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化教育配合早期心理指导对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康复效果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22
/ 2

结构化教育配合早期心理指导对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康复效果的影响

付仙

湘西自治州人民医院 (吉首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湖南 吉首 416000

【摘要】 目的 研究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在治疗期间接受结构化教育配合早期心理指导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10月-2021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40例,根据护理干预方式的差异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中20例患儿接受常规孤独症护理;观察组中20例患儿在常规孤独症护理基础上,接受结构化教育配合早期心理指导干预。对比两组护理干预前后孤独症行为量表、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治疗总时间、家长对护理模式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儿护理干预前后孤独症行为量表、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不良事件发生例数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治疗总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家长对护理模式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结论 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在治疗期间接受结构化教育配合早期心理指导干预,能够帮助改善孤独症症状,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缩短治疗时间,使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提高。

【关键词】孤独症;谱系障碍;结构化教育;早期;心理指导


孤独症谱系障碍在临床上又被简称为孤独症,具体指的是,以刻板行为、狭义兴趣、社会交往障碍为主要特征表现的一类疾病,属于神经系统发育障碍性病症的一种类型[1]。本文研究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在治疗期间接受结构化教育配合早期心理指导干预的临床效果。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10月-2021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40例,根据护理干预方式的差异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中20例患儿接受常规孤独症护理;观察组中20例患儿在常规孤独症护理基础上,接受结构化教育配合早期心理指导干预。对照组中男性13例,女性7例;发病时间1-8个月,平均(3.1±0.5)个月;年龄2-9岁,平均(4.5±0.6)岁;观察组中男性12例,女性8例;发病时间1-10个月,平均(3.4±0.6)个月;年龄2-11岁,平均(4.8±0.5)岁。自然指标数据,组间比较P>0.05,可比较分析。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孤独症护理;观察组:在常规孤独症护理基础上,接受结构化教育配合早期心理指导干预。

1.2.1 结构化教育

① 环境:为患者划分出明确的衣物放置区、个别辅导区、集体学习区、游戏区,以便患者进行相关的学习及应用;② 视觉:在患儿练习分类的时候,如果不能够根据物体的形状进行分类,需要凸显形状,选择出颜色相同的物体,使干扰因素尽可能减少;在进行图片染色训练的时候,需要将所用的彩笔、图片均放置在专用的盒子当中,并将其放置在儿童能够触摸到的工作桌的左上方位置,不但要保证能够方便患儿顺利发现,而且还可以对训练物品与场所进行准确的区分;在进行洗手训练的时候,训练者需要采用图画、文字等方式,对洗手的具体步骤予以表示,根据步骤完成各项操作;③ 常规训练:主要包括日常学习、生活规律,掌握上述能力,可以使患儿生活能力得到改善,方便日后学习;④ 语言训练、音乐治疗 :语言训练过程中配合适当的音乐治疗,促进言语的理解,口语的表达,;认知功能训练:利用患儿现有的基本认知能力加以训练提高其认知理解能力。由具备专业知识的康复师和医护人员负责进行,每次的训练时间控制在60min左右,每周训练五天,在周一至周五进行。

1.2.2 心理指导

① 将疾病相关症状表现向患儿家长进行耐心讲解,使不良情绪得到有效控制; ② 在对患儿实施护理干预期间,需要时刻面带微笑,营造一个较为舒适、温馨的环境,防止出现不良情绪; ③ 与患儿互动,在短时间内建立良好关系; ④ 通过患儿对视的方式进行交流,注意对方眼神、表情的变化情况,当患儿没有任何畏惧心理的时候,可以适量的延长时间,交流次数要适当增加。

1.3 观察指标

(1)护理干预前后孤独症行为量表、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评分;(2)不良事件发生情况;(3)家长对护理模式的满意度。

1.4 评价标准

孤独症行为量表(ABC):包括感觉能力、交往能力、运动能力、语言能力、自理能力等几个方面,67分为临界点,分数高则症状严重[3]

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包括15个项目,每个项目分为1-4分四个等级,30分为临界点,分数高则症状严重。

1.5 数据处理方法

以SPSS22.0软件处理数据,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计数和计量资料进行X2t检验,以[n(%)]和(62b2d00b720bb_html_6a5fbe5689beb935.gif ±s)表示。

2 结果

2.1 护理干预前后孤独症行为量表、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评分

护理后,两组两组ABC、CARS评分,较护理前低,认知程度评分,较护理前高,组内比较

P0.05。护理前组间比较P0.05,护理后组间比较P0.05。见表1。

1 护理干预前后孤独症行为量表、心理状态评分(分)

孤独症行为量表

HAMA

HAMD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治疗后

对照组

95.38±10.91

60.56±5.87#

27.94±5.31

13.52±1.64#

28.34±5.19

12.16±2.05#

观察组

96.59±11.35

48.72±2.06*

28.15±4.72

7.19±1.08*

27.13±5.20

8.43±1.68*

t

1.426

13.468

1.261

17.429

1.426

14.520

P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注:与对照组护理前比较#P0.05,与观察组护理前比较*P0.05


2.2 不良事件

两组分别1例和5例,比例3.33%和16.67%,观察组较少,组间比较P<0.05。

2.3 家长满意度

观察组家长满意度高,组间比较P<0.05。见表2。

2 满意度[n(%)]

组别

例数(n)

不满意

基本满意

满意

满意度

对照组

30

7(23.33)

15(50.00)

8(26.67)

23(76.67)

观察组

30

1(3.33)

11(36.67)

18(60.00)

29(96.67)*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儿童孤独症属于广泛性发育障碍类疾病的一种亚型,通常情况下会在婴幼儿期阶段发病,对广大患儿的身心健康,均会产生较为严重的威胁。对此,为使患儿的自理能力得到改善,更好融入社会当中,尽可能早的开展有效治疗和护理干预显得非常重要[4、5]。通过进行本次研究说明,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在治疗期间接受结构化教育配合早期心理指导干预,能够帮助改善孤独症症状和心理状态,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缩短治疗时间,使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提高。

参考文献

[1] 李淑娟,冯金洁,孔杰.自闭症儿童日间全身麻醉下牙齿治疗的全程管理[J].吉林医学,2019,40(8):1913-1914.

[2] 邹卓,刘芸,黄浩宇,等.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流行现状和家庭干预的研究及策略[J].中国全科医学,2020,23(8):900-907.

[3]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发育行为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分会儿童保健专业委员会,儿童孤独症诊断与防治技术和标准研究项目专家组. 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早期识别筛查和早期干预专家共识[J].中华儿科杂志,2017,55(12) : 890-897.

[4] 朱莎,钟燕,江淑娟,等.孤独症行为量表和克氏孤独症行为量表在孤独症谱系障碍中的应用分析[J]. 医学临床研究,2017,34(5) : 1026-1028.

[5] 张勤良,张俊,刘凤琳,等.结构化教学法对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康复效果的影响研究[J].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9,27 ( 1) :8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