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蕴智,博雅厚生——小学数学生态课堂教学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08
/ 2

生态蕴智,博雅厚生 ——小学数学生态课堂教学实践

张胜谦

北大新世纪温州附属学校 325000

摘要:生态课堂关注教学的自然,更要引导学生自己融入课堂知识圈,获得自我探究的动力,在赢得数学知识和能力的双线并进中,让自己学会探究、思考和实践。

关键词:数学;生态课堂;实践

生态课堂注重课堂的智慧和灵动,同时需要将学生的数学潜能激发。在生态课堂中,智慧和趣味,体验和愉悦共同存在。

  1.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融入生态课堂理念的意义

走入生态理念的数学课堂,可以实现一种数学的灵感迸发,同时,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趣味。教师可以趣味性导入,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获得更多的数学学习氛围,感受到数学带来的无穷乐趣。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感悟到数学与生活的关联。

(一)生态课堂融合信息实现“陌”

在数学学习中,要力创数学的自然高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感悟到数学学习的魅力。在数学学习中,更有着数学和生活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和思考。

(二)生态课堂导向生活激发“智”

教师在数学课堂中创设各种智慧,在数学奥秘的感悟中,帮助学生融入数学的学习过程。在数学原理的寻找中,让学生来感悟数学历史的渊博,数学奥秘的博雅。

(三)生态课堂聚焦数学博雅“美”

生态课堂提倡将课堂中塑造课堂的美,在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更是将数学的审美和学生的知识积累形成架构。课件更可以将数学教学中的问题“凸显”,探索数学问题是一个必然的过程,这是对生活的一个立体和真实的反映。在课件展示的数学问题中,更能获得对生活与数学关系的思考。如“鸡兔同笼”“勾股猜想”,都隐藏了无穷的数学奥秘。

(四)生态课堂注重探究实现“广”

生态课堂中注重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强调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自主探究能力,从而提高探究和感悟能力。更好帮助学生感悟到数学的学习中,可以通过自己的实验和探究,解决很多组合问题。

二、小学数学生态课堂的实践策略

通过多元化的数学活动,在数学教学中启发学生思考,展开实践,在数学课堂中,融入生活化的情境,展开具体的课堂活动,在审辨、积累、应用中,不断走向新的深入。

(一)融入情境,培养数学观察力

其中,创造数学情境课堂是帮助学生走进数学内涵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设置不同主题的情境,可以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数学动力。如在课堂中,通过“图画情境”“语言情境”等不同情境的创设,融入不同的数学元素,可以让学生领略多样的数学魅力。

学生在第一学段对平行四边形已经有了初步认识,可以初步辨认平行四边形。为了制定与学生学习和发展相符合的教学内容与目标,我们进行了前测,测试题如下。

这些图形中,你认为哪些是平行四边形?(请涂上颜色)

Shape1Shape2Shape3Shape4Shape5

① ② ③ ④ ⑤

Shape6Shape7Shape8Shape9Shape10Shape11

⑥ ⑦ ⑧ ⑨ ⑩ ⑪

2.你认为什么样的图形是平行四边形,请把它写下来。

前测结果显示:选择图①③④⑤的学生是0%;100%的学生找出图⑦⑪是平行四边形;97.8%的同学选择图②为平行四边形。把图⑥长方形、⑧正方形准确地判断成平行四边形的同学仅占全班的15.3%;有4.4%的学生认为图⑨是平行四边形;还有23.6%的学生认为图⑩是平行四边形。

而对于其特征不会表述的有4.5%;能表述出其为四边形的有25.3%;68.1%的同学能描述出平行四边形的部分特征,但是并不是特别准确,其中47.1%的同学能描述出两组对边相等,16.6%的同学能描述出两组对边平行,4.8%的同学能描述出两组对角相等;能准确描述平行四边形的同学仅占2.1%。


(二)有序思维,实现数学标注思考

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有层次地实施,同时,还需要教师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引领学生有序地看、有序的想,最终实现学习的突破,让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实效。在读题时,教师可以要求并引导学生动笔标注重要信息,帮助学生有条理地解决问题,使学生初步养成有序思考的习惯。

微课聚焦激发数学难点突破

互动的数学课堂注重课堂的凝练和简约,注重用科学的引导和启发来帮助学生感悟到数学学习与生活的联系。在小学数学实践中,通过借助微课,更可以带来互动课堂中的“重点凸显”的效果。微课是一种现代的信息技术工具,在微课教学中,通过短视频技术的融入以及连续播放的技术,可以实现对文本解读的优化。

1.微课点拨,解释术语有法

微课应用于互动的课堂,可以更好实现对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难点的突破。在微课中展现小学生在读题的时候,对阅读问题的设计,微课中详细要求对每个句子、每个名词术语、每个图表都应细致地阅读分析,领会其内容、含义。如对“乘除法的意义”的学习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制作相关的微课,来提醒学生对关键词提问,在提问中注意语气和语调的变化。这时候,再加以合适的提问,或者用情境化的方法来提醒学生,让学生懂得要靠自己来进行阐述其中的含义,才能更好理解乘法的意义。懂得整数乘法意义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2.微课启发,进行深度阅读

互动课堂更注重深度理解和深度阅读能力的建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微课,将学生学会深度理解,深度阅读得到一个崭新的体验。数学动手能力,是深度阅读中,通过知识的传授渴望达到的一种自觉化的行动体验。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很少用微课来装点自己的教学,笔者在生活中常见的塑料泡沫做出一个个生动的立方体,同时,还可以进行组合,在立方体中,更有着无穷的小玄奥。再自己来制作微课,使得我对于数学教学开始产生了新的理解。

纠错思维,让数学精微细致

数学学习需要在错误中学习,教师要允许学生犯错,从疑惑中找出错误原因,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改进学生学习方法和提高解题技能,得到收获。

1.理清题目脉络,打好坚实基础

在比较中,才能更好把相似的题目加以区分,从而加深学生对该知识的理解。

一年级学了“长短”,强调的是多个物体的长短比较。3厘米长的“长”是指长度的长,比3厘米长的“长”是指长短的长,形同意不同。从知识结构上分析是新旧知识的干扰引起的,学生受到了负迁移。错误多出在不清楚到底是求多的量还是少的量,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时要抓关键字词,更要理解其意义,知其然才能知其所以然。先要理解什么是“倍”。倍研究的是两个数量间的份数关系,这个关系来自于乘法,最初学习乘法的意义时就涉及到了。如:9+9+9=27,3个加数相同都是9,用乘法计算就是3×9=27,表示3个9相加的和是27,也表示9的3倍是27。这种思路可以称之为“合”。反向叙述还可以说27里面有3个9,27是9的3倍,用除法表示27÷9=3。这种思路可称之为“分”。学生只有理清楚合还是分,才能更清楚用乘法还是除法。

2.把握题目信息,加深文本理解

提高解题能力最重要的就是仔细读题,认真审题。答题时,不能拿笔就写,要先把题目读透了,理解这道题的题意。比如在学乘除法时经常有“圈一圈,填一填”的答题要求,而一些马虎的同学往往只做有格子空着的题目,圈圈画画的就自动忽略。要改善这个粗心大意的毛病,可以让漏做题的同学站到前面大声朗读题目,把视觉和听觉结合起来,从读中增强深刻印象。

生态数学课堂中,教师创设概念学习、信息化教学和多元的纠错学习,在引导学生走进数学的奥秘中,领略数学的精微细致,感悟到数学的博大精深。让学生懂得数学是和生活水乳相连的。只有自己在教师的带领下,学会自己来动脑和思考,才能让自己思维的火花绽放。

参考文献

[1]姜晓玲.构建数学原生态课堂的“三部曲”[J].小学教学参考,2021(05):49-50.

[2]郭玮.探究小学数学生态课堂中对话式教学的实践应用[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02):12-13.

[3]付秋洋,李志强.浅谈数学教学的“慢”艺术[J].新课程导学,2020(33):73-74.

[4]王莉.构建生态课堂,焕发小学数学课堂活力[J].文理导航(下旬),2020(12):36-37.

[5]卢传敏.如何构建小学高年级数学生态课堂[J].读写算,2020(33):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