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拂教缘何“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15
/ 2


“清风”拂教缘何“新”

文 / 赵顺艳


“清风两袖朝天去,不带江南一寸棉”,清廉是一个常说常新的话题,历史渊源流长,传承着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传统文化精髓。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开局之年,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效与全面开启乡村振兴之年,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党员领导干部保持清正廉洁尤为重要,事关政策落地落实,事关全县各项事业发展。

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央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坚持标本兼治,从源头做好预防,把全力装进制度“笼子”。近年来,教育事业在提升综合实力,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把党风廉政建设作为主旋律,不断通过完善制度,落实监管等举措,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氛围,持续推动清廉思想、清廉制度、清廉纪律、清廉文化融入教育事业各个方面,倾力打造“清廉”教育。

缘何在教育事业中开展“清廉建设”谓之“新”。

现实背景意义“新”。湖南省第十二大党代会指出,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全面领导,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把严的主基调贯穿始终,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切实做到“查剖改”“惩治防”贯通起来。清廉教育是落实省、市、县党风廉政建设要求的重要举措,是坚定不移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向基层延伸的实际行动,是努力“三兴三区”、打造“四大增长极”,提升全县教育素质的重要保障。

清廉教育建设对我县的教育事业有着极强的现实意义,教育工作一直是育德育人的事业,其师风师德直接影响群众的清廉感受,可以讲是清廉建设的一个“风向标”,同时,在提高教学质量,培育本土人才,推动教育事业改革的过程,存在不同程度的廉政风险,因此,在教育行业中开展清廉建设是新时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强化行业监督的一项重大举措,也我县纵深推进廉政建设重要组成部分。

厚植清廉土壤“新”。站在科技技术步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起点上,各类新生事物处于喷发期的背景下,如何将我县清廉建设推向新的高度、取得新的成果,其主线就是要厚植清廉土壤,而教育行业应当首当其冲,扛起行业标杆。

1.发挥行业优势倾力打造清廉建设“新地标”。在教育行业开展清廉建设,必须要充分发挥校园平台优势,积极探索校园文化与廉政文化的无缝融合,不断拓展廉洁文化宣传阵地,通过搭建“清廉文化角”、“清廉文化墙”、“我为清廉讲故事”等形式,让清廉文化浸沐校园,涵养心灵,树立起行业清廉建设“新地标”。

2.破除业内壁垒全力构建清廉建设“新格局”。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时,曾在岳麓书记调研讲到“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教育就是立德树人,要抓住关键期。教育行业开展廉政建设,必须要打破地域限制,推行共享共建、交流融合机制,积极探索人才交流轮岗制度,将清廉建校、清廉教学等纳入考评重要内容之一,不断完善考核机制,举行业力量,纵深推进廉政建设,逐步在业内形成良好氛围,构建清廉建设教育“新格局”。

3.狠抓关键因素着力营造清廉建设“新生态”。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的主体在人,关键在人,抓实关键少数,筑牢思想高地,清廉建设才能取得实效。教育行业要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制度,持续巩固“党史学习教育”活动成果,扎实开展好思想教育工作,转变“我只是教育工作者而不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固性思维,在追求业务质量的同时,强化职业操守,要以“支部+党员+群团”模式,带动全员参与,逐步打造好清廉教学、清廉从业的“新生态”。

4.紧盯专项治理聚力抒写清廉建设“新篇章”。目前,存在“培训商业化严重”、“职称评定圈子化”、“学生减而不负”等教育乱象,不同程度的反映出“微腐败”问题,极大的增加学生家庭的负担,打击教育工作者积极性,给社会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为进一步改变教育形象,促使清廉建设在教育行业落地,必须开展专项治理行动,规范教育教学,涵养师德师风、落实上下联动,以制度监督为主,群众监督为辅,清除“微腐败”土壤,用于直面问题,写好清廉建设教育“新篇章”。

清廉建设实效“新”。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教育是国之基石。在教育行业开展党风廉政建设,能更大程度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取得实效。

1.感染力强。教育工作本应该是一项最单纯的事业,也算得上是一块“净土”,在教育行业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可以进一步触动全县干部职工心声,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不只是“口号”,而是切实行动,能再一定范围内形成共鸣,突出清廉建设必要性。

2.特色明显。教育系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服务对象面广,能一定程度营造出清廉建设工作氛围的成色,加之,行业阵地优势,能快速结合各地实际,打造出清廉建设工作亮点,为全面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提供好的借鉴,塑造好“靓丽”名片。

3.效果深远。教育行业的受众主体是学生,他们正处于人生的受教育起步时期,也是“系好第一扣子”关键时期,正是正确塑造“三观”时间节点,大力推进清廉建设,落实廉政教育,开展廉政宣传等,即有利于师风的规范,也有利于学风的转变,不断深化教育事业改革,提升教育质量,为培养本土人才打下坚实基础,能为县域建设输送人才,助推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