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创新策略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29
/ 2

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创新策略分析

李乐乐

河南机电职业学院 451191

摘要:教育部门针对高等院校教育质量及教改工程,提出要根据分类指导,重视特色化原则,提高教育投入力度,加强教育管理,不断深化学校教育改革工作,优化育人质量和水平。通过质量工程的不断实施,促进高等院校教育质量整体提升,基本生成高等教育结构、规模、质量、效益等协同发展及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机制。同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也取得一定突破,大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均有所增强;师资团队综合素养明显提升,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之间的结合也愈发密切;高等院校各项管理机制更为完善;高等教育在实现人才强国与科教兴国战略及构建创新型国家、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已基本顺应国家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由此可见,我国高等院校教育质量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创新策略

引言

在新时代课程标准持续提升的基础上,高职院校教育质量整体水平以及教育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对于高职院校而言,以学生为中心的高职教育与教职管理方式在教育中具备流行化优势,在这一基础上学生属于高职院校教育管理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在新时代环境之下,高职院校主要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管理措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与自主性价值,从而激发自身的核心价值观,借助进一步提升职业学生学习与生活热情实现对学生的激励,从而提高自身创造性,为高职院校教育质量的提升提供支持。

一、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现状

一是高职院校的行政及教学管理工作模式缺乏科学性与时代性。多数高职院校仍采用刚性行政管理的方法强力规范学生行为,甚至为保证管理效率而抹杀学生个性。这与新时代倡导的素质教育理念相去甚远,且背离新课程改革体系中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育人观念,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力难以得到有效发挥。二是高职院校对学生的素质培育尚有欠缺。高职院校承担着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培育应用型人才的责任,应在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培训之外,辅以人格品质与价值观念的良性塑造。目前,国内高职院校多依赖思政课程的理论教学对学生开展德育培养,忽视了学生个体间的差异,缺乏有针对性的素质培养,这对人才的个性发展造成了消极影响。三是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缺乏针对性与灵活性。招生规模的持续扩大使高职院校承受着更加繁重的学生管理负担,不断涌现的运行难题对教育管理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工作要求。但当前学生管理工作模式较为单一,严重影响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工作的质量与成效,给院校发展与品牌构建带来难题。

二、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创新策略

(一)构建特色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促使职业教育教学空间获得无限延伸与拓展。依托虚拟和多维的网络学习空间,教师与学生可突破传统时空的限制与束缚,更加灵活地进行教学信息交互,围绕具体的问题展开头脑风暴。职业院校应该构建特色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确保职业教育更加开放、多样、透明。职业教育应从传统的服务课堂学习转为网络化的信息共享与传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所有优质内容进行高度集成,并对特色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的各种功能进行强化,在教学、学习、管理等维度都能实现特色的信息化建设,创建一个可管可控的开放学习与实践共享空间,在实体空间和虚拟环境都能更加自主地进行知识探讨与研究。职业院校要增强信息化教学的多样性与开放性,既要注重丰富学生知识层次,还要全面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保证他们形成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职业能力,在整个社会环境中更加具有竞争优势。基于特色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学生与学生间、教师与学生间可围绕国家政策、管理制度、专业知识等进行深层次探讨与沟通,充分体现现代职业教育的特色化与先进性,培育与孵化有能力、有智慧、有活跃思维的人才。

(二)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

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是对传统教学理念、方法、模式等方面的更新。高职院校教师和管理层都应该认识到这一点,逐步打破传统教学思想的禁锢,通过信息化加快转变教学模式,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一是高职院校应该结合自身情况制定相应的措施,形成正确的引导机制。学校加快落实教学管理工作的全覆盖,实施教学、学科、课时覆盖。组织进行信息化教学模式的评比,并将考核结果纳入员工绩效考核,也与职称晋升和薪资待遇进行挂钩,从而形成更好的激励机制。二是进一步增强信息化与高职院校学科的融合研究。学科教师应该认识到信息化与学科教育的融合优势,加快研究出信息化与学科融合的途径。在信息化与学科进行融合后,逐步形成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体系。这种体系必须将最新的教学理念孕育其中,增强信息化在学科教育中的深层运用,促进教学结构的改变,从而满足现实学习的期望,可以更有效带动学生进行各类课程的学习,并且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教师的引导作用进行充分发挥。三是加快精品课程建设,更好实现信息化对教学的影响。要充分理解教育部门的相关文件,在高职院校所有学科中逐步培育多门精品课程。高职院校也要利用这个机会,将精品课程与信息化进行深度融合,依靠信息化技术来规范课程建设的办法以及考评,集中高职院校的优质专业,推出更加适合高职院校的精品课程。四是完善教学评价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将成绩作为教学成果的主要衡量依据,但是新的时期,通过成绩衡量并不能产生较好的效果,对当前的高职院校教学产生重大影响。在教学过程评价中,不能只关注学生成绩是否提高,应该重视教师教学采用的信息化方式,通过正确的评价过程,有效地规范教师教学行为,激励更多教师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创造性地展开教学活动和研究,增强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

(三)强化核心素养管理水平

伴随着高职院校的招生人数以及教育理念等方面的不断创新发展,生源群体呈现出了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基于不同生源在成长背景、从业经历、能力基础、年龄特征、认知特征以及发展前景等多方面的差异,并基于学生学业水平、技术技能、信息技术、学习目标以及心理预期的差异,教师可以在教育管理方面展现并挖掘学生的特征,展现扬长教育,从学生实际情况着手促使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学科自信得到增强,在教育同时因材施教、按需教育,保障学生的素养管理综合水平。另外,在教育期间教师应当积极强化沟通交流、主动学习以及积极适应,基于团队合作、沟通能力以及实践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从理念、思维以及知识等不同角度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素养水平和技能水平,提高学生的融入性培育、终生学习能力,结合第二课堂的培养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社会适应和核心竞争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作为企业、社会大量提供高质量、全面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教育机构,需要顺应社会的发展趋势以及当代环境需求,并积极创新教育理念以及管理机制,并构建完善的肩背理论教育素质,通过信息技术和互联网优势,强化学生和社会之间保持有效沟通,从而优化教育管理工作,强化创新发展理念,促使学生可以展现自我价值并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技能、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孙腾月.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创新与实践[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4):110-111.

[2]刘桂宏.新时代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路径探析[J].智库时代,2019(05):70-71.

[3]张丽.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难点与改革方向[J].价值工程,2019,37(29):298-299.

[4]潘晓娜.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优化路径研究[J].新西部,2018(15):136+133.

[5]高琛.新时代下创新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09):181-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