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的趣味性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05
/ 2

试论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的趣味性策略

韦学文

广西 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县者保乡中心校 533421


摘要:小学低年级学生正处于爱玩的年纪,趣味的学习内容能够吸引学生的关注,主动聆听教师的教学指导,并积极参与到趣味的教学活动中来。尤其是数学学科对小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学习难度,低年级学生尚缺乏积极的学习态度,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本文将着重讨论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中趣味性教学的几种有效策略,希望让低年级学生享受数学学习过程,喜欢上学习数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低年级;趣味教学;教学策略


近几年来,为了迎合低年级学生的兴趣喜好及其认知特点,小学数学教师愈发注重在趣味教学理念下营造愉快的教学氛围,利用各种趣味的教学手段来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并提高学生在数学课中的积极参与度,同时还能改善小学生不专心听课、不遵守课堂纪律等不良学习行为习惯。目前,教师用来打造趣味的低年级数学课堂的教学方法还不够多元化,可积极探寻新型的教学策略,推进趣味性数学教学的健康开展。

一、通过趣味动手操作,增强学生直观感知

动手操作环节的教学活动普遍比较受低年级学生的欢迎,因为他们能够在这一教学环节中亲自摸一摸、做一做,通过亲身体验的方式感知数学知识。教师可将趣味性教学理念与动手操作教学活动相结合,让学生在亲自动手的过程中,直观感知原本比较抽象的数学知识[1]

以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二)”一课为例,教师可遵循以下几个步骤来展开趣味的动手操作教学活动:

第一,“摸一摸”。教师在学生面前摆放生活中常见的平面图形模型,鼓励学生亲自摸一摸,细心观察,然后归纳每种平面图形的特征。第二,“摆一摆”。学生可使用已有的数学模型来摆设成其它的平面图形,进一步认识图形。比如可将两个正方形摆在一起,形成长方形;将两个长方形摆在一起,形成一个大正方形;将两个三角形摆在一起,形成正方形或长方形等等。第三,“剪与拼”。学生可通过剪纸的方式,剪出不同的图形组成部分,将其拼在一起,拼成各不相同的平面图形。第四,“折一折”。学生可通过折纸的方式,折出不同的平面图形。

小学生在参与这些教学活动时,可以更好地掌握平面图形的特征,并学会通过不同的途径,制作出平面图形。同时,这些教学活动能够很好地吸引小学生的关注,使其主动融入动手操作过程之中。教师既可通过动手操作活动来增强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又能适当地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动手操作能力,还能使其养成依托动手操作来展开实践性学习的良好数学学习习惯。

二、开展角色扮演活动,增强学生参与兴趣

角色扮演活动是一种注重让学生扮演某种角色,呈现某种场景的体验性教学活动。教师要让低年级学生产生较强的学习兴趣,并参与到角色扮演活动中来,增强其数学学习体验,还可将生活化教育理念融进来,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再现某种生活场景,使其利用一定的生活认知经验,对课堂中的数学知识进行有效掌握。

以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一课为例,教师可根据教材中的主题图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走进情境中,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将自己新学的数学知识融入到角色扮演过程中,学会认识人民币的面值,了解“买东西需要使用人民币”这一道理,并学会通过简单的计算,得出购买东西时的支付费用。

根据教材中的“购买文具”这一部分内容,教师可在教室的讲台上摆放各种文具,并贴上价格,让学生分别扮演售货员、顾客等角色,呈现生活中常见的“购买”场景,使其自主选择想“买”的文具,根据其价格信息,列出算式,快速计算得出自己要支付的具体费用。

需注意的是,为了让学生认识元、角、分等单位的人民币,并且让学生学会等价兑换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则可在标上各种文具的价格时,要设计不同单位的标价,比如橡皮擦是2角/只,铅笔是3角5分/支,笔记本是4元/本。当学生选择了自己想要“购买”的文具之后,可兑换合适面值的人民币,支付文具的费用。

而扮演销售员的学生也需根据本节课的人民币相关知识,学会给“顾客”找零钱。在这种趣味的角色扮演活动中,学生的参与度较高,学习积极性也比较高。教师应加强这类型教学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乐于学习的前提下,提高自身的数学学习效果。

三、设计趣味游戏活动,引导学生边玩边学

将知识寓于游戏,是趣味教学的一种重要教学形式,可以让学生一边玩一边学。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数学游戏是能够吸引其学习兴趣的重要元素[2]。因此,教师可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趣味的游戏活动,让学生通过游戏化学习这一途径,提高自身数学学习效率。

以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找规律”一课为例,教师可设计不同的数学游戏来不断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游戏一:寻找规律,制作卡片学具,摆出符合规律的第四组图片。

△▼□● ▼□●△ □●△▼ ____

游戏二:寻找规律,在短时间内作出下一组的正确手势。

☜☝☞ ☞☟☜ ☞☝☜ ☜☟☞ ☜☝☞ ☞☟☜ ___

游戏三:根据某一规律,设计个性化的图案。

在这一游戏中,每个学生都可创造性地设计某数学规律,并根据这一规律,绘画出个性化的图案。学生可向其他人分享自己设计的图案,让对方找出图案中的规律,若是没能猜出来,则视为游戏失败。

不同的游戏能够维持学生较长时间的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不断巩固新学的知识,运用新学的知识来解决数学问题。此外,在趣味的游戏活动中,学生还能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找规律”涉及到的数学知识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教师所设计的这些游戏活动,能够帮助学生有效掌握新课的数学知识。

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吸引学生学习兴趣

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教师一般可利用图片、图像、视频等不同形式的教学元素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仔细地聆听教师的授课内容,甚至与教师展开双向的互动交流。在趣味教学理念下,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来优化数学课堂内容,并抓住合适的教学契机,对学生发起互动[3]

以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图形与转换”一课为例,教师可放映游乐园中摩天轮转动的视频、农场大风车转动的视频、商场中电梯上下移动的视频,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些画面分别代表的是图形的哪种运动方式吗?你们究竟是如何判断的?”

在师生互动过程中,学生可获取直接的知识学习经验,了解到生活中有不少图形旋转、图形平移的场景,并直观地理解了“旋转”、“平移”等数学知识概念的内涵。教师可继续放映相关图片或视频,让学生了解生活中更多图形转换的现象,并鼓励学生自主描述它们的转换路径。

比如教师放映了风扇正在工作的视频,让学生自主描述风扇叶的图形转换路径。教师也可自主制作一个动画视频,将某个物体平移或旋转的路线演示出来。学生在观看动画视频时,可以在纸上画出最后的效果图。这一教学过程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活力,为学生以后形成抽象的数学思维奠定良好的基础。

五、结语

总之,教师在开展低年级数学教学时,可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来打造符合其兴趣喜好的高效课堂。一方面,趣味性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学习兴趣,使其发挥学习主体性作用,主动参与充满乐趣的数学学习活动。另一方面,趣味性教学可以适当地降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学习难度,使其更容易理解数学知识、分析数学问题,并解决数学问题。因此,教师应不断推进趣味性数学教学活动的健康开展。


参考文献:

[1]黄成本.谈趣味性教学方法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21,3(3):97-98.

[2]王利勇.小学低年级数学趣味游戏教学策略探究[J].甘肃教育,2020(15):165.

[3]邱令金.小学低年级数学应用趣味性教学对提高教学效果的思考[J].中外交流,2020,27(11):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