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性损伤临床护理中湿性疗法的应用价值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13
/ 2

压力性损伤临床护理中湿性疗法的应用价值分析

孙宇 闫柳

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护国寺中医医院 北京 100035

摘 要:目的:分析压力性损伤临床护理中湿性疗法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2年1月患有压力性损伤的患者56例,按照治疗方式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分析两组疗效与疼痛程度。结果:实验组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干预后各时段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压力性损伤临床护理中湿性疗法对患者进行干预,可提升疗效。

关键词:压力性损伤;临床护理;湿性疗法;疗效


压力性损伤作为局部组织受到长期的压迫,使得局部出现血液循环的障碍,而且若是组织持续性缺血、缺氧以及营养缺乏,会造成皮肤正常功能明显丢失,有组织损伤亦或是坏死等各种问题。而此类损伤在昏迷、卧床患者以及截瘫患者群体中患病概率相对比较高[1-2]。大多数会出现在机体骨隆突的位置,出现此损伤会造成患者住院的时间被延长,使得患者的生理痛苦与心理痛苦明显加重。有学者认为,将湿性疗法引入压力性损伤患者护理中,可提升疗效,基于此,本文将分析此种干预方式的效果,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1月-2022年1月患有压力性损伤的患者56例,按照治疗方式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28例,平均年龄(70.16±4.28)岁;对照组患者28例,平均年龄(70.14±4.24)岁,一般资料(P>0.05)。

1.2方法

对照组:护理人员需对患者受损的部位状况进行了解,分析是否有水泡,若是存在水泡,需将其中的液体抽出,而后运用无菌的纱布将存在水泡的位置包扎。若是创面出现溃烂,则需对创面全面的消毒和清洁,而后运用烤灯设备加以照射,保障创面具有干燥性。若损伤位置有脓性的分泌物,需开展清创,而后待到创面位置长出肉芽组织之后,在创面位置贴鸡蛋皮内膜,给予烤灯设备断续性照射,直到创面有结痂为止。

实验组:第一,护理人员需对损伤位置全面的观察,探析损伤处是否出现渗液、基地组织、形状、全身的营养状况、窦道以及基础性疾病等。第二,与患者的实际状况相结合,选取最适宜的清洗液,例如,可选取双氧水、安尔碘以及生理盐水等。第三,与患者受损位置、凝血功能以及活性等,选取适宜的清创模式,例如,可选取机械清创、保守锐性清创亦或是自溶性清创等,亦可将上述清创的方式联合运用。第四,实施渗液管理与密闭伤口管理等,加速伤口愈合速度。第五,与患者的病况相结合,选取适宜的湿性敷料。第六,对损伤位置进行针对性的包扎。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疗效:显效、有效、无效。疼痛程度:干预后0.5小时、干预后1.5小时、干预后3.5小时、干预后5.5小时。

1.4数据处理

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计数资料用(n/%)表示、行x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62a6e5e9092c0_html_f2d3ea875aceafee.gif ±s)表示、行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分析两组疗效

实验组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1 疗效比较(n/%

组别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对照组(n=28)

15(53.57)

6(21.43)

7(25.00)

21(75.00)

实验组(n=28)

18(64.29)

9(32.14)

1(3.57)

27(96.43)

x2

-

-

-

5.2500

P

-

-

-

0.0219

2.2分析两组疼痛程度

实验组患者干预后0.5小时、干预后1.5小时、干预后3.5小时、干预后5.5小时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 两组患者疼痛程度比较62a6e5e9092c0_html_f2d3ea875aceafee.gif±s/

组别

干预后0.5小时

干预后1.5小时

干预后3.5小时

干预后5.5小时

对照组(n=28)

8.21±0.87

6.97±0.95

5.88±0.88

6.85±0.98

实验组(n=28)

7.34±1.12

3.87±0.68

3.41±0.41

3.21±0.22

t

3.2461

14.0407

13.4628

19.1769

p

0.0020

0.0000

0.0000

0.0000

3.讨论

湿性疗法作为对压力性损伤伤口进行处理是比较好的治疗方式,湿性愈合可使得伤口一直在密闭状态下。在此状态之下,创面的活性较为充足,肉芽组织生长较优,进而加速创面愈合的速度。在密闭空间中亦可降低细菌侵入量,进而达到抑制细菌的目的,而且患者的疼痛感比较低[3-4]

综上,对压力性损伤运用湿性疗法治疗,患者疼痛感明显缓解,临床效果较优。

参考文献:

[1] 曾淑花,张宝英,翁惠卿,等. 湿性疗法在临床压力性损伤伤口护理中的临床疗效[J]. 中国医药指南,2020,18(25):131-132.

[2] 杨芹,薛丽丽. 湿性疗法在临床压力性损伤伤口护理中的应用及对缩短住院时间的作用[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35):155,190.

[3] 罗佩瑜.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联合不同护理模式对尖锐湿疣疼痛和焦虑情绪的影响[J]. 中国药物与临床,2020,20(22):3860-3861.

[4] 侯丽芬. 湿性疗法在临床压力性损伤伤口护理中的应用观察[J]. 养生保健指南,2019,1(43):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