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服装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04
/ 2

高职服装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程锦珊

杭州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省杭州市 310011

摘要:服装专业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定位要有别于艺术高校服装设计和工科院校的服装工程的培养目标,使受教育者既有服装设计之艺术底蕴又具有服装工艺生产现场管理的能力。要突出基本素质、款式设计能力,结构设计能力、工艺设计能力以及相关能力等教育。在专业基础课教学中要加大改革力度,加强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时教学中的实践环节至关重要,要建立各类实验室及实训基地等。教育还必须了解和适应市场需求。

关键词:高职;服装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引言: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属性。高等教育的属性决定其教育中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职业教育的属性决定其实用性与针对性。高等职业教育是适应经济发展需求而产生和发展的,所以它必须忠实地为经济建设服务。由于职业岗位本身千差万别、且随科技的发展而不断变化,这就要求高等职业教育本身应是多样化、多模式。应有各自的培养特色,失去特色的高职教育也就失去了生命力。这是我们制定培养目标必须考虑的问题。

1、高职服装专业培养目标及培养规格的定位

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足高等院校具体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行动指南。只有有了明确的培养目标,高等院校的教育理念利教学计划才能明晰、确切,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才能有的放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才能把握住努力的方向。科学合理地确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是高等院校适应人才市场需求,实施人才培养计划的首要事情。“无论是服装设计师,还是服装生产过程的管理人员,都需要对服装的制作和工艺有一定程度的掌握,这样他们才能设计出纸上与实际相统一的服装,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服装生产过程的科学管理。”这是服装企业领导对服装行业较高层次人才的一般认识和基本要求。以往高校服装专业培养出来的毕业生普遍都是偏重理论知识,实际操作技能严重欠缺,其综合能力水平与企业用人类型和规格要求相距甚远。事实上,服装专业与其他专业相比,它更强调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统一,无论是服装的理念风格,还是其美学特点以及其实用性结构,都需要结构制图和制作工艺来体现。培养既有理论知识乂有实践能力的人才,原本就是服装专业对教育教学工作提出的客观要求。从企业需求的角度而言,高职服装专业培养的人才,应具备两种基本特征:一种是具有较坚实的服装专业理论知识,另一种是掌握了服装职业技术并具备相应的技能水平。据此而论,高职服装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应该定位在“培养具有服装专业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服装专业基本技术并具备相应的技能水平,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的实用型人才”。

2专业教学模块的确定

培养目标决定着培养方案,我们参照加拿大CBE的DACUM法进行了能力分析,制定了教学方案。服装行业大多数为中小型企业,本市已有二千余家。这些企业多以自产自销或承接订单、来料加工为主。产品变化快、多数企业经济效益好,有良好的发展前景。由于经济、科技的迅速发展,引起产业结构的巨大变化,高新技术不断进入服装生产领域,服装行业的技术、设备、工艺都发生了根本性变革,使服装职业岗位内涵中智力成份上升,技术含量增加。这对服装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智能结构提岀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

基本素质教育模块是必备的,其中包含有社会能力的培养,即社会交往能力、组织能力、管理能力、意志品德、与人合作等诸方面的能力。这些能力是二十一世纪劳动者的必备能力。就专业能力来讲,是根据能力分析法将专业能力分解为专项能力和能力要素,再组织成教学模块。在教学实践中,可以根据不同的学生情况和社会需求而有所侧重。这正是体现了学生学习个性化与社会需求的统一。在2000年北京国际服装博览会的全国十佳青年设计师评比中我院有两位毕业生当选,其中有第一名的金奖获得者,这正是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加强了某个模块的教学,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的结果。毕业生在同一行业不同的岗位上成材是高职的教育特色。我们培养的主要是在各服装企业中的设计师、推板工艺师和生产管理者及营销者。由此可知,高职教育一定要多样化,切不可用一个固定的模式去死套,要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多种需求,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才能办出特色,才能达到目标。

3确立以实践教学为主导的服装高职教育模式

3.1将服装制作工艺课贯穿于教学全过程

由于服装制作工艺技能需要较长时期的学习和训练才能掌握,因此,要想培养学生的服装制作工艺技能,就必须做长期打算,将服装工艺课贯穿于服装专业教学的全过程。首先要从修订教学计划做起,要组织专家进行研讨,要对设计、面料、结构和工艺做通盘考虑,科学地分析服装制作工艺与服装设计之间的客观联系,合理地确定服装工艺实践课的具体内容和相应的课时标准,使设计与工艺紧密结合,确保学生毕业时在掌握服装专业理论知识和具备一定的艺术才华的同时,也具备适应服装人才市场竞争需要的制作工艺基本技能。

3.2实战式的教学方式

提倡将学生置于实战状态来教授其操作技能。在教学过程中可釆取两种实战式教学方法:一种是“模拟性”教学。学校可按企业实际状况建立实训基地,营造第一线真实的职业环境来训练学生。比如可将服装实训室建成类似一个小型的服装加工厂,按生产流程布局。实训室布置有服装设计室、放样区、裁剪区、制衣车间、熨烫区、展示室等,所设立的各职能部门和生产工序均与服装生产企业一一对应,即把设计带到假设的企业实践中,模仿企业真实的设计过程,将学生置身于企业氛围中。在这里教师和学生应充分体现双重身份,即在教学中是教师和学生是师生关系,在实训中是企业管理者和员工的上下级关系。这种仿真环境有利于增加学生的感性经验,使学生在具有真实职业情景的生产性实训基地接受锻炼,易于培养学生职业技能、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为毕业后形成零适应期提供锻炼机会。

3.3将市场作为教学的起点和终点

长期以来,服装教育与市场存在较大距离。很多学生走向社会后,所设计制作的服装尽管很有创意,但却得不到市场的认同,没有销路。服装高职教育应对此反思。究其原因,主要学校教育没有将市场作为教学的起点和终点。服装高职教育可首先从服装零售入手,使学生建立对时装行业的整体认识。在服装高职课程的设计项目中,都应以商业价值作为着眼点和评判标准,把市场需求及变化趋势作为设计的起点和终点。

3.4了解社会、走向市场

服装行业是潮流行业,市场的变化很快。随着人们文化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服装要穿出品味、穿出风格、穿出个性。所以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市场是很必要的。在三年的学习中,每年都安排了社会调研、市场调研和釆风,北京的国际服装博览会、大连服装节都组织学生去参加,使其在学习期间自觉地融在社会之中。在学期间学院还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学生设计作品大赛,或到少数民族地区釆风,获得了丰富的服装知识,陶冶了情操,使他们更热爱自己的专业,更热爱生活。这些都洋溢在每次活动后的汇报展示中。

4结束语

总之,在“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的教学中,我们进行了一些探讨和改革,取得一点成绩,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服装行业的迅速发展,要充分体现和发挥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特色、优势,我们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参考文献

⑴吕学海.服装教育与产业背景下的人才培养-由日本东京文化服装学院教学模式引发的思考。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05,⑴:14-15.

[2]王佩国,范树林,冯旭敏,马存义.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实训基地建设。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2,(9):46-47.

[3]胡振江.高校服装专业人才教育方法及实践研究。文教资料,2006,(19):32.

[4]刘晓刚,李俊,曹霄洁.服装企业与服装教育的互动。东华大学学报,2003,6(1):18-2.


作者简介:程锦珊,19827月,女,汉族,浙江杭州,博士,高级技师,纺织服装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