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阅读的几点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08
/ 2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的几点策略

王雯婧

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城关街道李桥小学

摘 要:小学语文阅读是学生获取信息、提取信息、处理有效信息、发展并开拓思维、获得审美体验及认知事物党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提高小学生语文学习质量的主要途径,对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一项内容便是阅读,由于阅读同时具备听、说、读、写等训练的综合性,既是识字的重要途径,又是写作的必备前提。 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思想情感的体验,通过情感熏陶获得对事物的认知深度。本文是笔者根据教学经验,浅谈几点小学语文阅读的策略。

一、预设悬念,多提启发性问题

设置悬念本身就是文学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法,通过疑问或矛盾冲突来吸引读者层层深入。教师在教学时应合理设置悬念,让学生对课文中人物的命运遭遇,未知的情节发展变化持有一种期待的心理。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传道、解惑”的经典模式,偏向于生硬地“灌输”教学,课堂互动性相对较差, 导致课堂学习氛围枯燥乏味,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难以产生阅读兴趣,无法快速的进入阅读状态。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以情景为导航设置悬念,共同走入课文情景中,增强师生间的互动。同时,多为学生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 让学生带着悬念去阅读, 既能提高学生搜索信息的速度增强对文章的理解, 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从而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例如:课文《鹿角和鹿腿》,先出示狮子追赶鹿的图片并问学生:“狮子眼看就要追上鹿了,而这时鹿的角被卡在树枝上了,鹿能不能摆脱狮子呢?”让学生带着这个悬念去阅读能激起学生心中的波澜产生阅读兴趣,从而提高阅读能力。

二、科学规划,明确阅读方向

在每节课前教师都要精心备课,详细地设计好教学计划,明确每一节课阅读教学的目标,重难点及如何实施才能达到目标。如:在教学略读课文《昆虫备忘录》时,我先将这一课的阅读目标展示给学生,学生带着目标去阅读每一小节并进行归纳总结。同时将不懂的词语和句子画出来再进行讨论或教师讲解,经过这样多次的训练,同学们很容易就学会了如何阅读略读课文。

对于精读课文,教师要指点学生具体的阅读方向。如:《赵州桥》这篇课文时,第一段的第一句就是中心句,根据解读每段的中心句,学生能更好更快的读懂课文内容。同时,也让学生学习到一种写作的好方法。

三、朗读和感悟, 质疑和思考并行

1.在朗读和感悟中进行阅读教学;

小学阶段是语文知识积累的基础阶段,随着儿童词汇量的不断增加,学生阅读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与此同时,学生的语感和阅读理解能力都在发生着从量变到质变的改变。而朗读正是这个时期最重要的阅读方法,但只朗读而不思考,就如《论语》所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一般,学生只有带着质疑和思考来朗读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例如:在教学课文《童年的水墨画》时,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课文内容,在朗读中体会诗中描写的童真童趣及诗歌优美的韵律。如:“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是谁一声欢叫把雨珠抖落,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通过朗读这些诗句,带领学生进入诗中所描述的情景后,学生能深入其境,体会孩童玩耍时的童真和童趣。

2.通过质疑和思考进行阅读教学;

朗读与感悟,质疑和思考其实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在阅读任何文章时都应该同时进行,只有两者的有机结合才能更好的理解文章的主旨大意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因此教师在教学阅读时要将质疑和思考相结合,才能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善于思考的阅读习惯。例如:在教学古诗《清明》时,我先让学生朗读一遍,然后带着质疑和思考去朗读和理解诗句。如:“清明时节雨纷飞,路上行人欲断魂。”有同学们会质疑:“清明节都会下雨吗?”“为什么路上的行人欲断魂呢?”通过生活经验和查找资料得知清明节前后气温增高,雨水增多,所以清明节前后多下雨。同时,清明节作为传统习俗,它包含着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如清明节有扫墓祭祖的传统,到了清明时节人们有上坟扫墓祭祖的习俗,以寄托对祖先的追思。通过了解清明时节的气候和清明节的由来,同学们更容易理解古诗的意思和体会诗人表达的思乡之情。

四、尊重差异, 激励个性化阅读

无论任何一个班级的任何学生之间都会存在着差异,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不仅在学习上有差异,在阅读上一样存在着千差万别。为了尊重学生的差异性特征,我采取个性化阅读的方式,帮助每一位学生的阅读都能得到进步和提升。所谓个性化阅读可分为两类含义:

1.激励学生依照个人兴趣进行不同类型书籍阅读,以完善自身个性。

如男生喜欢读科普类的书籍,像《昆虫记》、《鲁滨逊漂流记》、《一千零一夜》、《海底两万年》……女生则更偏向于童话故事这类书籍,如《白雪公主》、《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因此,在课外阅读时,根据学生的个人兴趣选读书籍。

2.激发学生个人的思维价值, 确保在相同篇章内挖掘出不一样的人物形象而进行选择书籍。

如《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等,这些书籍中人物很多,个个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人物特点。但是受年龄的限制小学低年级的学生的思维意识尚未形成,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上缺乏自己的见解,对于抽象的科学概念难以接受,他们更偏向于主观世界,喜欢充满神话色彩的故事类书籍,因此他们会偏向于选择《西游记》《中国神话故事》这类书籍。对于高年级学生而言,他们已经形成具有自己特有的思维意识,在客观世界认识上也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愈来愈显著的个体差异性自然决定了他们选择的书籍和低年级的学生会大有不同。

为了更好的引导不同年龄段学生的阅读能力,我带高年级语文课时注重引导他们阅读像《红楼梦》和《水浒传》这类书,并让学生思考和揣摩人物的性格特点及作者是怎样进行人物描写的,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同时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而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我会根据他们的阅读喜好引导他们阅读一些像《西游记》《格林童话》这类书籍,在学会阅读的同时激发他们的想象力,不仅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还帮助他们在写作时能发挥想象力,让他们的作文内容更丰富有趣。

五、结 语:

小学语文阅读课程是提高小学生语文学习质量和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思维水平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学生在小学阶段培养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兴趣才会对他们今后的语文学习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 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 教师要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热爱阅读, 传授学生高效的阅读方法,从多维度启发学生去阅读。


参考文献 :

[1]崔莉清.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9(13):123+125.

[2]刘建梅.超越浮华, 回归语文的本真——关于小学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J].教育实践与研究 (A) , 2016, (03) :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