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说理课堂 落实深度学习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06
/ 2


构造说理课堂 落实深度学习

洪英权

西塘小学,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 361100


摘要:说理教学是一种重要的启发式教学手段。说理课堂,从字面上来分析,“说”指的就是辩论、讨论,“理”指的就是道理、事理。因此,教师要结合深度学习的要求,积极构建说理课堂,给予学生更多的讨论与交流的机会,满足其深度学习需求,深化知识理解,促进学生全面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说理课堂;落实深度学习

引言

说理课堂”是重要的教学手段,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可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上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新时期下,教师应树立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注重说理教学,通过构建有效的说理课堂促使学生深度学习。就当前小学教学情况来看,部分教师对说理课堂缺乏深入的研究,存在认识偏差、定位不准确以及缺乏实践经验等问题。

1必要性分析

在传统的小学课堂数学教育中,教师往往更注重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不是在学生的学习体验中培养意义,导致学生不能深入地感知和理解数学知识,整体学习效果较差。.另外,在传统的小学教学中,教学方法比较简单,教学气氛普遍比较沉闷,不符合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学生。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度不高;教师往往占主导地位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地位,尤其是在讲解习题时,教师盲目地直接告诉学生问题的答案,给学生独立思考、讨论和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很少,学生很难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不利于拓展思维空间;教师在教学设计上不合理,特别是在引入新知识时,只用一种问答形式来启发和引导学生,不注重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在课堂上,难以开展合作探索活动,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较少,教学效果差,不能有效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高。教师的教学评价方法不合理,往往只注重对学生答错的指责和批评,而不是对学生的优点和长处的表扬和鼓励,不利于培养学生对数学的信心,甚至造成学生的抗拒情绪。.可见,传统的小学教学模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自主性弱,不利于学习,提高课堂数学教学效果。因此,需要加强推理课堂的综合研究和应用,促进深度学习模型的拓展和应用,提升学习能力学生的效率[1]

2小学课堂教学中凸显的问题

2.1知识学习兴趣较低

小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学生在理解时很容易被有难度的知识阻挡学习脚步。在构建说理课堂的过程中,有些教师未能从实际出发,忽视了兴趣培养的重要性,仅从单一角度解释抽象数学知识,导致小学生难以在短时间内消化教师所讲的内容,不利于学习兴趣的激发。小学生的心智尚未成熟,面对具有难度的学习内容时,容易产生退却心理,其数学学习兴趣也会随之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则会导致学生在实践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力不够集中,畏难心理相对较强,进而无法有效地接受教师所讲授的知识,让课堂教学陷入恶性循环。

2.2教学观念传统老旧

在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中,能为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的小学学习阶段至关重要。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发展水平不够,但是要想掌握相关抽象性的数学知识,又要具备相应的学习实力和水平,这就使得在小学生的发展和数学学科的学习之间存在着相应的矛盾,调节这个矛盾的关键就是数学授课教师。但是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数学授课教师往往关注的是学生取得的学习成效,以能提升学生的升学率和成绩分数为标准来选择相应的授课方式。在这种情况下,极容易影响小学生对于数学学科的学习热情和主动程度,不符合学生发展的规律。“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极容易给学生带来过大的压力,从而影响小学教学的课堂效率和教学成效。

3基于小学说理课堂促成数学深度学习的具体措施

3.1基于问题辩论引导学生说理,在思辨中拓宽学生学习深度

说理课堂的“说”是指分析、辨析,而“理”是道理、事理。强调引导学生分析事理,使他们透彻理解知识内涵,在这个基础上有效掌握,也就是“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因此,从本质上来说,说理课堂重在“说”字,但核心却是“思”,呈现出来的局面应该是学生“在说中思,在思中说”。掌握了这一点后就可以发现,问题辩论是构建说理课堂最基础也是最关键的一个环节。换言之,教师要结合实际情况设计问题,让学生围绕问题进行思考、辩论,以此拓宽他们的学习深度。由于小学具有很强的理论性、抽象性,加上小学生心智不成熟,以形象思维、感性思维为主导,所以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要注重问题的难度,保证设计出来的问题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而且富有张力,为他们提供充分的思辨空间。此外,小学生是一个好奇心很强而且感性的群体,所以在设计问题时尽量设计具有趣味性的问题,这样更容易调动他们的能动性,激发起说理欲望,从而为说理课堂的构建筑牢基础。

3.2通过猜测推理指导学生说理,在探索中拓宽学生学习深度

学习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而不是一个封闭的静态过程。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中,教师通常采用“解释-接受”的教学方式,直接将数学知识“灌输”给学生,忽视学生的探索、体验和感受。也就是说,学生被动地接受老师的“食物”,他们的主观性得不到尊重。所以,获取很多知识还停留在“知道”但“不知道为什么”的层次,不知道原理是什么,所以不能灵活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学习应该是一个充满个性、主动性和活力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时间,让他们体验观察、猜测、推理和检验的过程,推理课与这个探索过程高度契合。

3.3创设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说理的机会

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充分利用小学生的这个特点,根据课程内容的不同,创设合理且符合学生认知习惯的教学情境。这样一来,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去,还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帮助学生获取更多表现自己的机会。由于学生性格以及学习能力的不同,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存在两个极端。一个就是优等生发言频率较高,质量也相对较好,而学习较困难的学生一节课可能也不发一次言,发言的质量也相对较低。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必须要进行调研和观察,找寻学困生发言少的根本原因。而后对提问的方式进行优化,争取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拥有发言的机会[2]。例如,除法教学是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中的重难点内容,因此,在对本节知识进行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充分利用课件和多媒体设备,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学习情景,帮助学生理解。教师可以利用投影仪播放这样一个动画:四只可爱的小猪围坐在桌子旁,猪妈妈拿来了八个桃子给他们吃。四只小猪都想多吃一个,正吵得不可开交。最后其中一个提议,大家平均分着吃。所有人都发愁了,应该怎样分最合理呢?每个人应该分多少个。这样的过程情节富有童趣,让学生觉得诙谐幽默,在未察觉的时候就开展了数学除法的学习。

3.4加强新旧知识结合,为学生提供课堂说理探究依据

在小学教育中,一个模块的教学内容中的知识点具有很强的一致性,新知识基本上是在旧知识体系上一点点积累的。因此,在教学活动中,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深度,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开展新旧知识相结合的推理实践活动,让学生先复习旧知识,再学习新知识。并在原有基础上建立新的知识学习渠道。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为学生制造知识冲突,寻找知识的异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知识的欲望。在这个阶段,学生对教学内容会有不同的理解和疑问,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研究过程和知识成果。这样,学生不仅加深了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而且加强了知识之间的联系,认识新旧知识,产生了牢固的系统联系,为学生课堂推理提供了有效的基础和学习思路。例如,在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首先复习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随后提出探索性问题:“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有什么样的关系和相同之处?猜想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关系。”随后学生就会发现平行四边形可以通过移动长方形的对角线顶点构成。最终学生将会发现,如果将平行四边形进行分解即可获得一个矩形,让学生从原有的知识中获得新的知识,增强学生的实际学习体验,为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从而达到深度学习的教学目标。

结语

综上所述,说理课堂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符合现代化教育要求,突出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它让学生获得更多探究、思考与交流的机会,通过学习和应用数学知识建立完善的知识体系,而且数学思维能力得到培养,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蔡阿聪.深度学习下的小学说理课堂教学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1(51):62-63.

[2]林锦钦.深度学习下的小学说理课堂的实践与反思[J].天津教育,2021(17):61-62.





西塘小学,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361100

洪英权,男,汉族,籍贯:厦门同安生于:1977-9-16,同安区西塘小学,职称: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