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与实施的认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04
/ 2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与实施的认识

卢兵

深圳市龙华区第二实验学校

摘要:在双减政策的大背景下,作业设计与实施、优化与整理更加重视,作业的作用更加凸显。作业设计的研究对指导教师教育教学和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具有现实意义。好的作业能促进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好的作业要有好的作业设计。作业的设计应当帮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数学,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看到数学化的生活;作业的设计也应当引导学生用数学解释生活现象并解决生活问题,走近生活化的数学。以此帮助学生逐渐积累数学的眼光、思维和语言,用数学去观察、思考和解释、分析生活现象。经历作业设计的研究与实践,一方面能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另一方面能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本文围绕小学数学作业的认识与设计、作业的实施与评价、作业的优化与整理三个方面进行理解。

关键词:双减 作业设计 作业优化 数学化 生活化 核心素养 教学研究


一、作业的认识与设计

1.注重数学本质,体会数学价值

作业设计应当基于课程标准,明确作业目标和内容。摒弃大量地重复地机械演算,引导探究数学内在的一致地联系,倡导解决真实的数学问题,积累解决数学问题的一般方法和策略,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思维,养成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创编多种形式的有利于数学探究的情境和问题串,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利用数学手段解决现实生活问题,体会数学的生活价值。作业设计要渗透数学的眼光、培养数学的思维、强化数学的语言。好的作业除了让学生很好的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外,还应该注意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创设了怎样的情境,学生能否主动地清晰地发现情境中的数学,并有迫切的意愿去探究它;另一是设置了怎样的思考活动帮助学生有条理的科学地探究分析,并能用数学的知识解释其他的生活现象。

2.结合学段特点,丰富作业类型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结合各学段的学习内容特点,应当设计与之相适应地、合理地、有效地、有趣的数学作业,丰富作业类型,多角度、多途径提升学生的数学水平。教师应该结合数学知识本身和学生的年段特征布置相应的作业,激发学生的兴趣。数学作业大致有常规题型作业和开放创新作业两大类。常规题型作业有常规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可提供相对标准参考答案的作业;开放创新作业有操作体验类、实验探究类、推理研究类、亲子交流类等等。从作业本身涉及的知识领域来讲大致有同步类的课时作业和综合类的单元整合作业,甚至是跨学科的大综合作业。教师既要设计短周期作业,也要根据学习的需要设计中长周期作业。作业设计还应该体现层次性和发展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对待作业情境都饱有探究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在经历完成作业过程中逐渐形成有效的数学学习策略,积累数学活动的基本经验。作业的设计兼顾实践型,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养成用脑习惯、增强创新意识、发展应用能力。


二、作业的实施与评价

作业的实施包括作业的布置与收集、批改与评价、评讲与反馈、分析与跟踪等等。

1.作业的布置与收集

布置作业应当任务清晰,上交作业及时,做好上上交情况登记和公示。做到全收、全批、全评。上交不拖欠,未完成作业的学生应当及时询问,了解其真实的原因和实际困难。教师及时跟踪和反馈学生上交情况,关注学生学习状态。

2. 作业的批改与评价

批改不拖拉,及时批改提高作业反馈效率,及时评价作业详细情况,做好集体反馈和个案跟踪。教师批改不仅要关注结果,还要关注学生完成的过程、习惯和情感态度,应该做好情况登记;科组教师协商形成固定的批改形式,统一且规范,帮助学生形成严谨地数学答题习惯。提倡批注有利于学生保持学习热情的个性化批语,针对学生的答题思路,鼓励进行细致的个性化指导和点评。保持学生数学学习的欲望和兴趣。

3. 作业的评讲与反馈

作业评讲要及时,注重时效。评讲要注意科学性、示范性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教师讲解应该规范的答题格式、呈现思路和过程,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和路径;教师应该评价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对学生作业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学习热情进行点评。对于有独到见解的学生要提供让学生分享交流机会,生生评价,充分发挥集体评讲的作用。

4.作业的分析与跟踪

对于优秀作业,及时分享和展示,鼓励并激励学生的作业质量和探究成果,为他们创造条件,拓展他们的数学视野,保持学生数学学习的信心。对于学困生的作业,给予必要的跟踪和辅导,要求学生及时订正,教师应该复批,同时帮助其积累数学学习的信心。关注并分析个别学生作业所体现的特殊价值,分析其想法和做法,及时跟踪与指导,保持其探究的欲望,帮助其形成研究数学的有效方法,培养数学学习的兴趣。


三、作业的优化与整理

1.作业设计的优化

作业的优化就是作业设计的反思与提升。在作业实施后,针对学生的作业情况,诊断教师的教学,教学行为进行一些有效的调整,便于日后教学的有序开展;同时针对学生作业的情况,对情境创设、问题提出、探究方式、验证方式、应用拓展等进行一些作业设计的调整和补充,方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培养能力。对于作业成果,应当及时分析、合理归类、有效分享,改善教师教学。

2.作业设计的整理

作业的整理应该是科学地、有计划地、系统地进行单元课时整合。基于课程标准,立足学情,把握课程目标、学段目标和学习目标,在单元视角、领域视角、学段视角和学科视角下规划单元、学期、学年的作业。教师应当摒弃低效重复的机械作业,按照国家学段的要求控制作业的时长,保证学生身心健康。优化整理必做的双基巩固作业,设计整合配套的同步创新作业和选做作业;整合单元课时作业、探究学科主题式作业和尝试开发项目式跨学科融合作业,都是有必要的。学生通过教师作业的学习经历应该能较好地帮助学生勾连单元内、单元间的学习内容,通过教师精妙的、合理的、有效的作业打通学生数学认知上的壁垒,丰富和完善数学内容的整体结构,体会数学相关学习内容的连续性、一致性,提升学生数学水平。


参考文献

[1]袁晓萍.学会向学生借智慧[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8.11

[2]方臻,夏雪梅.作业设计:基于学生心理机制的学习反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10(2021.1重印)

[3]刘善娜.这样的数学作业有意思:小学数学探究性作业设计与实施[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6.3(2018.4重印)

[4]雷玲.名师作业设计新思维[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