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智慧课堂背景下的高中生物课前教学的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08
/ 2


浅谈智慧课堂背景下的高中生物课前教学的策略

马文升

石嘴山市第一中学 宁夏 石嘴山 753200

摘 要:在智慧课堂背景下,利用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分析方法,科学合理设计高中生物课程的课前自主学习任务,进行精准的二次备课,使学生在信息技术加持下的智慧课堂中,能充分利用碎片时间进行有效自主学习,通过实时线上师生讨论和指导,配合平台的个性化学习,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成效。

关键词:智慧课堂;生物;课前教学

近年,随着“互联网+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渗透,智慧课堂作为顺应时代发展教学模式正在引领着教学方式发生巨大的变革,基于智慧课堂的教学模式更有利于实现“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创新素养。但学校教育无论发展到什么阶段,都始终离不开课前、课堂、课后的三个环节,本文就仅以北京四中网校平台搭建的智慧课堂为背景,谈一谈高中生物课前教学的一些实践心得。

一、课前预习和课前教学的区别

课前教学和课前预习有着本质的区别,预习是学生利用已有的资源如课本和导学案等,对将要学习的内容进行温习,了解课堂上将要学习到哪些方面的知识,在预习过程中勾选自己认为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将要解决的问题留到课堂上进行解决,实质上并不完全属于教学的一个环节,学生通过预习并不能有效的完成知识结构的构建,教学的核心还是放在了课堂之上,老师将学生预习过的内容再重新讲解一遍,即使学生已经学会的内容也不能遗漏,学生只有通过课堂学习才能完成本节课知识结构的构建,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非个性化和非发散性的。

而课前教学属于教学的一个前导环节,老师通过发布具有针对性的学习任务,使学生通过课前自主学习达到预习的目的外,还要初步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构建基本的知识框架,教师通过平台反馈进行精准的二次备课,将学生解决不了或者有较大争议的问题放到课堂上进行解决,补充和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老师则扮演解惑的角色,这才是教育真正的内涵。

二、智慧课堂下的高中生物课前教学策略

(一)不再是简单的任务堆积

初次接触翻转课堂的老师,都应该有过这样一个阶段,多方查找各种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微课视频,甚至尝试亲自录制微课视频,只要与课程内容相关,就一股脑推送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前进行学习,从而实现“翻转”。殊不知这种简单粗暴的翻转模式,前几次可能还有效果,到了后面就仅仅是为教育双方徒增烦恼和负担而已。

所以,课前教学环节,不能是任务的堆积,而要科学的设计、合理的引用、适量的检测。

1. 科学的课前任务设计

在设计课前学习任务时,任务的要求要明确具体,在考虑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下,任务形式要多样,注重学习内容与生活的联系,同时注意与已学知识和预学知识之间的有效衔接。如针对探究性知识内容,则需要设置一系列逻辑性强的引导性思考题目,使学生能体会到科学探究的实质;而对于学生实验课程,则可以选择可交互的模拟实验任务,让学生体验自主实验的乐趣,并针对容易出错的环节设置讨论题目,让学生畅所欲言,从中获取正确的知识。

例如,在“光合作用的发现”一节的教学,鉴于该节课程内容属于探究性强的课程,是发展学生科学探究素养的良好机会,所以我选择实验动画微课进行了推送,并在每个动画视频后设置了相应的引导性思考题,增加了实验变量分析、对照性分析等讨论内容。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对鲁宾和卡门的实验过程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而对于萨克斯的实验的对照问题却分析的不够到位,鉴于此,我又推送了关于这两个实验的测试题,让学生对遇到的问题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提升了学生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的核心素养。

2. 合理的资源引用

四中网校的智慧教学平台上学习资源非常丰富,每节课都有多个微课资源和测试资源可供选择,但我们不能盲目的随意选择,因为每个微课视频中知识的呈现方式都有不同,而每道测试题目的出发点和检测点也都有区别,所以我们在引用这些资源的时候,需要精心的比较,选择最恰当的资源进行推送,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而不是简单的重复。

例如在“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一节,平台微课视频就多达8个,可供检测预习效果的测试题就有10套之多,而且这些资源大同小异,如果一股脑全推给学生,不光增加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负担,也很容易造成无效学习。所以我对其中三个微视频进行了剪辑,将每个经典实验分开做成四个短视频,并将原视频中结论性的部分删除,只留下实验探究性的过程讲解和问题思考,从而让学生真正达到课前学习而非变相上课。最后将10套测试题的整合成一套只有8道题目的测试题,以检测课前学习的效果。通过平台数据反馈,我发现学生对于胚芽鞘和芽的概念区分模糊,对于拜尔实验的分析有一定的分歧,而对于温特实验中对照性原则的体现则几乎没有学生提出准确的设计。针对以上问题,我又专门推送了有关植物基本组织介绍的微视频推送给学生,而把温特实验的对照性实验设计放到了课堂上进行小组讨论,最后完美解决问题。

3. 适量的学习效果检测

既然是课前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精神也是需要不断地磨练和提高,所以在课前学习过程中,推送适量的问题思考、题目测试、疑点讨论等是必不可少的。当然对于所提出的问题必须是精心设计的,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激发思考的,所选择的题目必须是针对课程重点内容和易混易错内容的测试,以便老师能准确的掌握学情,对于疑点的讨论则可巧设“思维陷阱”,鼓励学生提出质疑,学生在唇枪舌剑的讨论中才能快速成长。

(二)利用大数据分析获取精准的学情,提高二次备课的精准度

精准的课前学情分析是保障课堂教学高效的前提,教师需要对学生的生物学知识储备、学习参与度、能力素养和心理与情感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既要重视整体性,又要突出个体性,从多维度对学情进行把控,进而对课堂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如此才能提高生物教学的有效性。

四中网校平台提供了每个任务的完成率、得分率,老师可以在终端实时掌握这些数据,根据数据即可精准的掌握班级任务完成情况,老师通过对完成率较低或得分率较低的任务进行分析,找出学生知识掌握较差的点或盲区,在二次备课时加以矫正,调整课堂教学的重难点,同时可以将出错率较高的问题列入“警示栏”,以引起全班同学重视,提高整体做题的正确率。而通过任务完成详情,可准确的了解到每个学生对于每一道题目投入的时间、选项的选择情况,针对个别学生所出现的错误,可通过课余时间辅导进行矫正,以节约课堂时间。

总之,在互联网+创新素养教育的大时代环境下,相对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智慧课堂的优势越来越多的凸显出来,而利用智慧课堂这一先进且高效的工具,将翻转课堂的实质充分的进行了体现。课前学习不再是单纯的阅读课文、了解课程内容,也不是只学不教,而是让学生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变成知识的构建者,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高效的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学生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解决学习中自己可以解决的问题,老师通过平台数据反馈,获取到精准的二次备课目标,从而真正解决了“教什么”的教育难题,既达到了为教育减负的目的,又能通过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素养,高效达成教育目标。



1 /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