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协同培养路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17
/ 2

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协同培养路径

杨乔云

贵州省铜仁市交通学校 贵州省铜仁市 554200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对中职院校职业教育资金及教育资源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中职院校在我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中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质量也获得了提升。在此背景下,中职院校构建“双师型”教师不仅可以适应当今中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还可以有效地彰显我国中职院校的教育特色,促进中职院校教育工作质量的提升,顺应当今社会及新课改教育事业的深入发展,使我国中职院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工作能够做到与时俱进。

关键词:职业教育;中职;双师型教师

引言

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关键在教师,没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尤其是一支具有“双师”素质的师资队伍,就不可能有高水平的职业教育。[1]2019年2月13日,国务院印发了《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提出到2022年“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总数超过一半。目前我国中职专任教师83.4万人,“双师型”教师26.42万人,占专任教师比例的31.48%。从目前的研究与实践看,很多中等职业学校在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上仍然存在概念模糊、标准不一、培养方式简单、与教育教学实际需求联系不紧密等问题。

一、“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双师型”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

目前,我国中职院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在学历、职称、年龄及教师素养等方面结构整体偏低。绝大多数“双师型”教师的学历仍是本科学历,部分中职院校的教师队伍以大专学历为主,研究生教师数量占比极少,严重制约了我国中职院校科研工作水平的发展;在教师职称方面,中职院校中的教师职称,仍以初级职称为主,中高级职称的教师占比远低于初级职称教师;从教师年龄结构来看,中职院校教师数量仍以中青年教师为主,缺乏资深技师及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从教师素养方面来看,就以我校美容美发专业为例,严重缺乏专业理论和专业实操的教师,就目前学校拥有的专业理论和实操教师,就是从美容美发相关的形象店里聘请,教育教学方面的经验欠缺,还要对她们进行二次培训。综上所述,中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结构的不合理是影响我国中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中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激励机制不完善

目前,大多数中职学校的“双师型”教师和非“双师型”教师在工资待遇和社会福利方面并没有太大差别,有的中职学校甚至没有差别。一些中等职业学校对“双师型”教师的吸引力不是很大,一些非“双师型”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不重视提高自己的实践教学能力,所以对自己的要求过于宽松,不积极取得职称资格证书。总之,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激励机制不完善,制约了中职学校“双师型”专业教师的吸引力,极大地影响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二、中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协同培养路径探讨

(一)加强校企、校校合作,促进教师素质的转变

校企合作既是学校和企业沟通的桥梁,也是学校和企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在这个过程中,学校通过与企业搭建的桥梁,可以将一些即将毕业的学生输送到这些企业当中进行相关的实习,学生可以在不断实习的过程中总结一些社会经验,为自身以后的创业和创新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校企合作也是培养“双师型”教师的有效途径之一,在许多学校的实践过程中,往往忽视了这一部分,中职学校可以与企业共建人才交流共享平台,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提供便利。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肯定也会遇到一些难题,通过引进中职院校教师,既能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又能为企业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在促进企业发展的基础上,丰富了中职院校教师自身的社会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使其向“双师型”教师的转变。

(二)建立健全“双师型”教师培训机制

中等职业学校应尽力为专业教师提供培训机会,定期组织教师培训和学习。培训活动可以由专业的培训机构完成,也可以组建师资培训团队,服务于自己学院的特色。在提高专业教师实践能力的基础上,根据不同专业领域的特点开展实训。一方面,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加强在职专业教师的校本培训。培训的形式也应该多样化。除了专题讲座、学术交流会等传统培训形式外,还可以通过举办科研竞赛等多种形式,鼓励专业教师积极更新专业理论知识,提高专业实践技能。另一方面,重视在职专业教师的继续教育,建立教师定期学习制度。学校要根据自身学院特色、专业特点和课程建设需要,制定在职专业教师培训计划,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

(三)加大中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协同培养的资金

投入力度中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需要国家政府和社会对中职院校职业教育工作的政策支持。为此,各地区政府都必须加大对中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协同培养资金投入力度,建立实训基地、教育设备,定期组织中职院校的相关教师开展教师职业培训鉴定,组织教师进行教学观摩、科研课题研究及学术交流等一系列教育研究活动,并为其“双师型”教师队伍协同培养工作提供充足资金,保证中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协同培养,优化中职院校的“双师型”教师结构。

(四)建立“双师型”教师激励考核制度

外在的鼓励往往是一个人产生内在发展动力的重要条件,这就需要中职学校在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时,除了要优化和规范引进制度之外,还应该建立具有激励性的考核制度,尤其要建立和完善专门针对“双师型”教师的考核评价体系。考核评价体系的指标不仅仅考查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更要注重对专业教师的实践技能、操作指导能力、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等方面的考核。同时,考核评价的结果应该与教师绩效考核、职称晋升、职务聘任挂钩。考核评价的标准应当做到明确公正,考核结果做到公开透明,对于考评成绩优秀的专业教师,学校应当予以表彰,并作为模范树立典型,发挥榜样引导作用,鼓励更多专业教师加强自己实践能力的训练。

结束语

中职院校协同培养“双师型”教师工作,是一项相对长期而持久的工作。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教育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不仅可以凸显中职院校的办学特色,还可以提升中职院校的教育质量及教育水平,从而切实促进中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建立多元化的中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协同培养培训平台,不断完善“双师型”教师的师资队伍建设质量,促进中职院校职业教育工作质量及教育水平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谢勇旗.校企合作培养“双师型”职教师资机制研究[D].天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4.

[2]谢冰.基于《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中职“双师型”教师评价[J].教育与职业,2020,6.

[3]李丽娜.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现状与建设策略[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4):15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