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消费文化背景下高校学生管理方式研究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05
/ 2


网络消费文化背景下高校学生管理方式研究初探

王守印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上海 201620


摘要: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近几年来网络消费文化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尤其以近期网络直播新型消费方式的兴起为代表,对整个社会人群的消费观念和方式产生了很大影响,同时,高校大学生群体作为社会群体的重要一部分,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与此同时,也就对高校大学生的管理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本文拟对网络消费文化背景下高校大学生的行为方式展开讨论,并重点研究这一变化下,如何更有效地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

关键词:网络消费文化 高校学生管理



一 研究背景

近年来由网络零售业所引领和发动的网络新消费不断蓬勃发展,网上零售额及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快速增长,2021年全国网上零售额比上年增长14.1%,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12%,增速明显高于线下消费。预计到2026年,我国网络购物市场交易规模将增长到21.80万亿元。网络消费文化已经强大到每一个社会群体不得不面对和接受,而这里自然也包括在校大学生群体。

此外,关于此类课题的国内研究,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类视角:重点研究网络消费文化的变迁,网络消费文化对社会人群消费观念和行为的影响,其中包括对高校大学生这类群体的影响;重点研究网络消费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重点研究大学生网络消费的一般行为、不良网络消费行为、网络购物及信息消费对精神文化方面的影响等。

二 网络消费文化的整体特征

网络消费文化作为互联网科技不断发展下的产物,具有区别于传统线下消费的很多特征。

触发消费欲望更强烈。网络消费具有明显的消费欲望刺激性,借助于互联网技术的丰富传播媒介,可以充分调动消费群体的视觉、听觉,引发消费幻想,极大刺激人的购买欲望;带有符号化的明显特征。互联网社交媒体的日益发达,已经形成了固定的各种网络群体,比如文艺青年、社恐族等等。这些网络群体的形成,会使得网络消费变得具有符号化的明显特征;有价值观层面的引导。网络消费运用丰富的媒介和广告效应,触发消费群体强烈的消费欲望,并因为已经形成了基于互联网个体化表达为基础的各类网络群体,在这些网络群体中进行着价值观层面甚至审美层面的引导,有的指向过度消费,有的指向昂贵奢侈等等。

基于以上对网络消费特征的分析,大学生群体的网络消费文化同样也同样共享了上述特征,并且除此之外,还通常表现为满足社交需求、娱乐需求、技能提高需求等高层次需求的多样性深层次消费,更多地是指向自我情绪、情感和价值观念的表达。大学生网络消费文化的特征一方面具有需求多样和高级的特点,不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网络购物,满足较低层次的物质需要,另一方面在消费行为中具有明显的自我情绪、情感和价值观念的表达性,也不再是单纯的金钱消费。

三 网络消费文化对在校大学生行为方式的影响

基于上述大学生网络消费文化的特征分析,可以明确网络消费文化对大学生的行为方式必然会产生重要的影响,这个影响是多方面和多层次的。一方面,我们的确应该看到网络消费的确极大极方便地促进了在校大学生的校园生活丰富性,扩展了他们不再局限于校园内的社会视野,帮助他们提前适应纷繁多变的社会,但另一方面,也更应该看到在校大学生这个特殊年龄人群在面对网络消费文化的冲击下,表现出来一些令人担忧的行为表现,这些才是更应该引起注意和值得关注的方面。

对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的冲击和误导。各式各样的网络消费样式,充满着诱惑性的互联网广告等等都刺激着在校大学生的消费神经,17-22岁的在校大学生虽然心智已有成熟,但又没有完全成熟到可以自觉辩清是非真伪,他们的三观无时不在网络消费文化的冲击和动摇之下,奢靡铺张、过度消费,过度追求不切实际的外在修饰,都冲击着“以骄奢淫逸为耻,以勤俭节约为荣”的传统价值观念。

加剧大学生陷入电信诈骗的风险。近几年针对大学生信用消费的样式层出不穷,一方面更助长了不切实际的过度消费之风,另一方面也加剧了在校大学生陷入电信诈骗的风险。很多学生为追求高消费,在网络上寻求刷单兼职等,被陷入电信诈骗之中,类似的风险正因为网络消费文化的蓬勃兴起而不断加剧。

加剧大学生网瘾,加剧学业困难。有许多在校大学生在网络消费中投入过多经历,从而导致在学业中精力分散,造成成绩滑坡。这些学生转身又会回到网络游戏、网络社交中冲动惯性消费,来躲避现实中学业的压力,恶性循环,不断退步。网络消费的存在,为他们学业困难提供了临时的逃避场所。

四 高校管理方式如何应对上述的影响和挑战

聚焦于网络消费文化对大学生行为的不利影响,更能引发作为高校管理方在管理方式上的思考和应对,高校管理方式的主动改变和积极应对是抵消这种消极影响的正确出路,而且还可以利用网络消费中某些平台、样式来正确引导大学生的网络消费行为,从而实现“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扬长避短,从其善者,改其不善者,实现高校学生的最优化管理。

思想层面引导,弘扬主流价值观,引导学生理性对待和实践网络消费。高校还是需要利用各种平台,当然更重要的是需要发挥课程思政思维模式下思政课堂的重要育人作用,不断引导主流价值观,营造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热爱学习等等优秀传统价值观,积极引导学生理性参与网络消费,量力而行,实事求是。

规则制度层面引导,制定相应学生网络消费规范和指导意见。高校更应该在清晰把握学生思想动态和生活动态的同时,指定相应的符合学生心理和行为特征的指导性意见,在制度和规则层面引导大学生合理、理性、现实地参与网络消费,积极利用网络消费的正面作用,提前融入社会,丰富自己的社会化视野。

当然,更多的是需要在管理措施细节层面进行管理方式方法的不断创新:

  1. 依托校内信息化程度提高,依靠校园大数据,降低网络消费骗局的发生。利用各种校内信息化平台和数据分析,锁定某些习惯性大额消费和过度消费的大学生群体,及时进行思想教育工作,从而降低这部分群体陷入网络消费骗局或者电信诈骗的发生概率。

  2. 校园文化建设加强,引流学生从网络消费回到校园生活。利用线上加线下的各种平台,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特别要加强主旋律的文化活动开展,营造朴素活泼、实事求是的校园文化氛围,引导学生超前过度的网络消费回归校园生活的实际需要。

  3. 利用网络社交平台,发布官方主流信息,同阵地、同场域、同频率与学生一起沟通交流,实现同成长。针对有部分学生网络消费的重点是在网络虚拟社交平台,高校应该利用各种网络平台和媒体、APP,主动在这些网络社交平台开辟主阵地,主动发声,与在校大学生同阵地、同场域、同频率互动,从而利用网络平台,实现与大学生的同成长。主旋律的声音大了,错误的声音就小了,大学生在网络社交平台中临时逃避的消费行为也就会越来越少。

五 总结

高校学生管理方式的改变,应该建立在对大学生群体观念和行为方式的准确把握之上,因势利导,弘扬主旋律。在“新三同”观念指导下,引导大学生在网络消费文化不断强化的背景下理性成长,同时高校学生管理方式也应该在不断变化的社会背景下,在“新三同”指导理念下,不断进行自我调整,以更加主动积极、更加刚健有为的态度迎接网络消费文化的挑战。


参考文献:

  1. 张晓蔓.消费主义思潮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及教育对策研究[D].秦皇岛:燕山大学,2013.

  2. 梁鹏飞 . 当下中国社会的消费主义及其对青年的影响[D].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7:20.

  3. 吴艳亭,杨露敏,孙宁,等.新时代大学生消费文化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大众标准化,2019(17):30-31.

课题来源:2022年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共青团工作研究立项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