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历史及发展展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30
/ 2

中药历史及发展展望

苟广银

甘肃中医药大学

[摘要]在我国,中药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科学的临床经验。在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的洗礼后,中医药文化一直在不断的修正自己,完善自己,对现代社会人们的健康越来越重要,而这其中,中药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

[关键词] 中药历史;现代中药;中药发展方向

一、中药历史

(一)在我国古代,人们并未有药物的认识,在长期与病魔斗争的过程中,在长期的生活经验和植物的栽培中,逐渐认识和懂得了何种草木对自己有益,何种草木对自己有害,在慢慢的积累中,逐渐对某些草木利害性有了认识,积累了经验,慢慢的从草木延伸到了动物,这便是中药的萌芽。

(二)东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中药学著作,是我国古人智慧的结晶。其中载药量达到了365种,较为详细的记录了药物的药效,其中大多药物记载准确,一直沿用至今,在我国中药发展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后期也出现《伤寒杂病论》,出自东汉时期我国著名医学家张仲景,记录药材82种,阐述了疾病的治疗规律。唐代出现的《神农本草经集注》,记录药材八百多种,是我国第一部由国家主持编纂的药学古籍。诸如此类的还有很多很多中药典籍,无不展示着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是我国现代医药坚实的基础,为我国现代医药铺下一层厚厚的基石。

(三)鸦片战争期间,随着我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也迎来了西方医药的兴起,西方医药在我国战争时期发挥重要作用,与此同时,统治者也抱着歧视中医药文化的态度,对我国中医药进行打压,中医药文化面临严重挑战。但是,中药已经在人们心里根深蒂固,在全国人民的坚持下,中医药文化也没停下脚步,趋向实际效用。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号召下,在毛泽东的带领下,我国中医药慢慢从私营变为统一管理,从简单的手工加工变为工厂,规模越来越大,体系也越来越完善,中药材也趋向大众化,标准化,规范化。

二、现代中药发展概况

在古人智慧的铺垫下,历经几千年的发展与融合,相较于西药,中药凭借其毒副作用小,处方药物性质稳定,药物药性亲和可靠等特点,加之我国中药种类众多,资源较为丰富,从而俘获了大量国人的芳心,尤其在养生保健方面,应用非常广泛。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在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中医药文化作为中国的特色,发展也非常迅速。

(一)纳米技术[1]作为新世纪文明优秀的产物之一,在遵循中医药理论的条件下,研究中医药文化,为中药文化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纳米技术在中药方面的应用,使之更加标准化和现代化,不仅可以大幅度的提高药物的活性,提高在体内的生物利用度,而且可以开发新的药效,降低毒性以及副作用。中药纳米超微技术,扩充了我国固有的炮制方法,其孕育出的中药产品,也成为了中药行业经济增长的新途径,是现代中药发展的重要方向。

(二)我国药物种类虽然众多,拥有一万多种,资源也比较丰富,我国各地都有符合当地特色的生产基地,但由于近现代人们盲目的采集野生资源,猎杀濒危生物,致使许多野生资源面临灭绝,因此,生物技术[2]在中药中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基因工程是基于分子生物学以及生物遗传学建立起来的新型研究方法,利用此技术,可以定向的改变药物的遗传性状,培养出一具有抗病毒,抗虫害,能更好适应环境的新品种。细胞组织培养技术,针对于一些资源较为匮乏,采集难度较大,生存条件要求较高,但具有较高临床价值的药材,有利于实现中药材的高质量,低成本的目标。

(三)中药饮片[3]作为中医药文化的精髓,其发展的方向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近代以来,我国中药饮片存在的问题较多,主要有①中药饮片的质量一般,不够突出②中药饮片的生产方式单一,工艺落后③中药的生产不能规范化,市场流通较为混乱④中药饮片生产缺乏科学,从业人员缺乏规范性教育。随着中医药文化的发展,中药饮片不仅包含了传统的饮片,新兴的中药颗粒饮片也扩充了进来,国家也逐渐重视起来,要求中药饮片“六化”,即质量标准化,工艺规范化,包装规范化,生产规模化,检测现代化和药材基地化。在各种要求下,中药饮片已逐步规范,以中药材的科研基地和种植基地为基础,严格把关药材生产流程,遵守GMP的生产规定,规范生产仪器,加大检测力度,从而确保了中药材的质量,为中药饮片走向世界做好了铺垫。

三、中药未来发展方向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医疗事业也迈进了“精准医疗”的时代。西药凭借其直接作用与蛋白质靶标上,因而性质稳定,药效突出,覆盖面较广。反观中药,主要作用体现在调控人体的基因活动,基因调控,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一般需要一天左右才能发挥药效,因此,见效较慢。目前,许多新技术融入了传统中药,也让我们看到了中药的未来。

(一)中药血清药物化学[4],即以鉴别中药口服后血清中移行成分为基础的研究方式。在现代中药主要作用有①阐明中药药效物质基础②建立中药的质量标准③探索复方配伍的机制,经过二十年的发展,中药血清药物化学已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方法学体系,在中药研究的许多领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应用中也存在许多问题,比如从入血成分来研究中药成分时会忽略许多未入血的成分,还有如何检出血清中所含成分等。因此,在未来研究中,应该将血清药物化学与血清药理学,代谢组学等多种学科融合进来,从多方面研究中药有效成分,选用灵敏度和检测度较高的检测方法,确保低浓度的有效成分也能成功被检测,对有效成分实行动态检测,确保有效成分能全面,综合,准确的被检测。相信在未来,随着血清药物化学的不断完善,在中药研究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二)鲜药[5]作为特殊的中药材,是药材采收即使用的原始药物,未经任何加工或处理致使药物成分变化的药物。近年来,鲜药保鲜技术和鲜药制剂技术的不断发展,丰富了中药的内容,但也发现了许多存在的问题,比如①鲜药缺乏存在系统的理论指导②缺乏比较体系和制度③鲜品和干品的比较研究还不够完善④鲜药供应链不够完善,针对以上问题,未来鲜药的发展主要方向有①明确鲜品和干品之间的药效差异,应用中医药理论基础,对鲜品理论进行研究和归纳②采用新型技术,对中药鲜品保鲜技术进行丰富,使确保鲜品的药效③加强鲜品和干品的区别研究,对两者规范管理和应用④发挥各地特色,形成独居各地特色的鲜品文化。

(三)中药颗粒剂[6]是我国中药中的汤剂和糖浆剂为基础发展起来的,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工艺也逐渐走向成熟,现已发展到全国各地,深受广大患者青睐。虽然优点很多,但也遇到了许多的问题,主要有①颗粒溶化性不符合规定②颗粒的生物限度和规定不符合③色泽分布不够均匀④水分含量不符合规定等。中药颗粒剂虽然存在一些问题,但技术已足够满足需求,日后值得注意的是将中药颗粒和西药区别起来,避免中药颗粒剂“西化”

参考文献

  1. 张景勍,邱晓莉,秦少容,李张宇.纳米技术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J].中国药房,2004,1503:179

  2. 谢琦敏,方哲,叶忠伟.分子生物技术在现代中药发展中的应用[J].北京中医药,2010,329):234

  3. 张伟,张玖捌,何天雨,秦宇雯,杨俊杰,李林,季德,吴啟南,王端恒,陆兔林.中药饮片产地加工与炮制生产一体化研究现状与展望.中国中药杂志,2021,12:2

  4. 武晓伟,郝艳艳,聂春霞,倪艳,郝旭亮,刘聪.中药血清药物化学的方法学概述及应用领域研究进展.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9,253):175

  5. 彭孟凡,田硕,苗晋鑫,田单单,赵明明,苗明三.中药鲜品的应用、存在问题及未来发展.中医杂志,2021,6214):1200

  6. 陈炬.中药颗粒剂未来发展方向探讨.临床合理用药,2012,59A):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