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内直视手术中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的作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20
/ 2

心内直视手术中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的作用分析

张高峰

鄂东医疗集团黄石市中心医院 (湖北理工学院附属医院 ) 湖北黄石 435000

【摘要】目的:分析心内直视手术中实施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本院胸心血管外科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收治的69例心房颤动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实施心内直视手术中双极射频消融术的治疗,分析手术治疗前后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及手术治疗疗效。结果:69例心房颤动患者手术后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房内径、左心室舒张期末期内径及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手术前(P<0.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治疗中对心房颤动患者实施心内直视手术中双极射频消融术干预的临床疗效较为明显,能减少一系列心房扑动、交界性心律、阵发性心房颤动及慢性持续性心房颤动的发生,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促进患者预后。

【关键词】心内直视手术;双极射频消融术;心房颤动;治疗优良率

心房颤动属于临床中较为常见的心律失常表现,主要是指规则有序的心房电活动的丧失,代之以快速无序的颤动波,属于严重的心房电活动紊乱表现。临床报道认为,心房颤动的发生主要与心血管疾病、肺动脉栓塞、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及其他心脏和肺部疾病导致的。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为心悸、胸闷、头晕、乏力、多尿、晕厥、黑朦等等,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及正常生活[1]。有效的临床治疗显得尤为重要,药物治疗无法根治心房颤动,因此有效的手术治疗显得尤为重要。为了分析心内直视手术中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的作用和有效性,本院针对收治的心房颤动患者69例展开了治疗分析及观察,详细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将本院胸心血管外科收治的69例心房颤动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69例心房颤动患者中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37例,最大年龄分布在65岁,最小年龄分布在38岁,平均年龄为(45.63±5.10)岁,病程时间2个月至10个月之间,平均病程为(4.63±1.69)个月。

纳入标准[2]:69例患者经临床诊断均符合“心房颤动”的诊断标准,且患者均同意参与本次观察且年龄均在18岁以上。

排除标准:合并较为严重的心肺肾功能疾病、先天性精神障碍及沟通障碍的患者、免疫系统疾病及血液性疾病的患者、临床资料不完整的患者。

1.2方法

对患者实施心内直视手术中双极射频消融术的治疗,在中度体温外循环条件下为患者实施手术治疗,选择患者胸骨正中为手术入路,在上下腔静脉、主动脉实施插管及构建体外循环,为患者实施除颤的处理,恢复窦性心律后给予双极射频消融术的干预,切除右心耳后在右心房做一切口,通过冲洗式射频消融笔构建消融线,在左右肺静脉之间、左肺静脉及二尖瓣环后补之间和左心耳及左上肺静脉间构建消融线。显露冠状静脉窦左侧终点后在二尖瓣线中间及左心房基部间做消融线,更好的阻断冠状静脉窦及心房通路。切除左心耳后关闭切口实施心瓣膜的置换术治疗。复温期关闭左心房,开放主动脉并排气,在房间隔右侧额外建立消融线,将其中一边上升至三尖瓣环后端,另一边降低至下腔静脉。

1.3观察指标

针对手术治疗前后69例心房颤动患者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房内径、左心室舒张期末期内径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展开对比。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6.0软件进行处理,当P小于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69例心房颤动患者手术前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8.99%(20/69),手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0.14%(7/69),两组相比:X2值=7.78,P值=0.01;69例心房颤动患者手术后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房内径、左心室舒张期末期内径显著低于手术前(P<0.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数据见表1所示:

169例心房颤动患者手术前后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房内径、左心室舒张期末期内径

组别

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mm)

左心房内径(mm)

左心室舒张期末期内径(mm)

手术前(69)

39.10±6.96

55.17±7.79

53.02±9.69

手术后(69)

32.01±5.12

45.63±6.36

45.17±6.33

t值

6.82

7.88

5.63

P值

0.00

0.00

0.00

3讨论

临床报道显示,心房颤动发生后若不及时给予相应的治疗将会引发较为严重的中风甚至死亡风险的出现,不利于患者预后。现阶段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及生活习惯的变化,现阶段临床中心房颤动的发生率越来越高,临床中一般提倡对心房颤动患者实施手术治疗[3]。心内直视手术的双极射频消融术的干预能很好的控制和缩短患者手术中的体外循环时间,对患者机体的影响较小,有效避免了常规手术中引发的心房组织压力增加、心房壁和周围组织紧贴的现象,减轻对周围组织的损伤,能最大程度上减少消融能量输出,降低周围组织的损伤程度,改善患者的心室功能,减少手术治疗后一系列心房扑动、交界性心律、阵发性心房颤动及慢性持续性心房颤动等表现的发生,促进患者预后[4]。本研究结果表明,实施心内直视手术的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后的69例心房颤动患者手术后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房内径、左心室舒张期末期内径及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69例心房颤动患者手术前,说明心内直视手术的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均较高,改善患者心功能,促进患者预后。

综上所述,心内直视手术中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的作用十分明显,建议在日后的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韦柳炎,焦国庆,李明秋.双房双极及单房单极射频消融术在心脏瓣膜病并发心房颤动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对比观察[J].山东医药,2021,61(27):74-76.

[2]康哲锋,石峻,郭应强.全胸腔镜下Box Lesion射频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近中期效果评估[J].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21,28(09):1066-1071.

[3]黄自明,周宏,李艺,陶凉,石磊.改良双极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合并二尖瓣疾病的经验总结[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21,19(01):16-21.

[4]尹宗涛,王辉山,韩劲松,赵科研,金岩,张誉籍.双极射频消融联合去神经化治疗瓣膜性心房颤动的临床效果[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21,37(01):1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