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出入口矩形顶管过街通道施工技术总结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07
/ 1

地铁出入口矩形顶管过街通道施工技术总结

高楠 胡立群

无锡地铁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摘要:黄巷站是无锡地铁4号线一期工程由北向南的第三座车站。车站位于中山路与凤翔路交叉口,沿凤翔路敷设,呈南北走向。该车站总共设置3个出入口2组风亭。其中1号出入口位于凤翔小游园,设计通道长度42m,横跨凤翔高架及凤翔路,采用矩形顶管施工工艺。


关键词:地铁施工;矩形顶管;施工工艺


引言

矩形顶管过街通道设计长度42m,覆土厚度4.05m。顶管外径尺寸为7000*4300mm,内径为6000*3300mm,壁厚500mm。始发井设置在凤翔路以西,原凤翔小游园内。接收井位于原车站主体结构中板位置,该过街通道横跨凤翔高架及凤翔路,采用矩形顶管进行施工。


用电分析

始发井场地用电提供一台630kVA的变压器,通过墙上挂线引至始发井场地内;接收井场地用电需要从始发井下井敷设到接收井供电,确保顶管施工正常用电。

顶管施工现场配电一、二、三级配电箱,用电设备分组启动,采用变频调速,满足使用。

通道内照明及小动力用电设备由箱变供电,供电方式为三相五线制,通道照明采用防水型日光灯,灯距为5m,安装在顶管两侧。

顶管施工阶段用电负荷估算:

本工程使用的顶管机为六刀盘顶管机,每个刀盘由3台30kW电动机,通过行星减速器及齿轮箱组成的驱动装置(注:共3×30×6=540kW)。

另外,在中下刀盘驱动装置的两侧胸板上分别装有1台螺旋输送机,每台螺旋输送机配备一台37kW电动机,共两台(共2×37kW=74kW)。

施工重难点

本次矩形顶管穿越快速内环线高架及地面凤翔路,距离高架基础最近的一侧距离为9.55m。地面车流量大,安全管控要求高,就如何控制顶管施工,实现地面零沉降,高架零扰动是本次施工的重难点之一。

1、加强施工监测

沉降监测点的布设分为三级布设。按等级次序分为:基准点(或控制点)、工作基准点、工作点(监测点)。监测点直接用于变形观测,工作基准点则作为工作区域内的基准,基准点用于检验工作基准点在观测时期内的稳定性。

在高架桥墩基础一周安放8个L型沉降观测钉(每个面2个,共4个面)。地表合理布置沉降点。

顶管施工监测频率2次/天,当监测数据累计值或变化速率较大时,需加大测量频率;及时对比分析监测数据,指导顶进施工。当地面出现沉降,合理提高顶进速度,降低出土量,以提高掌子面土压力。当地面出现隆起,合理降低顶进速度,增加出土量,以减小掌子面土压力。

2、加强施工控制措施

(1)穿越高架前的措施

①在始发进入非加固土层时,快速及时掌握各种顶进的参数(土压力、出土量、后顶力等),为穿越快速内环线做准备。

② 顶进过程中根据之前掌握的施工参数,在穿越高架过程中,严格按照掌握的施工参数进行施工。保证前方土体的稳定(即不超挖、欠挖)。

(2)穿越高架中的措施

顶管顶进过程中,在管片外注入触变泥浆,减小顶进摩擦阻力。为了达到理想顶管机及管片注浆效果,掘进机头部配置8个注浆口,管片处配置10个补浆孔进行补浆减阻(考虑施工中设备及人员的操作方便,原管片中间底部设计的一个补浆孔取消)。顶进过程中及时有效的跟踪压浆,补压浆的次数和压浆量应根据施工时的具体情况来确定,以到达减小摩擦阻力、减小对周围土层的影响效果。

3)穿越高架后的措施

① 泥垫装置填充

在本次矩形顶管设备中增设四个泥垫装置(即注泥孔),在施工过程中遇水土流失时,注入粘性土,起到填充作用,保护地面土层,防止地表沉降过大。

根据地面监测数据,对地面沉降位置进行分析,例如:沉降为2cm,沉降面积为2m2,理论上此处该补注0.04m3粘土,在对应沉降较大位置安装2寸阀门并接上对应注泥管路,定量定点注入2倍泥浆量(考虑到泥浆被注入后,部分泥浆水分的缺失,故加倍注入量,即0.08m3),达到控制沉降的效果。

进出洞安全

顶管进出洞是顶管施工中安全风险最大的环节,常会因为进出洞过程中定位不准确、方向控制不好,或者进、出洞加固质量效果差、洞门密封失效等,导致进出洞时出现坍塌、突泥、涌水等安全隐患,严重影响施工安全。就如何控制顶管进出洞施工安全是本工程重难点之一。

特针对上述风险,本工程采取以下几种方式,确保顶管进出洞施工安全。

1、始发端与接收端土层加固;

2、降水施工;

3、增设水平探孔;

4、增加洞门密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