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大学生劳动实践教育提升岗位适应力的相关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16
/ 2

加强大学生劳动实践教育提升岗位适应力的相关策略

冯倩

重庆公共运输职业学院 重庆江津 402247

摘要:近年来,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必须顺应时代需求,满足学生的岗位需求,提升其适应能力。劳动实践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与身体素质,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技能,是提升学生岗位适应力的重要法宝。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大学生劳动实践教育的必要性展开分析,进而浅谈劳动实践教育提升岗位适应力的相关策略,以期发挥劳动实践教育育人功能,提升学生的岗位适应力。

关键词:大学生;劳动实践教育;岗位适应力

引言:

劳动实践教育是培养新时代综合型人才的主要途径,受社会环境影响,当代大学生劳动意识缺乏,劳动实践教育或有难度,这就意味着当前高校的育人工作中必须充分重视劳动实践教育,提升学生的劳动意识,借助实践引导学生将劳动与岗位适应力关联起来,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大学生劳动实践教育是现阶段高校教学中必须充分重视的内容,立足于高校教育和学生两方面尝试改革,提升教育实效性。

  1. 大学生劳动实践教育的必要性

大学生劳动实践教育的必要性可以从下述五方面展开分析:第一,劳动实践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关键部分。现阶段,国家高度重视素质教育,甚至将素质教育贯穿于中小学教学活动,力求从小培养学生的素质。大学生作为国家重点培养的对象,肩负着国家富强、经济发展的重任,素质教育必须全面落实,劳动实践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理应受到高校的关注。

  1. 劳动实践教育是提升学生德智体美劳诸育的主要途径。德育教育现已全面融入高校教育,力求借助教学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目标。劳动实践教育以丰富的活动形式为主,学生在实践中主观体验感较强,对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与良好的行为习惯具有极强的辅助性。且劳动教育中涵盖的劳模精神需要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如争创一流、艰苦奋斗、爱岗敬业等等,这些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岗位适应力都具有较大帮助[1]

  2. 劳动实践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是现阶段高校较为注重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也是国家教育部门对于高校的指导。现阶段劳动实践教育不仅仅是体力劳动,也包括科学技术发展中衍生的各种脑力劳动,这些劳动项目对于开发学生的智力、思维等等具有一定的帮助。故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劳动实践教育对于学生创业意识的影响,促进学生在实践中提升创业能力,拓展劳动教育影响力。

  3. 劳动实践教育有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劳动包括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而脑力劳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与智力发育、思维提升等等,而体力劳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在实际劳动中强化身体各项机能,促进其健康成长。如何开发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是现阶段高校在劳动实践教育中亟待研究的课题,只有最大限度开发劳动实践教育资源,才能凸显其教育价值。

  4. 劳动实践教育符合高校人才培养需求。高校是输出人才的主要基地,为提升人才的培养效率,高校必须尝试从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两方面培养,而实践技能其中包含劳动教育,这也足以证明劳动教育的重要性[2]。与此同时,劳动精神是新时代大学生必须长期践行的一种文化,国家进步离不开劳动,人民发展离不开劳动,经济、政治、文化事业更离不开劳动,大学生作为事业建设的下一代接班人,必须求真务实,艰苦奋斗,将劳动作为适应岗位的主要部分。

  1. 大学生劳动实践教育提升岗位适应力的相关策略

  1. 坚定劳动信念,开设劳动实践课程

当前,高校的劳动实践教育在原有的基础上持续提升,对于学生各方面实践技能的培养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学生的岗位适应力,劳动实践教育亟需进一步研究,转变教学模式,更新教育理念是现阶段高校在育人工作中值得思考的问题。劳动教育最早可追溯于道德,对于学生的思想、行为等方面具有教化作用,劳动实践教育提升学生岗位适应力与思想政治教育有不谋而合之处,因此高校在教育中可以将劳动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相互融合。在实践教学中,高校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开设劳动实践课程,避免劳动教育流于表象。如定期组织学生打扫校园、清洁教室、修剪花草等等,优化校园环境,践行劳动教育,享受劳动成果。在劳动实践中,学生的布局能力、任务协调能力也会有所提升,而这些正是学生岗位适应力的关键内容。故此,高校在劳动实践教育中,应坚定学生的劳动信念,结合教学需求开设劳动实践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相互融合,思想行为双重指导,循序渐进的提升学生的岗位适应力,确保输出的人才符合时代发展需求。

  1. 定期组织劳动实践活动

劳动实践活动是落实劳动教育的主要途径,学生的劳动教育是一项需要长期坚守的过程,只有在实践中不断丰富活动形式,才能促进劳动实践活动发挥其教育意义,落实劳动实践教育目标。在活动中,教师可以围绕某一主题设定,如“美化校园,由我开始”“绿色一路同行”等等,在主题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劳动欲望。可以引导学生以自己的微小之力守护校园,前往后勤部门领取一些任务,在学习之余积极完成,如帮助管理宿舍,打扫食堂等等。也可以倡导学生走出校园,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义务劳动,如在需要绿化的地区植树,又如走进田园体验劳动等等,根据校园周边的环境为学生设计丰富的实践活动

[3]。在劳动中学生也可以进一步感受不同岗位的辛苦,在后期岗位工作中,遇到一些棘手的问题学生也可有效应对,避免工作带来负面影响,加之劳动实践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爱岗敬业、争创一流的品质,这些正是提升学生岗位适应力的核心。由此可见,劳动实践活动带来的优势不仅是强化学生的身体素质,也足以健康学生的心理,同时对于学生道德品质的提升也有巨大意义。

  1. 构建劳动平台,提供勤工助学岗位

高校辅助学生实习是一种常见的教育模式,勤工助学与实习有相似之处,主要是在实践工作中践行自己的知识,提升学生实践技能,确保学生在后期工作中可以快速适应岗位,展现自身工作能力。当前,勤工助学是高校重点研究的方向,大部分高校会发挥一切有利资源提供给学生勤工助学岗位,鼓励学生学以致用。如倡导学生在校内图书馆、后勤部门等地勤工助学,培养学生的岗位能力,抑或者倡导学生走出校园,如做家教、企业实习等等,如此既能强化学生的知识系统,又能确保学生经济宽裕,更能提升学生的岗位职责[4]。学生在广泛的实践平台中,其自身选择能力也会提升,在岗位工作中,学生的心理素质、道德品质、职业能力等方面都会凸显出来,而所表露出来的问题就是学生需要改进的空间。长期的勤工助学对于学生步入工作岗位具有较大的帮助,既能避免学生出现负面情绪,又能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故此高校应给予学生广泛的实践平台,倡导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自身工作能力。

  1.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校劳动实践教育是培养学生岗位适应力的有效途径,如何充分开发劳动实践教育的育人效应需要高校结合专业情况与办学宗旨、区域环境等方面展开研究,丰富实践活动,加强教学力度,确保以劳动实践教育为抓手提升学生的岗位适应力。

参考文献

[1] 张舒畅. 高校体育教学中提升大学生职业体能的实践研究[J]. 现代教育科学, 2020(3):6.

[2] 汪泳波. 大力开展就业创业实践活动对提升高职学生职业适应力的影响研究[J]. 山东青年, 2018.

[3] 陈艳梅. 责任教育在大学生职业适应力提升过程中的作用研究[J]. 亚太教育, 2016(16):2.

[4] 穆星妍. 基于首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的职工教育模式创新研究[D]. 北京邮电大学, 2018.

【作者简介】

冯倩(1983.9-),女,汉族,四川成都人,硕士,职称:讲师,研究方向:安全管理、教学管理

【课题信息】

课题项目:西南轨道交通职业教育集团研究项目《基于“素质洋葱模型”的高职学生劳动适应能力评价体系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20xngd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