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师范实习生教学能力提升的策略研究——以“课例研讨”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06
/ 2

英语师范实习生教学能力提升的策略研究——以“课例研讨”为例

杨自强

四川省成都市玉林中学 610041



摘要: 师范生职前教育实习是师范生职业技能培养的关键实践环节,而教学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是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职前教育实习的过程中,很多指导老师和实习生容易忽视“课例研讨”的重要性。本文旨在探讨教育实习期间,指导教师如何通过“课例研讨”来有效地帮助英语师范实习生改进教学,提升英语教学的能力。

关键词: 课例研讨; 教育实习; 教学能力


职前教育实习是教师教育专业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师范生把教育理论和实践进行有效结合的关键路径。如何对师范类实习生进行有效的教学指导,如何帮助实习生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提升实习生的课堂教学能力,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本文旨在探究运用有效的“课例研讨”策略来促进师范类实习生教师专业的发展和教学能力的提升。

一、 课例研讨的内涵和师范类实习生的专业发展

钟启泉教授认为,课例研究它是扎根于教师日常工作现场的研究;是以所在 学校的同僚之间相互学习的“实践共同体”为基础的研究;是面向“日常的教学”的、旨在应对教学全过程的一种反思性思维的研究。在本文中,课例研讨,就是是指围绕一堂课的教学在课前、课中、课后所进行的各种活动,它的参与者主要是实习指导老师、实习老师与他的同伴、学生等。顾泠沅教授提出:“以课例为载体的行动教育研究,是开展校本培训的重要策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最有效的活动方式是进行课例研究。”由此可见,课例研讨既是一种以解决问题为优先的教学策略,也是一种以课堂实例为载体的研究方式。它既能解决现实教学问题、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又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路径。

教师的专业成长即教师专业学习和发展的过程,课例研讨领域是一个对教师的专业学习有着重要影响的研究领域,课例研讨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在课例研讨中,师范类实习生和实习指导教师一起,以教师专业学习成长为目标,共同参与课堂教学实践中,通过认真研究教学设计,观摩课堂的教学活动,结合教师的自身经验,通过对教学过程的分析与探究反思,不断跟新教师的教学理念、观点和方法,促进师的实践性知识的生成,进而通过课例研讨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改进教师的课堂教学,实现对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的转变。

二、促进师范类实习生课例研讨的有效路径和流程

课例研讨,作为促进师范类专业发展和提升教学能力的重要手段,主要关注的是日常具体的课堂教学现场所进行的各种活动,通常包括课前讨论设计,课堂观摩评价以及课后讨论反思三个环节,其目的是为了发现和解决课堂中出现的问题与不足,通过教师之间的有意识地相互交流、思维碰撞、反思改进等过程,来促进和优化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师范类实习生的课例研讨帮助实习生提升教学为目标,以优化教学设计和改进课堂教学为手段,以评价机制为保障,以学科素养发展为导向,具体包含以下过程:

1.确定课例,包括确定授课的主题,类型和授课教师(实习教师);

2.先行备课,主要包括个人备课、说课和集体备课三个部分。具体来说,实习教师需要先行研究教学材料,为第一次研讨进行说课准备;然后,指导教师和同行根据实习教师的备课内容进行集体研讨,为实习教师进行磨课和二次备课;

3.实习教师进行课堂授课,主要包括实习教师上课展示和指导教师及同行进行课堂观察和记录;

4.指导老师评课和议课。课后,指导教师和其他观课教师就本堂课进行研讨和点评,实习教师对话和反思;

5.总结和改进,主要指研讨结束后,指导教师和实习生及时对授课课例进行总结和梳理,优化教学设计,改进课堂教学,形成课例研讨成果资源,为下一次授课做好准备。

在以上整个活动中,实习教师的个人反思和总结显得尤为重要。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 (G. J. Posner, 1989) 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是肤浅的知识。教师的成长等于经验加反思。所谓教学反思,就是教师通过对自己的教学实践的观察,对自己教学过程、决策以及行为进行审视和诊断,以期达到对个人的教学理念、方式和策略的改进和提升。

对于师范类实习生来说,实习教师可以通过课后的反思和总结来提升自我的教学素养,比如专业知识的增加和教学能力的提升。但是,现实中,师范类实习教师在走进教师岗位之前,往往由于缺乏教学经验,教学压力大,属于在摸索阶段,容易忽视每堂课后的及时反思活动。指导教师应该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和必要的监督。

因此,指导老师在引导师范类实习生进行教学反思时,需要以解决教学问题和达成教学目标为前提,督促实习教师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引导实习教师自我反思,找出目前教学中的问题,引导实习教师预设解决方案;

2.督促实习教师践行教学解决方案,及时引导实习教师进行课后反思和记录;

3.反复进行课堂观察和分析,逐步分析教学中的问题,优化教学设计;

4.制定改进方案,解决教学难点。

通过以上措施,师范类实习生可以逐步解决自己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逐步提高自我的教学能力。

同时,为了更好地促进师范类实习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学能力的提升,指导教师还可以安排实习教师进行协作学习。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协作学习是指让学习者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习者通常在小组中承担一定的学习任务,并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与同伴进行会话、交流和沟通,共同分享对问题的理解。由于师范类实习生通常实习是按组的方式到校开展实习工作,他们在教学方面有着共同的提升教学能力的目标,这就为教师间的协作学习提供了条件。

具体来说,指导教师可以做以下工作:

1.组织师范类实习生定时定点进行集体备课,研究教学设计,相互讨论和改进教学设计;

2.组织师范类实习生分享课例,相互观察课堂,进行评价记录,相互提出建议和想法并讨论,完善教学设计。

此外,指导教师在指导师范类实习生开展教学工作的时候,要注重定期评估实习教师的工作情况。评估不是为了检查和评定,而是为了能够鼓励和督促师范类实习教师的教学和反思工作,实现专业能力的发展。评估避免终结化,提倡采用形成性评价的手段,其目的是为了激发实习教师的内在动力,获得教学的成就感和自我认可度。

具体来说,可以采用以下方式进行:第一,共同制定评价标准,设定评价量表。指导教师和实习教师共同研究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确定出有效的评价内容。第二,采用自评和互评相结合的方式。指导教师引导实习教师开展定期的教育讨论,先自评后互评,最后再进行总结评价。其依据有两个方面:

1.课堂教学内容的达成度和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

2.对照分析评价量表,观察师范类实习教师的自评和互评的达成度情况。

定期评估的目标在于激发实习教师的兴趣,充分调动实习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促进教学能力的提升,而不在于单一的教学打分或者评定。

三、师范类实习教师课例研讨的保障机制

为了保证实习教师课例研讨活动的进行,可以采取以下保障措施:

1. 明确活动方案。实习开始前,指导教师制定明确的活动方案,明确课例研讨的主题内容和进度,确定课例研讨的日程,让实习教师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2. 加强过程监督和管理。指导教师以定期评估为抓手,做好课例研讨的过 程监管工作,确保课例研讨的活动的质量和效果;

3. 严格进行考评工作。指导教师要对师范类实习生的教学工作进行严格考评,定期检查,认真指导,确保实习教师的课例研讨活动的顺利开展。

四、结语

师范类实习教师的实习工作是师范生教学工作能力职前训练的重要阶段,是培养实习教师专业能力素养和教学能力的关键时期。课例研讨活动的开展不仅能促进实习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更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成长,是提升师范类实习生能力素养的有效策略。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颁发高等师范学校教育实习暂行大纲[EB/ O L].http:/ / cherd.pku.edu.cn/ text_show.asp?id= 200159.

[2]姜广运.浅谈教学反思的内容、策略及作用[J].教育探索,2010,(10).

[3]约翰·杜威.姜文闵译.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4]蒋银健.外语协作知识建构课堂的组织方法研究[J].山东外语教学,2009,(3).

[5] 肖建民.课例研讨是开展校本培训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策略[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4(5):3-5.

(本文系2021年四川省教师教育研究中心资助科研项目《基于“课例研讨”精准提升实习师范生教学能力的策略研究》(课题编号:TER2021-025)阶段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