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护理工时和护理人力合理配置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23
/ 2

神经内科护理工时和护理人力合理配置的研究

袁利娜 黄露超(通讯作者)

重庆市巴南区第二人民医院,重庆市, 400054

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内科护理中护理工时及护理人力的配置。方法:采用自我记录法对6个专业组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量进行测量。结果:神经内科脑血管病护理人员人均总护理时数及理论床护比最高,癫癎护理最低。结论:神经内科应根据不同疾病配置相对合理的护理人员,以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

关键词:神经内科;护理工时;护理人力配置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生活及饮食习惯与过去大不相同,我国的患者数量也在不断增加,神经内科的护理需求也越来越高。为合理发挥神经内科的护理功能,不浪费资源,不让患者的护理不妥善,因此,对护理配置的研究较为重要。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本院神经内科5个病区共6个专业组作为研究现场,上述病房的注册护士被作为测量工作时间的研究对象。参加测量的护士是早、中、晚班值班护士,不包括主班护士和护士长。统计患者、护士情况,包括患者人数、护士年龄、参加工作时间、学历、职称、用工性质。

2、方法

1)确定护理工时测量项目。护理部组织成立工作量测量课题组,结合文献资料与临床经验,从医院信息系统HIS与商业智能(BI)数据库中筛选出所有与护理工作直接或间接相关项目,组织神经内科护理专家讨论、修改、归类后,确定对护理项目进行工时测量,包括基础护理、观察性护理、治疗性护理、健康教育、医护配合与间接护理项目。

2)测量要求与方法。测量人员提前深入了解护理人员相关工作量及具体情况,测量前进行相关记录表及各项指导手册的编写,尽可能保证测量内容真正符合护理人员,能起到一定关键作用。在这之后将提前了解的信息进行整理编撰,交由医院护理专业人士审核,提出其中不合理的内容,随后及时修改与删减,真正确保实际内容与具体情况相吻合。前期工作完成后由相关护理人员进行预先体验,保证其熟练掌握相关测量内容、计时项目、计时工具、测量方法等内容,做到及时解决问题,不断完善测量流程和方法。随后进行正式测量,由护理人员根据自己的护理内容进行自我记录,准确记录每个时间点的护理任务,护士长对相关情况进行监督核查,汇报记录结果。

二、结果

1、测量的护理项目及平均工时。本研究共测量直接护理项目与间接护理项目共122项,其中直接护理包括基础护理如翻身、口腔护理、晨晚间护理等;观察性护理如心电监测、观察神志瞳孔、观察肌力、护理风险评估等;治疗性护理如静脉输液、静脉采血、发口服药、吸痰、鼻饲等;健康教育与指导包括入院健康教育、出院指导、肢体功能锻炼等;医护配合如抢救、气管插管/切开、腰椎穿刺等。间接护理项目包括书写护理记录、医嘱核对以及发药前、输液前、输血前准备工作等。各项护理工时测量30次,测得部分护理项目及其平均工时:口腔护理用时11.50min,会阴冲洗用时9.50min,观察神志与瞳孔用时4.20min,护理风险评估用时2.40min,静脉输液用时9.50min,留置胃管用时11.50min等。

2、神经内科各专业组患者人均日护理时数。神经内科患者人均日护理总时数为(127.22±36.41)min,其中,基础护理时数为(22.84±9.45)min、观察性护理时数为(18.42±6.57)min、治疗性护理时数为(35.67±15.96)min、健康教育时数为(7.66±3.54)min、医护配合时数为(0.21±O.22)min、间接护理时数为(25.83±4.62)min。采用SNK方法比较显示,除脑血管病和癫病专业组医护配合时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它专业组各类护理时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血管病患者人均日护理总时数最高(198.16±1.94)min,其次为神经介入专业组(128.25±1.51)min,癫痫患者人均日护理总时数最低为(75.94±1.03)min。

3、神经内科各专业组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比较,见表1。

表1 神经内科各专业组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比较

项目

核定床位数

床位使用率

理论配置数

理论床护比

脑血管病

79

98.29

63.02

1:0.81

神经介入

24

93.46

13.33

1:0.59

神经变性病

20

101.59

11.33

1:0.56

神经肌肉与遗传

28

96.31

15.18

1:0.56

神经感染与免疫

21

107.19

12.65

1:0.56

癫癎

16

112.94

7.36

1:0.41

三、讨论

1、神经内科护理工时测量具有代表性。测量过程是在护理人员日常工作中展开,护理人员在这一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自己对自己的相关护理任务进行连续不间断测量,以尽可能保证数据精准无误,尽可能满足测量要求。同时,在采用相关测量结果时,还将参考某院过去的神经内科护理工作量的相关情况,以尽可能保证其内容准确性。通过进一步的对比分析,神经内科不同病房患者人均日护理时数虽存在不同,但差距不大,与以往研究成果相符合。由于受不同疾病状况影响,护理人员工作量也存在明显不同,有的疾病偏向于基础护理,有的侧重于观察性护理,在健康教育、医护配合及见接护理等方面差异不明显,需护理人员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本研究以6个专业组进行具体研究,总护理操作项目高达122项,包含75名不同职称、学历、专业护理人员,包含脑血管病、神经变性病、神经肌肉遗传等6种神经内科疾病,涉及内容多,其研究结果具有一定说服力,能反映一定价值。

2、神经内科护理工作量繁重。通过研究分析,不同疾病护理有不同侧重点和关注点,护理人员必须掌握专业护理知识,才能尽可能为患者提供满意的护理服务。参考医院之前的数据及不同科室进行对比,发现神经内科护理人员工作比其他科室繁重护理工作量大,护理工作时间较长且护理人员压力大,具体表现在:①神经内科不同于外科,病理较复杂,涉及内容多,容易发生病变等突发情况,需护理人员随时病情观察、病情处置等直接护理工作,同时还需根据主治医生嘱托进行相对应的处理、记录等间接护理工作,这些复杂且繁多的工作任务加重了神经内科护理人员工作量;②患者一旦有神经内科疾病,其相应功能性障碍较大且较多,加之无陪护病房管理政策的推行,造成护理人员成为患者治疗中不可缺少的关键人物,在确保护理服务的水准下增加了护理人员负担;③神经内科护理工作较复杂,所耗费时间长,在工作时间不表情况下,为进一步确保护理工作的完成,护理人员必须保证高效率且高水准,这样才能完成既定任务,这对护理人员提出了很高要求,从而加重了护理人员工作量。在这种情况下,有些护理人员为尽可能完成必需的护理任务,一定程度上可能减少一些不必要的护理工作,忽视一些健康教育、心理辅导等护理工作,从长远看不利于患者快速康复。因此,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必须合理配置护理人员,增加护理人员数量,减少其工作量,不断提升神经内科的护理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为医院建立良好口碑。

3、神经内科各专业组护理人力需求不同。研究表明,脑血管病专业组护理工作量及护理人力配置需求远高于其它专业组,其次为神经介入专业组,癫瘸专业组最低。这种差异的产生主要与疾病种类、严重程度、患者特点、护理工作范畴有关。脑血管病患者急性期多伴发意识障碍,病情多变,多需8h或12h进行1次静脉给药;加上患者运动、感觉、语言、吞咽、认知等神经功能伴有不同程度的损害,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降低,卧床时间长,需护士提供全程健康教育,协助提供生活护理并培养其自理能力。神经介入治疗因创伤小、疗效好、恢复快,床位周转快等,因此神经介入专业组患者每日所需观察性护理及健康教育时数居各专业组之首,需配置护士人数仅次于脑血管病专业组。相比之下,癫病患者因癫瘸发作的不定时性,在临床工作中,为保证患者安全,常有一名家属陪护,家属承担了部分日常生活护理,减轻了护士负担;且癫瘸患者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治疗性护理负担轻,鉴于此,医院管理部门进行神经内科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时,应充分考虑各专业组收治疾病的特殊性,以各专业组实际工作量为标准配置护士人数,对护理工作量大、危重患者多的脑血管病专业组应增加护士人数。

参考文献:

[1]蔡卫新.神经内科护理工时和护理人力合理配置的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6(04).

[2]李静.神经内科护理工时和护理人力合理配置的研究[J].饮食保健,20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