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成绩背后的道德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07
/ 2

教学成绩背后的道德观察

李永肖

宁晋县纪昌庄学区 河北邢台 055550

从教数年来,好像都是在围绕着学生成绩展开一切教学活动,评价一个学生唯一的尺度就是他的分数,从未关注过学生的思想道德,自己也不懂道德,当然也没有什么道德可言。包括现在,只是知道道德的重要性,但做到的却很少。

以前歧视差生,讨厌他,嫌他不争气,给班级拉分。但后来遇到了传统文化,懂得了为人子女者,应尽好孝道。意识到并慢慢体悟到为人父母对子女无时无刻的关爱与期盼。在我们外人看上去无论这个孩子多么差劲,在父母眼里都是独一无二的宝贝。所以,觉得差生尤其是有智力障碍的孩子,更需要我们的关爱。所以,对崔鹏飞、徐士灵、温智新等我都从心里去默默关爱他们,上课时,批作业时鼓励他们,告诉他们人没有笨与聪明之说,只有努力与不努力,用心不用心的区别。虽然他们的表现时好时坏,但每一次的进步,都是他们心智上的莫大进步,他们的坏习惯需要他们用很大毅力去克服,脚步虽一路歪斜,但并没有停止前进。

慢慢的鹏飞的字写得越来越端正,智新的成绩亦曾突破70分大关,我为他们鼓掌,为他们助威加油!也为他们骄傲!甚至这些差生别的科目都不行,只有英语的分数最高,有的老师就问,“你看徐士灵就英语每次考的都比其他科高得多,你怎么教得她?”我只是淡淡的笑了笑,说:“没什么”!其实只有我自己知道,别的老师嫌人家士灵傻,嫌人家身上有味儿,唯有我愿意关爱她,每次上课我都站在她身边,我觉得从心里跟这个孩子亲。父母没有智慧,不懂得教孩子,我愿意关爱她,鼓励她,教育她.....

或许这些孩子尽管有老师的鼓励,成绩依然属于最差的,但我不愿意放弃他们,更不愿意歧视他们。因为爱不需要回报,也不需要报答......

同时我认为教育最重要的首先不是让孩子们都去考一百分,而是让孩子首先懂得孝道。爱是教育的核心,没有对学生无私的爱,就谈不上真正的教育。以前说“热爱学生”这个口号喊了十几年,未曾真正去爱过学生,只是看他的分数高不高。这种爱亦可很直白的说:我很爱考得好的学生的“分数”。具体孩子们需要什么,应该给孩子们什么教育未曾想过。

之所以不爱学生,爱高分。是因为自己心中就没有真正的爱,爱是有源头的。它的源头就是我们每个人对父母的爱。父母给了我们生命,给了我们衣食,给了我们生活中的一切一切。我们不懂得回馈父母,不懂得感恩孝敬父母。所谓爱这个,爱那个,只是一己私欲。都配不上“爱”这个神圣的字眼。

后来遇到了传统文化,认识了“陈大惠”老师,才知道自己过了三十多年不是人的生活。忤逆父母,怨恨丈夫,责怪儿子,顶撞公婆,都是我每天必修的功课。殊不知自己已经缺德缺到家了。自己不懂孝道就是这一切问题的根源,自己都不懂爱自己的父母,怎会体谅别人的冷暖。把眼睛都长到头顶上,看别人的缺点,却从未低下头来找找自己的不是......

后来就开始学《弟子规》,一边学,一边改。慢慢发现我的人际关系好了,夫妻不在争吵打架了,孩子也听话了,学习也不用我费心了,以前孩子写不起作业,经常找老师求情,请求作业是不是家长能帮着写写,希望我们家长帮着抄题,让孩子填一填答案。学习传统文化以后,孩子年级越来越高,作业量也随之增多,但作业却没有让我发过愁,而且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我从心里有说不出的欣慰,真的感谢我们的传统文化,感谢我们的老祖宗!

不过,眼看着孩子长大,孩子要外出求学了。我又有更深刻的担忧,孩子成绩上去了,有知识,可并不真正有文化。在家里我可以给孩子讲《德育故事》,教给他做人做事的道理,那么孩子离开我以后,谁来给孩子补上德育这一课,没有道德护航,孩子又能走出怎样的人生呢?在这个物欲横流,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有多少人会真正关注道德呢?谁有真正懂得道德对于孩子一生的幸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呢?所以,强烈呼吁教育界高层人士高度重视孩子的道德教育。没有道德,只学习知识这是多么可怕而又危险的事啊!

水果上用的“膨大素”,各种动物身上用的种类繁杂上百种的激素,都被我们人类在知或不知的情况下,摄入我们的人体,导致各种名目繁杂的疾病,这些高端技术,都是我们教育的初衷吗?

前几年的奶粉三氯氰胺事件,还有市面上比比皆是的地沟油,据说没有硕士学位的人,是研究不出来这些的!

真正的教育是什么,我们现在的教育会让我们的孩子走向哪里?

痛定思痛,据有关人士分析,现在的教育缺少了真正思想道德的教育。考核,即使有,也只是停留在背诵和答卷上,没有真正落实到行动上。而德育的源头就是孝道的教育,没有孝就没有教育。教育的真正含义我们的老祖宗几千年前,就告诉我们了。大家仔细观察“教”这个字,那就是“孝”的“文”化,而这个“孝”是爱的源头,不爱父母,怎会真正爱其他人?有了对父母的爱,就能友爱兄弟姐妹,因为“兄弟睦,孝在中”啊!能友爱兄弟姐妹,夫妻就能包容,就能走下去,哪里来的离异单亲家庭,以及孩子由此产生的心理问题和教育问题?

还有让我们教师和领导更加心惊肉跳的“安全事故”,层出不穷,打架斗殴,持刀伤人,轻者头破血流,重者丧失生命。如果我们能教育孩子“身有伤,贻亲忧;身体发肤,受之于父母,不敢损伤。事诸父,如侍父。事诸兄,如事兄。”孩子们怎么会拿起刀,砍向我们的兄弟?!!!

所以,强烈呼吁,加强孩子的思想道德教育,重视并加大孩子们的思想道德考核力度,把德育放到首位,真正培养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有理想的新世纪高素质人才!恢复教育的本来面目!



作者简介:李永肖(1976.09-)女,河北省邢台人,大学专科, 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学生的教育首重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