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资助工作与感恩教育的融合实践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17
/ 2

高职院校学生资助工作与感恩教育的融合实践探索

张晔庚

昆山登云科技职业学院,江苏 昆山 21530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才需求变得更加多元化,而高职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培养技术人才的主阵地,加强高职院校贫困学生的资助工作,培养受资助学生的感恩意识是非常有必要的。因此,本文通过阐述高职院校学生资助工作中感恩教育的必要性,分析造成受资助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原因,提出了在高职院校资助工作中渗透感恩教育的对策,旨在全面提升高职院校受资助学生的感恩意识。

关键词:高职院校;资助工作;感恩教育

引言

随着我国高校教育体制的改革,高职院校招生规模的逐步扩大,高职院校中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人数也在不断增加,为了更好地做好学生资助工作,高职院校需要创新工作方法,重视资助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将资助工作与感恩教育相融合,从而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

一、将高职院校学生资助工作与感恩教育相结合的原因

(一)受资助学生无感恩意识

高职院校中的贫困学生接受着来自国家和社会各界的资助,但他们却觉得理所当然,完全没有丁点儿感恩意识,这种思想十分危险。很多受资助学生不感恩自己父母辛劳的工作,认为父母的付出理所当然,还有学生对学校也不抱感恩之心,甚至觉得学校提供的资助金额不够自己开销。贫困生一边享受着国家和政府提供的各种奖学金,一边认为这都是自己应得的享受。不把这些来自于社会各界的关怀化为努力学习、积极进取的正能量,反而躺在“资助”的温床上肆意挥霍自己的青春和别人的爱心。

(二)受资助学生无感恩行动

首先,部分受资助贫困学生生活大手大脚,对资助丝毫不珍惜,物质资助一旦到手,就急急忙忙将其消费掉,同时,很多贫困生还具有很强的虚荣心和攀比心,对金钱的浪费程度令人咋舌。其次,部分受资助贫困学生没有树立起独立自强的意志品质。其实各个高职院校中都有不少供学生进行勤工俭学的岗位,但是很多贫困学生不具有吃苦耐劳精神,对勤工俭学岗位要求颇多,不愿意工作。最后,还有少部分受资助贫困学生有更恶劣的不诚信行为。高职院校中贫困学生可以申请国家设置的助学贷款,也可以选择相应的绿色通道进行上学,这些助学贷款偿还有一定年限规定。但是这部分贫困学生对贷款还款日选择一再拖延,不将欠款补上。

(三)受资助学生漠视国家培养惠举

我国政府对贫困学生资助力度逐年增加,但是却有部分高职院校贫困生抱有错误甚至是畸形的思想观念,学生仇视社会,认为自己穷,这些资助享受理所当然。还有的贫困生认为国家“很多钱”,资助自己的那点钱根本不算什么,有的学生还会伪装贫困证明去申请资助,一旦申请成功,就用这些钱去买最新电子设备和时装箱包。

二、将高职院校学生资助工作与感恩教育相结合的意义

首先,能够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提高。在接受系统感恩励志教育之前,学生对相关方面的了解是模糊的,也不明确应当如何表达感恩之情,如何树立目标等。但系统的感恩励志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清晰地认知,更明确地行动,并有效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其次,能够促进高职学校的管理。学校在采取一系列的措施落实感恩励志教育以后,学生也能够更加理解并尊重教师,更发自内心地遵守校规校纪。最后,还能够有助于形成更好的社会风气。感恩励志教育的开展不仅能够影响到学生,还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家长和其他社会人士,有助于促进感恩型社会的形成。

三、将高职院校学生资助工作与感恩教育相结合的策略

(一)营造良好的感恩氛围,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

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每个人应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对他人、社会和自然给予自己的恩惠在心里产生认可并意欲回馈的一种认识和行为。良好的氛围可以使学生受到熏陶,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作为学生资助工作的辅导员,我们应该进一步挖掘我国感恩的优良传统,通过主题班会等形式的有效带动,在班级内营造良好的感恩氛围,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和感受到感恩,也将感恩作为一种社会责任感融入到专业学习、班级工作及日常生活当中。我们还通过构建考核学生道德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学生的诚信档案,以此来培养和加强贫困生的感恩意识。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的感恩表现包括孝敬父母、尊师重教、无私奉献、勤俭自律等多方面,并将诚信档案的评价与学生课程学习评价相结合,严格管理,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感恩习惯。

(二)组织开展感恩活动,加强学生的感恩教育

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接触社会、接触不同人群的窗口和平台,通过活动能增强学生的情绪体验度,让他们了解社会其他阶层的生存状况,并在社会实践中体会自我价值实现的满足感和服务奉献的愉快心情。因此,可以将感恩教育融入到社会实践中去,特别是与高职学生自身专业相结合,能起到更好的效果。同时,学校要加强心理教育与感恩教育的结合。在组织开展主题活动中,我们应该努力通过心理访谈、主题座谈会、身心健康知识讲座、播放励志电影等形式,增加对贫困生的关爱,关爱他们学习生活的点滴,帮忙他们树立健康正确的心态,不断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增强对社会的责任感和感恩之情,进而引导学生成长成才。

(三)借助新媒体搭建感恩平台

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高职院校进行感恩教育的渠道和方式呈多元化,学校可以利用学生耳熟能详的新媒体工具搭建感恩教育平台。可以在网站上专门开辟以感恩内容为主题的专题板块。在板块内容上呈现社会关于感恩的故事和事件,通过建立感恩论坛,让学生和教师在上面各抒己见,形成思想碰撞。同时,学校还可以开设以感恩为主题的微博或公众微信,宣传感恩主题思想,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寻找感恩的力量。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将高职院校学生的资助工作与感恩教育相结合,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将他们培养成为更具责任感、更有奉献心、更有目标和志向的优秀人才。因此,政府和院校的主管领导应当重视起感恩教育工作在学生资助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积极采取相关措施建立更加完善的学生资助体系,让学生在接受教育并积极进行文化知识学习的同时,培养自己的感恩之心,树立更远大的志向。

参考文献

[1]邱竹青.高职院校学生资助工作与感恩教育的融合实践探索[J].学周刊,2015(20):205-206.

[2]曾李红,马红,李丹屏.论高职院校学生资助工作中的感恩教育[J].知识经济,2013(24):150.

[3]郑月圆.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体系中的感恩教育研究[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2014(4):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