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技术学校跨界融合教学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08
/ 2

职业技术学校跨界融合教学探索

金铁锋

诸暨工业职业技术学校 311801

摘要增加校企合作是当代社会经济时代发展教育的一大突破,也是未来教育迎来的新时代,在职业技术学校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是当前跨界融合教学探索中的基础和先锋。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当前跨界融合教学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提出可行性的改善方案,旨在通过跨界融合教学探索,全面提高中职院校的教学质量。从师资队伍和教学资源等方面入手,从社会的角度和需求全方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让学生成为更匹配社会要求的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中职院校;跨界融合;教学探索

引言在社会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时代,人们对知识和技能的追求更加的精益求精,同时对教学水平的提升也在逐年发展,中职院校更多的朝着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目标前进,立志为社会输送更多的技能型人才。跨界融合的教学模式可以帮助学生结合当前社会发展的现状,通过社会与学校的跨界,学校与企业的跨界,专业与专业之间的跨界来实现,全面建设更科技化、现代化的教学形式,同时,更新学校课程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手法。

一、跨界融合教学探索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中职院校的办学已有多年的实践经验,已经有一套成规模的办学体系,由于现在社会发展速度较快,为更好地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需不断检查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通过问题的分析尽可能地排除影响学校教学质量的制约因素,从而确保学校的健康发展。通过对跨界融合教学探索的详细分析,发现从校企合作机制等方面仍有不完善的地方本文将针对这一问题进行详细的探讨。

1.1在与校企之间的合作机制中缺乏规范性

为更好的顺应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中职院校需真正的“走出来”,加强校企之间的合作交流,从而更明确当前社会对人才具体方面的要求,帮助学校树立更有针对性的培养策略,全方位打造学生的职业素养,促进了中职院校的专业性建设,保证中职院校的长期稳定发展,与此同时,也帮助企业能快速、高效、准确的获得更多的专业技能型人才,为自身人才储备库输送更坚实的力量。因此,学校与企业之间达成了合作协议,但具体实施的过程中由于缺乏第三方的监督,同时,也缺乏更权威的干预和工作的指导,使得在实际操作中缺乏保障。当企业接收了学生后,对学生进行的是更社会化的岗前培训,这样会导致缺乏更系统科学的理论知识的传授,使得学生不能得到更全面的教学培养,从而影响校企合作的持续开展。

1.2对教学内容缺乏更全面的深入

在现代中职院校的教学中,全力提倡跨界教学的目的,就在于将企业最新的操作规范和技能要求,补充学校在这一方面的不足,因为在学校更多的是注重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大多知识不成体系,呈分散的状态,因此,需要动用专业的教师来为教学质量作保障。跨界教学对促进职业技术学校提升人才培养有着显著的作用,但在实际的模式中却并没有太过理想的成效体现出来,因为学生作为跨界教学进入到企业,并没有学到太多实际性的东西,或者在做中并没有明白其原理,导致学与做没有很好的结合,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改善因跨界融合教学存在问题的有效策略

社会在不断的发展对各大职业院校的教师也提出了更新、更细的要求,院校需要结合宏观市场经济对学生的就业需求,有针对性的改善学生的学习成效。同时给校内教师传递当前新的要求,并定期组织和培训教师的专业素养,从而实现教师队伍的全面改革,以便更好地融入当前社会大环境的最新发展形势。

2.1打造更先进专业的教师队伍

教师队伍的建立对教学工作的开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教学质量最有利的。因此,为高效改善跨界融合教学存在的问题,首先,应当解决师资队伍的建立,无论是从校外聘请教师或从企业中聘请专业的技术人员来兼职教师工作,都应注重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职业素养,保证更大程度地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从而提高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能力的掌握。学生在学校的环境中就可以直接了解到企业的文化和经营的理念,同时也可以深入掌握具体工作的操作流程和职业素养的要求,有针对性的进行自我提升,并且让学校与企业无缝衔接,共同致力于对学生全方位技能的培养。

2.2建设更丰富的教学资源

跨界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更加注重实操技能的教学培训,必须充分利用与学校合作的企业熟知最新的技能要求和社会发展形势,通过更专业的教学活动,着力于加强自身实践能力的培养。开展校企跨界融合教学,目的就是将培训目标放在学生更适应社会岗位的需求方面,通过对培训内容和模式的调整,让学生在实践中逐渐建立起自身与对接岗位的操作规范和技能要求。加强校企跨界融合教学,还能够避免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现象发生,让学生朝着理论与实践齐头并进的发展目标逐渐丰富自身的职业技能。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未来教学将全面实施跨界融合教学的模式,让教育与社会进行更全面地渗透和融合,帮助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的教学中更清楚当前社会的要求和发展的动向,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南旭光,张培.“互联网+”时代职业教育的价值取向与实现路径[J].教育与职业,2016(8):8-12.

[2]李建奇.构建产教融合按需培养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