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食育中养成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策略的有效性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08
/ 2

在 食育中养成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策略 的 有效 性 探究

兰琼琼

福建省漳州招商局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幼儿园 福建漳州 363122

【摘要】0-6岁是幼儿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关键期,对于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良好的生活习惯是至关重要。幼儿园所设置的五大领域活动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对于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养成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食育课程近年来也逐渐的融入到幼儿的学习活动中,并且为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起关键性作用。

【关键词】 食育 良好生活习惯

李慧娟、蔡淑兰在《幼儿园开展食育的研究及策略研究》中提出“‘食育’一词最早源自日本,在2006年由我国学者李斯特引入国内,他提出‘食育’即饮食行为教育,以科学的营养知识,适合本国的国情通过各种形式,让国民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虽然国内对于食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视,但是国内关于食育的实施的策略更多关注重幼儿饮食方面的研究,更多在强调食育的重要性,缺乏可实施的课程体系和活动内容的设置,现阶段在食育中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的研究成果较为匮乏,对于食育在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研究并未进行深入和系统性的研究,教师在实施过程中较为不便利。

在认识到食育对幼儿生活习惯的养成具有重要价值,结合我园园本课程主题“食育修身”,从食育出发,开展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一系列的与食育相关的活动和课程,我们尝试通过多种途径开展食育活动,汲取食育中能够养成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教育资源,进行初步的探究。

一、在食育中组织生活实践活动,促进幼儿养成自我服务和管理。

陶行知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的教育理念,倡导幼儿要在“做中玩、学中玩”,如何更好地将食育课程具体化、渗透到生活实践活动中,从而达到提高幼儿基本的生活技能以及培养幼儿自我服务的积极性,最终促进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是我们研究内容之一。在组织生活实践活动时要根据幼儿年龄阶段循序渐进,并且需要因地制宜、保证有相应的材料的投入进行。教师在关于食育的生活实践活动中根据幼儿的兴趣、结合物质材料及时调整生成新的活动,对于幼儿在活动中表现的自我服务、为他人服务、自我管理现象及时记录,并且鼓励,引导幼儿习惯成自然,从被引导去实践到主动完成任务,培养独立的生活自理能力。

二、在食育中开展户外区角活动,培养幼儿珍惜粮食、热爱劳动。

陈鹤琴的“活教育理论”中提出了“大自然都是活教材”,可见食育不仅是饭桌上的饮食教育,还有引导幼儿去观察大自然、实地观察食物生长、主动参与培育、采摘、清洗的加工过程、最后制作、品尝食物,我园所创设种植区、养殖区因地制宜,更加贴近农作生活,返璞归真,幼儿更加直观的观察和记录,无论时间和空间上为幼儿探索和实地劳作都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而在另外一方面,幼儿更能体会劳动的辛苦、感知食物的来之不易,从而培养幼儿热爱劳动的良好生活习惯。

三、在食育中开展西餐、自助餐、生日会等活动,培养幼儿正确的用餐礼仪。

食育也成为饮食教育,除了日常的进餐活动中培养幼儿定点、定时、定量的良好的用餐习惯,制定科学膳食食谱,促进幼儿的营养均衡。食育同时培养幼儿良好的用餐礼仪,我园开展吃西餐、自助餐、生日会等体验式活动,引导幼儿学习餐具的摆放、用餐时安静、刀叉使用等用餐礼仪。同时学会食物的合理搭配,拿多少吃多少。在用餐过后,幼儿能够有序并且将餐具分类,教师要做好前期的培训,引导幼儿安静自主取餐,培养幼儿在不同用餐环境下,能够使用正确的用餐礼仪。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可以增设不同难度的需要幼儿参与的内容,比如正确使用刀叉、餐巾的折叠、餐盘的摆放等。教师还可以创设良好的用餐环境,播放轻音乐,引导幼儿细嚼慢咽,享受用餐过程,经过不同阶段时,在食育中,结合这西餐、自助餐、生日会的开展幼儿的用餐礼仪将不断完善,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与现有的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策略研究相比,强调针对食育开展关于生活实践活动和区角活动以及特色活动生日会、西餐、自助餐等更加贴近幼儿的生活内容,既满足幼儿的兴趣,又具有操作性和实践意义。通过开展不同食育课程的途径,幼儿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培养了各方面良好的生活习惯。

因此着眼于将生活实践与户外区角相结合,继续深挖在食育课程中可以促进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进一步发挥食育课程的优势,全面激发幼儿自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一、生活实践与户外区角空间巧结合,增强食育课程的多频共振,多方面渗透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

首先要围绕食育课程增加开展实践活动的频率,如实践活动不只是整理、收纳、除草等或者单一的制作美食而已。更重要的是,幼儿在进行一个项目活动时,是在整合周边一切有的环境和物质资源,进行多频学习。例如,在制作凉拌茼蒿菜的这项食育实践活动时,幼儿要先准备到菜园里采摘茼蒿菜,之后洗菜、切菜,烹饪,最后再共同品尝。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整合了户外的种植区角菜园,也利用有烹饪器材的食育教室,并且还有最后品尝自己的劳动成果的环节。并且在这个活动中,教师利用摘菜的活动环节,引导幼儿再一次感知蔬菜生成需要经历过,培养爱劳动的好习惯;在烹饪茼蒿菜的过程中,亲子动手体验食物制作的过程;品尝环节,也引导幼儿认知茼蒿菜的以及绿色蔬菜的营养,养成不挑食,珍惜粮食的良好的生活习惯。教师要有整合课程资源的意识,在生活实践活动,增强食育课程的多频共振,多方位去渗透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在其中,不局限于某一项活动。

二、生活实践与户外区角时间巧延续,加强食育课程的有效延伸,有序性推进幼儿的良好生活习惯养成。

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只是一次的活动就能养成的,在开展食育课程中,可将生活实践和户外区角活动时间进行一个连接和延伸,在食育教室,增加一个储藏区、晾晒角。例如在开展“摘玉米”课程时,幼儿在摘好玉米后不用担心采摘好的玉米如何保存,可以晾晒角进行晾晒,在晾晒过程中,幼儿可以观察并且给玉米翻面了,细心的保管玉米,最后将晒干玉米装罐放在储藏区。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可以逐渐的培养细心观察和耐心照顾身边的事物,加强自我管理和服务。将种植区的玉米采摘之后,再到实践活动晾晒时一个持续性、长时间的管理物品的过程,不仅要观察玉米是否有损坏,有进行每日收纳,如此反复的过程中,加强食育课程的有效延续,有序性推进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养成。当然,在后期晾晒玉米的过程中,针对幼儿发生争执的问题,他们可以以“值日生”的角色,进行“每日轮班”,自愿承担照看玉米的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养成,是循序渐进,发自内心,是自觉的。

  1. 生活实践与户外区角组织巧融合,细化食育课程的具体内容,有针对性落实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养成。

将户外区角设置构建为菜园 、种植园、养殖园、花园主体的四个基地园,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将生活实践安排与四个基地园相结合,例如整理花园后可采摘花朵,进行插花;可在菜园摘菜后喂食兔子;为果树浇水、施肥、除草等活动在此基础上,可根据季节以及四个基地园的动物与植物的生长变化,细化食育课程课程的具体内容,如浇水时、引导幼儿了解不同果树、蔬菜植物的浇水量是不同的、照顾小兔子前要先系统了解兔子的生活习性。摘花前要学习如何正确的采摘花朵,并了解花朵的生长规律。将相关的食育课程的内容细化在实践活动和四个基地园中,较为系统的培养幼儿的良好生活习惯,在引导幼儿自由探究的过程中,不只是漫无目的观察和粗浅的照料植物,而是要将这样的课程浸润幼儿内心,内化为日常的生活习惯中,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

综上,食育课程对于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养成是具有巨大的教育潜力的,所创设的环境也是因地制宜、课程内容、材料也是源于大自然。无论是从开展途径还是组织形式都是有利于有幼儿自发的、主动的习得,我们也将继续探索食育课程中养成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可实施的有效策略和活动形式,促进幼儿全面可持续的发展。

  1. 参考文献。

[1]李慧娟、蔡淑兰.《幼儿园开展食育的研究及策略研究》[J].

[2]蒋行亚.运用食育主题活动对幼儿饮食行为养成的实践研究[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9(3):38.

[5]李艳.论幼儿园食育活动的开展[J].才智创新教育,20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