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程思政教育探索与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10
/ 2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程思政教育探索与实践

袁金凤 1 周春辉 2

1 湖北御玺德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湖北省武汉市, 430024

2湖北永业行评估咨询有限公司,湖北省武汉市,430062






摘要:思政教育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范式,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举措。在我们的讲师“环境工程微生物学”中,我们通过提高教师对需求的敏感性,开发他们的政治关注课程,深化课程的政治因素,探索整合政治因素的方法,努力实现知识和智力教育的共同成就。

关键词:环境工程 微生物学

引言

总书记多次表示,大学的专业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近年来,学校的概念已经发展到一个新的重建阶段,当涉及到在研究和实际专家培训的框架内采取一种方法和途径时,这对于当前高等教育机构的改革至关重要。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是环境与工程领域的一门专业学科,教授微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及其在环境技术中的应用。本文形成了环境治理的微生物学课程,该课程与特殊的建筑材料和科学-科学元素一起,为实现自然中的人类教育原则和积极启动政策制定课程提供了指导。

1“文化”教育在环境类专业课程的教育优势

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进一步明确了课程思政的地位和作用。全国高校正在围绕“课程思政”展开各种模式的“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与探索,提升了思想认识,获得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和改革成效。但是在课程思政的发展过程中,中华文化作为课程思政的重要内容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仅靠灌输和说教难以达到情感共鸣以及心灵震撼的效果。长期潜移默化的教育能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民族文化素养,将民族文化教育融于专业课的教学中,通过专业教学中的民族文化引导可以达到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教育目标。目前,国家的教育改革与发展把我们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我们站在这个新高度来看我们的文化,能够看到教师唤醒学生生命当中的文化基因的使命至关重要。环境专业课程始终贯穿着丰富的“生态文明”思想、丰富的生态知识与智慧,如果在教授专业课时,教师能够将中华文化中蕴含的生态文明与智慧和专业课程中的专业知识相结合,在专业课的教学中自始至终把对学生生态智慧的培养放在首位,充分探索、发掘专业课教学对学生中华文化素养的培养作用,从而达到知识与素养并重,文化与思想同行,充分提高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增强其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从而能够将民族自豪感融于自身的生命中[1]

2“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探索与思考

2.1 课程思政元素的探索与挖掘

环境研究中对微生物的研究是一种微生物生物,往往肉眼看不到,必须通过显微镜才能看到。对微生物的认识是不断寻求“怀疑-实践理论”的途径,是追求真理和挑战权威的研究者对微生物生物学的发展推动。根据环境微生物部分的内容,让学生对微生物的价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线程部分描述了微生物学在环境领域的发展,以及一个课程总结,探讨了历史上微生物学科学家如何参与课程,以加深对微生物学的认识,并帮助学生讨论这些情景。巴克斯特说,成功的秘诀是科学研究从不停止进步,不仅工作良好,而且在挫折和挑战面前从不放弃。在这种精神激励下,他敢于挑战权威,大胆探索,通过圆领试验否定“自然理论”。以康牧师为代表的微生物学家,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就主动回国,从人民群众最迫切的需求出发,进行微生物研究,克服了根除设备和样品缺乏的困难,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创造了一项举世瞩目的技术成果,把我们对微生物的研究变成了抗生素。高环境污染、与化学和生物再生相比微生物的低成本,以及基于微生物技术来恢复环境的理论和实践,为我国环境微生物的发展创造了低成本的技术和经验。通过解读这些案例,我们让学生了解环境中微生物的研究内容,获得对课程的兴趣,并引导学生将个人价值观与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相结合,促进国家情绪,加强社会责任,鼓励学生学习挑战精神。说到细菌细胞的结构,讲的是青霉素菌的原理,通过抗生素的使用破坏生态平衡,导致抗生素污染加重,细菌和超级细菌的耐药性增加,对人类生产和人类健康造成威胁。指导学生在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科学地使用适当的抗生素,激励他们锻炼身体,健身,接种疫苗,并使他们积极参与国家现代化的建设。说到一种配备的氯仿,我们介绍一下生物学家把沙眼的起源缝在他的眼睛里,造成了典型的沙眼眼病,导致传统的松露菌被推翻,鼓励学生质疑,研究,乐于奉献,生活中不造谣,不信谣以思维抵抗伪病。当将微生物应用于水处理领域时,通过太浩湖决口和我国近年来水流的重大变化的生动图像,融入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以及职业和社会责任。通过理解环境法规促进污染学科,就学科向工程建设提供建议,在工程方案中,负责生态环境改善的微生物用于水管理领域,解释微生物对水中污染物的破坏,促进对微生物学研究的自豪感,增强作为环境技术人员的自信心,使学生对其祖国的绿色水有更准确的认识

[2].

2.2提升任课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

《教师法》明确了教师的任务是教育人民和提高人民的素质,他们还对在本着学生的精神教学的背景下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有具体的要求。教师是课程建设的主体,也直接负责课程形成的可能性,他们是否能在教师准备教学期间利用课程建设的微生物学要素,设计一个合理的教学情景,其中思想融入课程以促进学生,取决于教师的教学。生物课的教学通常是环境技术人员的来源,课程在过去更多地考虑学生如何在狭窄的学校时间里更好地理解微生物学在环境工程领域的应用,较少关注学生的思政教育,并且通常认为研究的教学属于课堂上的导师和教师,他们没有充分改进课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履行人民德育的基本任务,邀请各类型专家作专题讲座,如课程的实践、课程的发展和课程政治建设过程中的经验交流。通过与一些知名人士和教师一起形成课程进行课程建设,加强了教师对课程的理解,明确了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区别。此外,通过进行典型案例研究和学习收集,交付团队对如何在环境领域建立微生物学课程有了更好的理解[3]

2.3改革教学方式,融合思政元素

在课堂上培训大学人才的主要原因是通过教授社会价值观和将课程与教学内容联系起来,统一所有课堂的专业知识,包括主题,以促进爱国主义情感、社会责任和态度。目前,我们在大学的微生物学课程使用现场教授和在线授课的模式,在线课程是基于培训团队在平台上创建的在线课程创建的。在线课程,主要是指导培训参与者,他们过去由于课程有限而无法接受新的知识体系和良好的实施经验。随着课程的开发,团队开发了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课程目标。在完成在线课程之前,广大的学员应该首先优化和定制自己的培训计划,将一些主题讨论转移到在线课程,并确保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培训学习[4]

结束语

将教育纳入环境微生物学课程是实现全民教育各个方面的重要手段。深入审查微生物学课程的政治因素,改善教师心态,将课程有意义地纳入概念和管理,是提高学生在环境领域的专业精神和政治素质以及实施整个课程的重要手段。创新的、训练有素的、应用型的环境工程师,他们不仅在课程上对教师负责,也需要作为课程的一部分对教师培训进行深化和研究[5]

参考文献:

  1. 张海龙.“发酵工程”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微生物学通报,48(4):1394?1401.

  2. 杨守金,夏家春.“课程思政”建设的几个关键问题[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9,035(005):98-101.

  3. 张威.高校自然科学课程体现思政价值的意蕴及路径探索[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8(6):56-61.

  4. 吴义诚,柴天,傅海燕.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教学中创新思维培养探索和实践[J].广东化工,2019,46(9):250.

[5]杨守金,夏家春.“课程思政”建设的几个关键问题[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9,35(5):98-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