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广西壮锦文化传承及融合发展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10
/ 3

互联网背景下广西壮锦文化传承及融合发展分析

韦林彤、曹桦冰、顾秀芬、李伟建、马鑫

广西职业师范学院

【摘要】壮锦是中国四大名锦之一,为广西壮族自治区一项最具代表性的民族手工艺品,是广西民族文化瑰宝。2006年,壮锦正式被列入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本文以壮锦的传承和互联网发展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进行实地考察、问卷调查、面对面访谈等方式,了解目前壮锦的传承与发展情况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可行方案,以多种角度分析互联网背景下广西壮锦如何融合发展的前景研究,探索互联网相关渠道能否有利于壮锦的传播以及如何促进壮锦的发展,从而使壮锦活起来、传下去,推动广西壮锦传承与融合发展。

【关键词】壮锦、互联网、传承与融合发展


  1. 广西壮锦背景概述

中华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一直流传下来,凝结了许许多多劳动人民聪明才智的结晶,但是伴随经济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大趋势发展,国家社会现代化发展的进度越来越快,同时也伴随互联网全球化的进展,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影响力也就不得不面对着逐步衰落的风险。作为与全国四大名锦"云锦"、"蜀锦"、"宋锦"齐名的"壮锦",不仅是壮族传统文化的经典代表,同时也是由壮族的劳动百姓先民们用心编织成的一个个文化艺术佳品。在当今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壮锦在大众的认知程度日渐降低,从文化传播学视角分析,壮锦宣传工作也在方方面面都遭遇了极大困难,宣传途径单一,对传承文化影响力较小,亟待科学合理有效地宣传保护。民间艺人老龄化,传承人的资源匮乏;传统织锦的原材料加工、设计、制造、营销渠道均不畅通,缺乏市场竞争力;宣传广告乏力,消费群日减等等造成了壮锦影响力的下降。


  1. 广西壮锦现状分析

(一)国家在政策上和经济上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许多支持

近年来,国家政府多次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做出重要指示。随着全球化成为现代发展的潮流,各国之间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而民族传统文化由于缺乏传承,在国际甚至国内的影响力逐渐下降。因此,国家高度重视传统文化的发展并在政策上和经济上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给予许多帮扶。壮锦作为广西壮民族文化的典型代表,是壮族先民用心血传承下来的物质文化,成为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壮锦知名度逐渐下降,政府在对弘扬传统非物质文化及对壮锦的发展出台了相关政策,当前,壮锦的发展前景还在不断地推进和创新,在国家的扶持下一步步地向更好的方向迈进。

(二)壮锦文化及技艺保留较全、产品类型种类多,可根据需求进行定制

当前,广西壮锦文化及技艺保留较全。壮锦是利用棉线或丝线编织而成的精美工艺品,它的图案寓意丰富,做工精美细致,体现了壮民在美好生活上的追求与向往。在传承方面,许多壮民在对于壮锦的了解程度上趋于较了解水平,且许多当地壮民掌握着传统的壮锦技艺,有着一定的工厂规模,为未来壮锦的发展提供了许多的技术基础。在国内也有着许多关于壮锦的研究,研究一般是对壮锦的传统工艺流程和技艺进行记录和分类整理以及壮锦的历史、花纹、图案、符号等研究,这类研究给企业制造方面带来专业的指导方向,对壮锦的发展具有极大的意义。壮锦的技术可以应用到生活中的各类生活用品,例如:衣物、床被、包包、玩偶及各类装饰品和艺术品。同时,也可以根据客户需求进行艺术品和生活用品的定制,壮锦涉及的产品类别相对甚广。

(三)壮锦的市场规模较小,生产方式较为传统

当前,壮锦市场规模较小,生产方式较为传统。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大多数人乐意购买壮锦和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产品,而当前壮锦的线下实体店及线上的购物网店的规模较小,还存在较为宽裕的市场,壮锦发源地靖西的壮锦厂也屈指可数,且大多都是以传统的手工纺织为主。这也表明了我们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利用互联网去融合发展有着较大的意义,不仅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壮锦,还能够提升壮锦的市场销售量而产生的相应的经济效益,同时结合现代科技,将壮锦的生产方式多元化并提高产能是发展壮锦的优良传承之路。

  1. 壮锦传承与发展存在的困难及原因分析

(一)壮锦传承体系不全导致壮锦市场规模小、发展停滞不前

目前已有的壮锦工作室或壮锦厂较少,基本都是以老带新的方式进行传承,并且目前的窘境是新一辈传承人越来越少而老一辈传承人越来越老,传授基地基本都是在政府资助下开设。因此,在教学师资方面得不到保障,课程的全面性得不到优化。根据调查结果显示,62.58%被调查者认为壮锦缺乏有效的传承机制。由此可见,壮锦传承体系不健全导致壮锦市场规模小,发展效果不明显。当前壮锦的销售范围大部分局限于广西本地,在全国各地缺乏线下实体店,在线上利用互联网进行销售的网店相对较少,根据调查结果显示,47.58%的被访者认为壮锦的生产效益太低,不适应市场需求导致壮锦在全国的熟悉度不高。因此,将壮锦向全国、全世界推广存在难度,在互联网的背景下,通过互联网将壮锦的市场规模扩大是较为创新的方式,利用互联网将壮锦进行融合发展需要大量的宣传成本。因此,将壮锦进行线上与线下融合发展、文化与产业融合发展、传统与现代融合发展、国内与国外融合发展需要更多的前后期投入。

(二)大众对壮锦的了解程度低导致壮锦市场发展受限

壮锦相对于广西其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名度处于较高水平,但在全国的知名度还是较低。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有68.18%的被调查者只是听说壮锦,有31.06%的被调查者甚至没听过壮锦相关内容,但有接近九成的被调查者表示,在面临相同的商品需求时,愿意支付同等价格去支持民族文化产品。因此,利用互联网将壮锦进行宣传和推广,提升其知名度和扩大市场存在一定的挑战,如何利用好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不断的宣传壮锦是我们主要目的。

(三)壮锦创新程度低导致产品产能减少,用户定位范围小

壮锦的文化和技艺虽然保留得相对较全,但大多数的产品都是通过传统手工艺来完成,工艺繁琐,耗时较长。根据调查结果显示,超过半数的被调查者认为壮锦的生产需要手工与机械化相结合才能保持壮锦的特色同时满足市场需求,47.73%、45.15%被调查者表示愿意购买壮锦的相关的联名潮流周边和盲盒,68.94%的被调查者认为需要向个性化定制产品进行创新,63.64%被调查者认为需要向服装或其他装饰品方面进行创新,44.55%被调查者认为需要在旅游纪念品方面进行创新。因此,将传统手工艺与现代机器相结合,通过新科技将壮锦产品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进行量产。虽然壮锦的产品类型是可以多样化的,但在当下如何将壮锦和现代大众的潮流相结合,寻找产品主流,利用营销手段进行产品的推广存在一定的挑战。

(四)国家、地方政府保护力度较低导致壮锦在传承和发展方面并不显著

壮锦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政策和经济上享受着国家帮扶,即便如此,在针对壮锦的传承发展出台的政策少之又少,壮锦的传承发展速度相对较大众所熟知的传统文化可见是“微乎其微”。根据调查结果显示,72.42%的被调查者表示政府应出台更多有效的法律法规进行保护,71.06%的被调查者认为需要加强宣传教育,超50%的被采访者同时也表示政府要加大财政的投入,重视专家指导与人才队伍的建设,42.58%的被调查者认为政府需将壮锦引入商业化模式进行运营。国家、地方政府在保护和发展壮锦的力度需要加大力度,将壮锦的传承发展推向新的制高点。

  1. 关于目前壮锦发展和传承的措施建议

(一)创造条件,加大壮锦传承力度

在政府政策支持下,可以根据地方经济情况,提供资金,开设壮锦工作室、壮锦厂;在以传统老带新传承方式下,扩大非遗文创工艺品从业人员规模,实行奖励机制,适当增加薪资、补贴,提高生产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健全壮锦传承体系。

(二)生产逐步规模化

壮锦的生产从手工制作逐步向手工与机械化相结合,不仅能保持壮锦的特色的同时更进一步满足市场需求。将传统手工艺与现代机器相结合,培养具备手工与技术“双能”型人员,研发和使用新设备,保持原材料来源渠道稳定,生产流程规范化,生产人员制度化管理;保证生产安全,保证标准产品的质量过关。

  1. 利用互联网的传播优势提高壮锦知名度

互联网具备资源共享、实时交互的优势,信息传输快捷,信息资源丰富,传播形式多样化。利用大数据和富媒体的应用,探究互联网和壮锦相融合的发展方式,通过互联网搭建壮锦生产与社会需求的连接平台,促进壮锦在互联网的宣传,有效使更多人能够了解壮锦,进而提高壮锦的知名度,希望能逐渐回归在人们视野中。


(四)鼓励壮锦传承人创作新作品,为壮锦手工艺品注入新活力

改革创新,鼓励壮锦传承人创作更多壮锦工艺品,与时代共同进步,特别是具有时代特征、有时代印记的新颖工艺品。根据市场个性化需求,制作壮锦相关的联名潮流周边和盲盒,个性化定制产品进行创新,进一步创新壮锦相关服装、装饰品、旅游纪念品等种类。

(五)扩大壮锦市场规模,拓宽壮锦销售渠道

在全国各地缺乏线下实体店,局限于广西本地,阻碍了壮锦销售规模的扩大。既可在各经济地区设立实体店,又可增设互联网线上销售点,利用互联网扩大壮锦的市场规模,以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宣传和销售方式,进一步将壮锦产品向全国推广。

(六)国家、地方政府加强保护力度

壮锦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地方政府需加大财政的投入,增设更多壮锦特色博物馆,开展壮锦相关讲座;出台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保护,提高群众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加强宣传教育,开展非遗传承类主题活动,增加壮锦的曝光率,重视专家指导与人才队伍的建设。

(七)与艺术高校、民族院校合作加强师资的培养

与各大艺术高校、民族院校合作,开设壮锦相关制作技艺选修专业,聘请壮锦传承人进行授课,使更多年轻人认识壮锦、了解壮锦,吸引人才加入壮锦传承队伍,一定程度上解决壮锦传承师资薄弱问题。

  1. 结语

广西壮锦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经过多方面的考量,壮锦的传承与发展是必要且有深刻意义的。在互联网背景下,对广西壮锦文化传承与融合发展,进一步挖掘壮锦传承和发展的价值,通过分析其现状、发现其困难、分析其原因从而得出相对应的措施及建议。在互联网背景下,充分利用新兴网络技术对壮锦的传承与融合发展提出针对性的策略,使广西壮锦得到传承与发展。

  1. 参考文献

  1. 苏烨,陈炜.广西壮锦技艺当代发展路径与创新设计研究[J].纺织报告,2021,40(1):77-78,85.DOI:10.3969/j.issn.1005-6289.2021.01.034.

  2. 闫愆仟. 区域产业化下民族旅游工艺品的设计研究-以广西壮族织锦为例[J]. 旅游纵览(下半月),2018(1):225,227.

  3. 闫雪梅.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以壮锦产业为例[J].南宁师范大学报,2021,42(1):32-42.DOI:10.16601/j.cnki.issn2096-7349.2021.01.004.

  4. 朱格里.多元价值背景下广西壮锦纺织图形设计研究[J].黑龙江纺织,2021(3):10-12.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资助(项目编号:202114684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