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中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15
/ 2

阅读教学中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曾艳萍

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岩前第二中心小学,福建 龙岩 364302

摘 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育中的关键,是学生汲取语文知识内容的基础,也是加强学生语文能力的精髓。特别小学时期的学生,恰恰位于夯实基础的重要阶段。依靠有效化的阅读教学,教师就可以迎合课程改革下的要求,拓宽学生视野、开阔学生眼界、深化学生认知、发散学生思维、强化学生联想能力。小学时期的语文教师应该重视学生阅读量的累积,为学生文字分析能力和资料理解能力的不断加强提供保障,通过持续性的有效阅读,加强学生语文学科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阅读教学;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在功利性教育理念的影响之下,小学时期的语文教育活动,常常会忽视阅读教学的重要性,由此就会导致课程效率的降低。对于语文教师来说,其应该追随时代发展下的素质教育深化和课程改革创新,转变教学理念,重视语文课程的阅读教学,完善教学方式,突破单一化教学方式所带来的限制性,引导学生往正确的方向发展,促使学生通过良好阅读习惯的形成,提高自身的优秀品质,加强自身思考问题,分析文本的能力。基于此学生可以建立起正确的三观理念,教师也能立足有效阅读教育,为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增强奠定基础[1]

一、语文阅读教学和其核心素养的联系

小学语文教师要重视课堂中的阅读教育,依托教学方式的创新和理念的改革,提升课堂的教学质效。在阅读教学的实践过程里,教师在提前明确好阅读过程的教学目标,通过递进式的阅读分析,让学生在明晰目的的背景下,把握文本内容的具体含义。在阅读教育的过程里,教师要时时谨记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根据多元方式的有效应用,激发其兴趣,活跃其思维,提升其逻辑思维。阅读课程本质就是为了丰富学生的知识,由此,教师就要基于知识累积的基础,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使其在自主分析、自主探究、自主阅读的过程里,逐步形成语文核心素养。语文阅读教育是学生初步认知世界的重要路径,对其之后的学业发展和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小学语文教师能够通过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提高学生阅读层面的理解能力、表述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文化感知能力,而这些层面的提升,实则能够有效加强学生的自主化阅读水平[2]

二、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实施策略

(一)依托单元主题,优化阅读体系

根据教材内容的具体解析,其都以单元的方式展现,单元间的具体内容,以“同一主题”为关联,展现同种类型的文本素材。教师可以透过单元文本的融合,恰当引入一些和“这一单元主题”相关的课外阅读书籍,借此构成群文阅读的素材,使学生在群文阅读的背景之下,对类型相同的内容进行统一化的阅读。基于这样的阅读教学方式,学生会相对比较容易的掌握同一体裁的内容,教师可以借此,丰富学生的阅读总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以小学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为例,本单元围绕“鲁迅”的人物素材,开展了阅读课程。第二十四课和第二十五课,选取的是鲁迅本人的文章,而二十六课二十七课则选取的是和“鲁迅”相关的写人文章。基于单元性的主题,教师就要沿着“鲁迅”的人物素材,拓宽课外阅读内容。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和《少年闰土》、《好的故事》相似的回忆性文章,像是《在酒楼上》、《祥林嫂》等等,这些文章里的主体都是“我”,其以“我”的回忆为主,讲述了一系列的人物故事,学生可以在素材延展的背景下,拓展自身的阅读量。学生还可以在素材延展的背景下,切实明确写人类文章的结构和写法,知道通过事情写一个人,并表达出自己的情感。

(二)创设阅读情境,启发学生思维

在创设阅读情境的过程里,教师能够结合多种多样的形式,像是故事情境设计、问题情境探究设计、媒体展示信息内容等等,不同情境创设模式下的阅读成效也不同,故事情境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致,问题情境能够加强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探究能力,媒体展示信息内容,提高学生的直观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阅读情境对学生素养的提升,即思维的启发、能力的提升,起着积极性的作用。学生可以在情境引导的背景下,了解对应的阅读规律,协助学生用有效化的形式,建立阅读氛围,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进入到阅读过程里,促使其突破原有的阅读思维,提高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3]

以小学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五课《鲁滨逊漂流记》为例,教师在讲述这节课的时候,就可以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设计相应的阅读情境。比如在导入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提炼出这篇故事的精彩之处设计故事情境,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在解析文章的时候,教师则可以结合段落内容,向学生设计问题探究性情境,比如“鲁滨逊又是怎样在这一个小岛上活下去的呢?”、“鲁滨逊在荒岛上生活碰到了哪些困难?”、“鲁滨逊孤身一人在岛上历尽千难万险,除了书上讲到的这些困难,肯定还有其它困难,请你想象一下鲁滨逊还会遇到哪些困难呢?”等等,学生可以基于问题,理解文章,明确文章的故事结构和情感。

(三)融合实践教学,深化语文素养

语文学科的教材内容和现实生活相连,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本质就是为了提高自身的语言应用能力和文化内涵。由此,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的时候,就应该关联现实生活,以此让学生透过阅读清晰感知现实中的生活问题,更深刻地展现阅读价值,学生可以在阅读文本素材的过程里,加强自身语文学科的阅读素养。简单地说,在小学语文的阅读课程里,教师要融合实践性教学,通过实践活动的开展和实施,加强学生的阅读水平。

教师可以以主题为导向,给小学生设计“主题阅读任务”,让学生在课外时间,进入到图书馆当中。除此外,教师还要为学生设立问题向的阅读任务,促使学生基于问题,对文本素材进行阅读,进而延展自身的阅读思维,提高自身的阅读思考力。在实施实践活动的过程里,教师还可以应用小组合作探讨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以“组”为单位,践行实践活动。比如在图书馆完成教师所给予的阅读任务,学生在写完读后感后,各个小组之间就可以互相评价、互相鉴赏,进行比较性的学习。在完成“问题性”任务的时候,学生也可以在相互探讨的过程里,获取正确的答案,学生也能够在探讨的过程里,发散自身思维,体会阅读所带来的良好感受,学生还会依靠自身文化涵养的提升,展现阅读的具体价值。为了帮助语文教学实现深化和提升。在进行语文学科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们就可以围绕着相关的主题来开展实践教学。在小学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十课《竹节人》在这一章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们透过文章的学习,可以对制作竹节人斗竹节人的情节,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感受童年游戏的乐趣,带来心灵的快乐和满足。在这个过程中,老师都可以围绕着传统民间游戏为主题,让小学生进行探究思考,围绕这个方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搜集相关的民间趣味游戏,提升语文表达能力和实践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阅读教学是其中的重点。教师在开展阅读活动的过程里,要依照学生的实际状况,及时调节教学方案和改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依托文本阅读,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加强其对外部世界的认知,提高其文化涵养,增强其语言技能,深化其人文素养,强化其逻辑思维。教师基于阅读教学的有效性,透过素养的提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明凤玲.浅谈阅读教学中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J].课外语文,2021(30):93-95.

[2]魏永喜.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J].学周刊,2021(28):81-82.

[3]金潇.阅读教学中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研究[J].课外语文,2021(16):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