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08
/ 2

幼小衔接探索

黄冬兰

广西桂林市 阳朔县幼儿园 广西 阳朔 541999

【摘要】幼小衔接是教育整体改革上的一个重要内容,只有做好幼小衔接,才能使儿童身心健康发展,保证基础教育质量提高。幼儿教师应对处于衔接年龄阶段儿童的身心发展和学习规律做进一步探索,不断寻求符合现阶段教育的幼小衔接的途径,帮助儿童顺利地解决好其间的过渡和衔接,使儿童健康、活泼、愉快地成长。

【关键词】 幼小 衔接 探索

幼儿教师注重幼小衔接教育的同时也要深刻认清其存在的问题,并积极解决问题。教师在抓好幼儿智力开发的同时,应以素质教育为重点,打好基础,做好衔接,不能让我们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幼儿教师努力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习惯,掌握丰富的知识和技能,调整好心态,让幼儿愿意上学,喜欢上学,具有一定的克服困难的能力,顺利完成由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生。

一、有效组织开展衔接教育活动,营造衔接氛围

  在开展幼小衔接教育工作的过程中,良好教育活动的组织实施能提高教育效果,促进教育质量得到显著的提高。幼儿园要提高教育的影响力,必须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积极组织开展一系列的幼小衔接教育活动,为衔接教育的有效实施创造良好的条件。幼儿园有效组织幼儿园教师参与幼小衔接教育学习活动,学习、交流、分享关于幼小衔接教育的成功经验和典型案例,激活幼儿对衔接教育的重新认识,使幼儿教师能掌握有效开展衔接教育的经验和教训,促进衔接教育的合理化落实,避免衔接教育流于形式。

  适宜的幼小衔接课程不仅仅是简单地开展几次活动,而是需要幼儿教师站在课程的角度上去思考。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指导下,幼儿教师要善于解读幼儿学习的环境,开展探究性幼儿学习环境的创设。在幼小衔接主题活动设计与组织中,以《认识小学》等主题为切入点,对幼儿探究性学习进行研讨,从幼儿感兴趣和需求出发,让幼儿在积极主动的学习中亲身感知,直接体验。

  幼儿园有效开展幼小衔接教育教学活动,提高教育效果,确保幼儿健康成长。幼儿教师要按照幼儿的小学成长需求对课程教学活动、组织形式和引导方式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优化,有意识地渗透小学教育方面的管理模式和教育规律,让幼儿提前适应小学阶段的生活,在避免幼儿教育小学化发展倾向的同时,提高幼小衔接工作的综合效果。幼儿园教师可以结合儿童的适应能力、综合学习规律、求知欲因素和学习兴趣因素,探寻幼儿在幼儿阶段和小学阶段的内在发展联系,对衔接教育的思路进行准确的定位,从而循序渐进地提高幼小衔接教育活动的综合效果。

二、遵循儿童发展的特点,明确衔接任务

  儿童的发展既是阶段性的,又是连续性的,学前儿童和小学生确有不同阶段的特点,但是一个孩子决不可能在跨入小学的那一天,突然失去幼儿的特点。发展的连续性规律决定了在衔接时期,幼小两阶段的特点同时并存,且相互交叉。幼儿阶段的特点逐渐减弱,小学阶段的特点逐渐增强。为适应儿童在此时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促进其健康成长,幼儿园和小学都要创设适合儿童发展的教育。

幼儿园的衔接任务要用科学的方法启迪和开发儿童的智力,培养儿童健康的体质、良好的生活习惯、不怕困难的进取精神、不依赖他人的独立创新意识、主动积极的求知欲望和活泼开朗的性格等。幼小衔接教育要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结合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教育方案。幼小衔接教育的过程中,要注意有意识的对幼儿的成长特点和发展规律进行分析,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预见性地对幼儿未来接受小学教育的情况进行探索,按照幼儿的成长需求和未来发展需要,对教育活动进行设计和规划,从知识过渡、学习习惯过渡、心理过渡等角度对幼儿实施相应的教育和指导,从而科学有效地开展幼小衔接教育,促进教育质量得到循序渐进的提升。在实际教育工作中,重点结合幼儿的学习特点进行分析,强化幼儿的感知能力、亲身体验,根据幼儿的特点和规律开展教学指导活动,保障教学指导工作的综合效果。

三、从实际出发,找准衔接点

  由于儿童所处的区域不同,所受学前教育时间长短和程度不同,因此他们入学前所具备的知识、能力和各方面的发展水平不同,因此必须依据幼儿具体条件来确定衔接的重点,以点带面,推动衔接工作的全面发展,要把提高儿童的适应能力做为衔接的焦点。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素质教育的逐步实施,幼儿园和小学在教育环境、设施、教育内容、方法、教育形式、手段等方面不断变化,幼儿教师要引导儿童在原有基础上向新的阶段发展,这是解决衔接的关键。

在幼小衔接过程中,幼儿或多或少会有些困难,即使是在相同的学校环境、班级条件下,不同儿童对小学生活的适应过程长短不一,困难程度大小各异。其原因就是个体的适应能力不同,所以,幼儿教师应从发展和提高儿童自身的内部适应能力入手,解决衔接问题。在幼小衔接教育中,教师要以提高儿童心理素质为目的,要加强对儿童的主动性、学习动机和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减少或缩小不适应的过程,使之较顺利地过渡到小学生活。幼儿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要重点关注幼儿的全面发展,强调幼儿对课程知识的学习与德智体美劳全面融合发展,促进幼儿课程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的全面提升。

四、家园合作,确保衔接工作顺利进行

  幼小衔接并不只是幼儿园和小学的事情,家长的作用尤其不能忽视。儿童的生活行为习惯、自理能力、身体素质、学习态度和能力以及社会适应力等都离不开家长态度的影响。有些家长特别注重幼儿园的教学质量,经常把幼儿园是否教小学所需的知识做为衡量其质量的标准,导致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因此,幼小衔接应重视做好家长的工作,通过丰富多彩的家园活动向家长宣传教育方针和正确的衔接措施,帮助家长学习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使家长和幼儿园老师同步对儿童进行衔接教育,保证衔接工作的顺利进行。

幼儿园、家长要形成教育合力,建立多方连接方式和沟通渠道,为幼儿顺利入小学提供全面的服务。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发挥家长的力量,为幼儿创造良好的幼小衔接教育环境,使幼儿在幼儿园、家庭环境中能开始接受衔接教育,加深对衔接教育的认识,能从生理和心理层面做好参与小学教育的准备活动。幼儿园要指导家长对衔接教育的认识和理解,优化创新衔接教育活动的整体发展效能,营造出良好的衔接教育效果,促进幼小衔接教育的深入贯彻落实,从而提高教育活动的整体质量,保障幼儿能顺利从幼儿园向小学阶段过渡,为幼儿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教育条件。

  做好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工作,为幼儿进入小学做好准备,是幼儿教师的重要任务,也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教师必须树立全局观念,让幼儿顺利完成幼小衔接,让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提高基础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刘琳.幼小衔接从生活准备和自主管理入手[J].当代家庭教育,2021(36)

[2]南蕊.全面构建教育体系 提升幼小衔接质量[J].新课程,2021(52):54.

[3]王萍.家园共筑幼小桥 携手夯实衔接路[J].山东教育,2021(51):47-48.

[4]曹锦霞.家、园、校协同做好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及策略[J].家长,202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