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技术促进言意转换教学实践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05
/ 2

多媒体技术促进言意转换教学实践研究

樊英

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莲花初级中学   628017

摘要:在言与意之间,存在象这一概念,象是促进两者转换的直接方式。可以说在言意转换中应借助图像、音频、视频等方式以意境呈现出语言的精准表达。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多媒体技术促进言意转换教学对策,并提出言与意的概念,以供参考。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语言内容;含义;转换

引言:语言是人们传达思想的主要工具,为构成一个完整的传达体系应从语言出发,并以言语接受完成此循环,进而使接受者准确接收语言的含义。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合理发挥多媒体技术直观化、形象化特点,使之准确表达语言含义与状况。

一、“言”与“意”概念

在教育教学新课改改革中,指出“语言是一个词与句相结合的体系。词汇即为建材而文法则为建筑法则,所有的语言都是由它们构成的。”索绪尔提出“言语”,认为:“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特定的规则,属于社会行为、表现行为,是个人通过语言活动表达自己思想的主要阶段”索绪尔把“言语”和“语言”的差别和联系归纳为:“有限的工具的无限利用”、“语言”和“无限使用”是“言语”的组成。我国学者在《语言学概论》一书中对二者进行了比较,指出:“语言与言语是不同的,运用同一种语言的人不会说出相同的言语,其中言语包括写作、说话等。在言到意的转换中,是以言语理解为主要转换过程,并以言语表达过程,合理融入多媒体技术,进而为学生提供更为直观的言意转换训练[1]

二、多媒体技术促进言意转换教学对策分析

(一)多媒体技术促进语言形式转换教学对策。

首先,语言形式即为语言的物质载体,其中包括但不限于语音、口语交际等在漫长的发展中,以某一特殊的语言结构或某一种意义,将其定义为语言关系。如,人情绪化语音宣泄的外在形式可体现在诗歌的节奏以及韵律中。为此在以多媒体促进语言形式转换时,教师应利用音频的方式使学生感受到人情绪化语音宣泄外在形式,进而使学生逐步体会诗歌感情,了解作者核心思想,并达到与作者相同的感情。其次,人在情感表达中,语音的外在形式也可彰显出深沉而豪迈这一特点,为此教师应以多媒体技术结合音频、视频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舒缓从容、雄浑的气势,进而逐步使学生跟随多媒体课件进入到教师所创设的教学课堂中,并以此加深理解语言含义[2]

(二)多媒体技术促进语言内容转换教学对策。

语言内容也可以理解为言语意义的赋予,其中包含两种形式。其一是语言所表现的语言内容,即为意义;其二是语言在特定语境下所结合的方式,该方式可被称为言语形式。在教师应用多媒体技术促进语言内容转换教学时,应发挥言语意义赋予与充实层面的意义,并以特定的表达让学生深入了解语言内容所包含的意义。首先,教师应从文本内容为学生解析,如英文文本毕竟不是母语学生对语言内容理解不够,为此教师应以多媒体技术以动画的形式将其转换为含义。

其次,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一般是依据成品的文,从言、意来获取语言内容,在此过程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以形象化将其转为成品的语言内容,并以技巧、规律、途径等内容表达出实际意义。最后,在语言内容转换中,为使学生深入掌握其含义,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出示图片,并以图片转换成语言内容。其图文转换可帮助学生有效分析语言材料,辨别或挖掘某些隐含的信息,对材料进行综合性评价或赏析。如以数据表分析数字语言,以扇面图分析出概率语言,以柱状图、曲线图分析出文本结构等[3]

(三)多媒体技术促进言语形式转换教学对策。

“言语形式”是“语言活动的一种形式,也就是语言与环境的结合,即语言的行为形式,即语言内容(语言的含义)和语言形式(声音),并与语言活动中的环境因素结合起来,通过语境因素对语言因素进行改造、加工。

上述分析后,可以看出诗人要用语言形式(声音)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条件下,诗人要表现出的感情,就必须选择合适的语言元素,加以改造。从这一点可以看出,诗人在表达情感的过程中,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意境的生成;二是通过选择与自己的情感相结合的素材;三是激活意象,诗人通过对由语言的形式与内容构成的形象进行组合、编排、加工、修饰的过程。在明确言语形式转换后教师应合理发挥多媒体技术教学优势,以多媒体出示的环境(图片)、声音(音频)意象(视频)等内容结合到一起,以此促进言语形式向意象与意义中的转换。

与此同时,在转换过程中,多媒体技术可帮助学生从“像”或“象”的角度进行考察,“像”或“象”在实际作品中的“变异”即是通过被转换的语言来实现的,并通过对传统“图像”的形式改造来实现意义的更新。

一般来说,在诗歌、美术作品中都是以“意象”进行营造,找寻“像”外之意,弥合主客体之间的裂隙;在“抽象”的世界中建构新的秩序。从“像”到“象”,呈现出诗歌、美术作品的个性与特色。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多媒体技术的帮助下可发挥其直观性、形象化的特点,真正促进言语形式、语言内容得以转化为直观化图片、视频等,并加以让学生品味、领会、了解、掌握其中的含义。

参考文献:

[1]冯铁山,张诗琪. 是语文实践,语言实践,还是言语实践?[J].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9,41(3):117-122.

[2]林丽健. 基于言意转换视野下的文言文教学探究 ——以《富贵不能淫》教学为例[J]. 课堂内外·初中教研,2021(8):40-41.

[3]杨美芳. 借力多媒体技术让科普文教学"言""意"相生[J]. 黑龙江教育(小学),2018(10):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