学生的交互行为成为教学的主要行为。其中,语言的交互、“教”、“学”与媒体的交互、人际情感的交互,三种交互缺一不可。通过交互,使学生在认知、情感、行为方面得到改变与升华,从认同到协作产生共鸣,将过去、现在和未来集于一瞬,进而迸发创新意识,使教学过程充盈着愉悦、创造,使师生双方从满足到升华逐步达到完善。

、信息化课堂教学交互的特征

信息化教学是指教育者和学习者借助现代教育媒体、教育信息资源和方法进行的双边活动,它既是师生运用现代教育媒体进行的教学活动,也是基于信息技术在师生间开展的教学活动。教师、学生、现代教学媒体和教学信息构成了信息化课堂的四个要素。由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大量引入,信息化课堂的信息传递方式发生了相应的改变,乃至整个课堂的教学观、教学模式、教学策略以及教学方法,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当然教学交互也是如此,并呈现出新的特征。

(一)多样性

按照人类学习心理的特征,人的学习83%来源于视觉,11%来源于听觉,3.5%来源于嗅觉。由此看来,信息表征形式的多样化有利于人类的学习。而传统课堂中的教学交互,传递的教学信息的表征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只是语言符号。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信息化课堂中教学信息包括了文字、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动画等多种形式,对学生产生视听觉等多重感官的刺激作用,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开放性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课堂不仅仅局限于固定的封闭班级授课方式上,而使课堂扩展到课外,从个体式学习扩展到社会化学习。学生不但可以与身边的人产生交互,也可以跟与自己不再同一物理空间的人产生交互。例如,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来搜寻自己想要学习的知识,还可以与教室以外的学习者进行交流。学生虽身在教室,但实际的学习方式却已经打破了传统“校园围墙”的限制。教师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源泉”,而更多地成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指导者,协助学生自主地与知识内容发生交互,完成意义的建构。

(三)技术性

由于现代信息技术的介入,信息化课堂中教学信息的传递不仅只是原来的教师讲授、学生听讲的单一方式,教师可以通过各种现代教学媒体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学生也可以通过教学媒体与教师进行沟通,在这里,教学媒体成了信息双向流通的通道。此外,学生之间也可以通过媒体来进行交流与协作,共同完成对知识的建构。更重要的是,现代教学媒体和设备,其自身也具有交互作用,当学生或教师在利用各种媒体和设备学习、工作时,信息就会在人与机器之间进行传播,形成交互。特别是智能信息技术的应用,教学媒体会自动收集学生或教师的各种数据特征,依据这些数据特征进行聚类分析,对学生或教师提供个性化的指导与反馈。

(四)主体性

教学交互是一种发生在学生与教师,以及教学环境之间的事件,当学生的行为朝着教学目标发展时,教学交互就是有效的。因此,教学交互具有主体性,而它的主体就是学生。传统课堂重视教师对知识与技能的传授,信息的流动在一定程度上是单向的,学生对教师的讲授并没有产生有效的互动。随着信息化教学观的确立与发展,学生个性的发展和主体人格的生成成为教育的基本价值取向,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形成了一个平等的民主关系,进行双向的信息传递,在交互的教学过程中达到和谐的教学相长。

、信息化课堂教学交互的有效途径

在信息化课堂的教学过程中,由于信息科技存在很多的功能,可以为教师提供很多帮助,因此,对于教师自身而言,会忽视了自身的言语表达,更严重的情况下可能直接将教学任务完全托付给信息技术。这样的教学模式虽然会增加人机交互的频率,但是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却失去了互动的机会,从而偏离了教学交互的动机,因此,在信息化课堂教学交互工程中,要注意多方面的共同交互。以下是提出的几点有效措施:

(一)提升教师自身的交互意识

在信息化课堂教学中,绝大部分的教学设计内容都要由教师来完成,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策划者,其中关于教学交互的频率与质量在一般情况下也是由教师来策划和决定。因此,想要顺利的开展教学交互活动,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主动的交互意识。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地增加与学生之间的教学交互,尽可能的对学生学习和实践过程中的问题进行解决,提高师生的交互质量,从而提升教学效率。

(二)加强学生的交互技能

我国当前的信息化水平还没有普遍的提升,在一些较落后的城市和地区,学生对信息技术的了解程度不够,从而致使在人机交互的过程中,学生会受到很多的阻碍,无法高效地进行学习。因此,教育部门需要提出相关的政策,加强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实现良好的人机交互。

(三)改善教学交互的形式

随着信息技术越来越先进,在信息化课堂的教学交互工程中,师生之间的交互频率一直在减少,学生越来越依赖人机交互,过分的运用电脑等去学习,而作为教师,没有对学生及时的进行劝阻,致使学生在人机交互中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就会对学习失去了热情。在信息化课堂教学交互中,人机交互应该是作为师生交互的一个拓展,而师生交互才是教学过程的核心,人机交互的进行是为了弥补师生交互中存在的不足,两者之间起到了互补的作用,只有多种方式共同存在,才能发挥教学交互的作用。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大量先进教学技术不断涌现的情况下,信息化课堂的教学交互在随之发生越来越多的变化。从特征上,信息化课堂教学交互逐渐把学生当作教学主体,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并且能够摆脱封闭教学的局限性。与此同时,在教学交互中也发现了很多的问题,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师生交互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逐渐增多的人机交互。为了更好的发挥教学交互的作用,应该增强师生之间的交互质量,把师生交互作为教学交互的主体,也只有如此,才让交互活动具有了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宇慧.信息化教学环境下课堂交互行为的理论研究[J].青春岁月,2020(35):236.

[2]邓丽娜.《健康评估》信息化交互型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课程教育研究,20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