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审美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07
/ 2

简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审美教育

李俊芬

青海省海南州贵德县民族寄宿制学校

【摘要】审美教育是语文学科固有的任务。在韦志成主编的《语文教学艺术论》一书中曾指出:“语文教学要用‘美’吸引学生,其宗旨是在教学中实行美育。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最终实现人类自身的美化。”

【关键词】

提高学生的审美感知力、鉴赏力和创造力,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这不仅要注意遵循语文教育和审美教育的规律,运用恰当的方法,也要符合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认知规律。语文美育途径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下面仅从课堂教学的角度谈一谈语文美育的一般过程。

  一、引导学生进入审美意境

  任何形式的教育都需要受教育者与施教者之间的相互交流、沟通与认同。现代美育本身就是一种自由的情感教育,失去情感的交流,美育的过程就不复存在了。因为美育是绝对拒绝说教与灌输的,它只能够依靠受教育者自身的情感体验与交流才能实现。然而,审美教育中实现情感交流是需要一定条件的,就是要努力营造、创设一定的审美意境。具体做法如下:

  1.创设美的意境。

  “意境是作家的主观情意与客观事物相交融而形成的,是以使读者沉浸其中的想象世界。”语文美育中,教师应当注重创设美的意境,成为学生美感的诱发者。在教学活动中,语言美则是中介。我们伟大祖国的语言文字优美生动、丰富多彩,教学中,教师或娓娓道来,或抑扬顿挫,都应是情不自禁、油然而生,充分发挥祖国语言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开启学生思维的门窗,使他们的好奇心转为一种追根究底的强烈愿望,从而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教师的教学语言美取决于教师具备热爱学生的情感,科学思维的头脑,对课文思想内容、情感特点的把握,以及语言的表现力。此外,用教具演示、用音乐渲染情境对教学均可产生较好的效果,角色扮演也可以再现情境、加深体验,教师动作情态的渲染也能起到创设或强化情境的作用。

  2.认识美的形态。

  语文课文中所呈现的美的形态丰富多彩,如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技巧美、生活美等领域。艺术美中又包含着文学美、绘画美、摄影美、雕塑美、建筑美、园林美、工艺美、音乐美、舞蹈美、戏曲美、形体美、声音美等不同因素。教学中应从每篇文章的实际出发,由浅入深、由简到繁逐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具备一定的美学素养。文章中各种美的形态,寓于语言文字之中,要感知其中的美,必须把文字符号转换为具体形象。泰山日出的壮美,苏州园林的优美,三峡山水的奇美,布鲁诺为科学献身的崇高美……都需要发挥审美想象去寻觅。审美想象是把从感知所得到的表象加工改造并重新组合,构成全新的意象。教学中教师应启发学生把有关语句转化为栩栩如生、如在眼前的具体形象,使之“活”起来,也就是结合自己的审美经验,通过想象再现作者描绘的情景,使奇山异水、春光秋色如在眼前,欢声笑语、悲歌哀吟如在耳畔。

  3.加强朗读。

  教师的范读和学生朗读是再现形象和引入情境最重要的方法,也是语文美育过程中贯穿始终的重要方法。

  在朗读训练中开展吟哦、齐诵、领诵,特别是配乐朗诵,对渲染情境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但是,朗读不能成为讲解的附庸,不能走过场。应该让朗读训练占有独立的地位,使它既作为阅读的手段,又作为阅读教学的一项重要目标,并指导学生在课内外进行表情朗读。

  二、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

  语文审美教育的重要任务在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感。刘鳃在《文心雕龙》中写道:“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可见,情是文章的核心、主宰和灵魂。文章不是无情物,师生皆为有情人。因此,语文学科在审美情感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以下的一些做法则有助于发挥其优势:

  1.发挥语文教师情感的“中介”作用。

  从文章作者的情感到学生体验到情感,其间不可缺少的“中介”是语文教师情感的“投入”和“外射”。当然,学生可以通过阅读直接受到作者情感的感染,但由于知识的贫乏、阅历的短浅、时代的隔膜、年龄的差异、心理的障碍等诸多原因,学生的情感体验受到很多制约,很难企及作者所表达的情感的微妙之处,这就需要语文教师以自己的真实情感去打动学生。所以,教师讲课必须在课堂中融洽情感,进入文章角色或境地,动之以情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根据不同体裁、不同基调、不同内容,教师讲课的情绪要灵活多变。

  2.开发情感信息的资源。

  语文是表情达意的工具,课文是教学中情感信息的主要来源。要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培育,必须开发课文中的情感信息。文章情铸成,有的抒发感情如急峡波涛,飞逐奔腾,一泻千里;更多的则是含蓄有致、蕴藉深沉,乍看是淡淡的,缓缓咀嚼一番,便会有浓密的滋味从口角流出,稍加当心,读者就可以从其意象、语调、语势甚至标点符号中品味出一定的情感内涵。

  3.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审美体验是审美教育最基本最关键的环节,也是唯一的途径,在美育操作中必须努力引导学生进行审美体验。”由此可见,要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感,自当首先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三、培养学生的审美理解力

  在审美过程中,如果忽视了在深入体验的基础上拓展情思、判明情理这个重要环节,审美过程仍旧是不完全的。因此,语文美育必须注重学生审美理解力的培养。审美理解有别于科学认识活动中的理解,它始终伴随着形象的感受(审美感知、审美想象),伴随着情感的体验(审美情感),而且不必经过分析、综合和抽象的形式逻辑推理,而更多地依赖审美经验的积累。主体的审美经验越丰富,这种直觉判断越可靠。审美理解当然也包含理性因素。在审美理解中,由于理性认识蕴含于形象之中,作为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审美理解力,就要依据审美认识活动的特点,启发学生对审美形象进行心灵的思考,并用知识、理性去引导,使他们不仅被审美形象所感染,产生感情上的共鸣,更能进行理智的冷静的分析与思考,深刻地理解审美对象的内容和性质,进行正确的鉴别和评价。我国传统语文教育提倡运用评点法对课文精妙的语词、精美的文句、精湛的写作技巧、精辟的思想见解作精要的点评,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理解能力,可供借鉴。

  写作是用文章来表现美、创造美。观察是审美创造的前提,所以,我们要陶冶美的心灵,酿造美的甘泉,播下美的种子。语文教学如果没有一条美育的清泉,就不能绽开学生心灵美之花、结出全面和谐发展的创造美之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