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课程文化实现文化润疆——以技工院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与应用》课程文化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07
/ 3

通过课程文化实现文化润疆——以技工院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与应用》课程文化为例

冯明春

喀什技师学院 新疆 喀什 844000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文化和课程文化的内涵与特点,结合新时代喀什地区技工院校学生状况,紧扣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结合“依法治疆、团结稳疆、文化润疆、富民兴疆、长期建疆”的治疆方略,探讨构建了《计算机基础与应用》课程文化的思路及实施,为推进课程文化建设与实施提供参考。

关键词:文化;课程文化;文化润疆;文化育人

2020年 9月 25日至 26日,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于北京举行。座谈会深刻分析了新疆发展稳定面临的形势,明确了新疆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明确了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是“依法治疆,团结稳疆,文化润疆,富民兴疆,长期建疆”,要求“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不断巩固各民族大团结”。近些年来,技工院校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及提供社会化培训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为提高广大青年及群众的法治意识、专业技能、就业收入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面对广大学生的国语水平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了解少、对党的历史知之甚少、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还很淡薄的现状,除了在校园营造大的氛围以外,我们非常有必要在课堂教学增加和优化文化元素,加强课程文化建设,通过课程文化落实“文化润疆”这一治疆方略,真正做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切实增加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一、文化与课程文化的概念与内涵

1、关于文化

在百度汉语中,“文化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

在《中国传统文化》一书中,文化被定义为“是凝结在物质之中又游离于物质之外的,能够被传承的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是人类之间进行交流的被普遍认可的一种能够传承的意识形态”。“广义文化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文化是指人们普遍的社会习惯,如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生活方式、行为规范等”。课程文化讨论的是狭义的文化。

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心态文化四个层面。物质文化是人们生产活动方式和产品的总和,是可触知的具有物质实体的文化事物,如建筑、器皿、交通工具、服饰、日常用品等,是一种可见的显性文化;制度文化是人类为了自身生存、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主动创制出来的有组织的规范体系,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中介,在协调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社会的关系,以及保证社会的凝聚力方面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行为文化是指人们在生活、工作之中所贡献的有价值的能够促进文明、文化以及人类社会发展的经验及创造性劳动,如人们在社会实践中约定俗成的风俗习惯、生活礼仪、民俗及民间艺术等;心态文化是指人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道德规范、宗教信仰等深层次的内容,是文化的核心。也有许多学者把行为文化和心态文化归为精神文化或心理文化。

2、关于课程文化

裴娣娜认为,学校课程文化是“按照一定社会对下一代获得社会生存能力的要求,对人类文化的选择、整理和提炼而形成的一种观念和课程活动状态”。郑金洲认为,“课程文化不是体现在学校中的某个社会群体上,即不是以学校中的某个社会群体为载体,而是以群体间的关系和活动为载体,教师和学生中任何一个方面的活动及所体现出的文化特征,无不在课程文化上有所体现”,即课程文化是双方互动的产物。金志远认为,“我们可以将课程文化视为课程形态和实践活动中体现的规范、价值、信仰和表意象征符号的复合体”。黄忠敬认为,“课程文化既是用一种文化的眼光认识课程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也是一种具有实体内容和对象化的文化结构”。

以上专家从不同角度对课程文化的本质进行了总结提炼,我认为技工院校的课程文化是按照一定社会对下一代获得社会生存能力的要求,结合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目标,对人类文化进行选择、整理和提炼而形成的一种课程观念和课程活动状态。

二、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及治疆方略对学生文化素养的要求

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明确:“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方针中“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是我们培养人的目标,也是检验我们培养人才是否合格的标准。技工院校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我们不能停留在培养一个会干活的普通劳动者,还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持续发展的智力、健康的体魄与运动习惯、与社会主义现代生活相适应的审美观、良好的文化素养。而文化是“立德树人”的根。

2020年9月第三次新疆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不断巩固各民族大团结”。牢牢扭住新疆工作总目标,依法治疆、团结稳疆、文化润疆、富民兴疆、长期建疆,以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保障,多谋长远之策,多行固本之举,努力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

第三次新疆工作座谈会明确了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不断巩固各民族大团结”,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课程是实现培养目标的核心手段,课程文化是学校教育文化的主旋律,是教育改革的深层因素。所以必须加强对课程文化的研究与实施,让学生在完成学业的过程中,悄无声息的了解、认识、掌握、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三、我院学生现状与课程文化构建策略

我院学生以喀什地区本地少数民族学生为主,长期受“学历至上”思想的影响,家长及学生多不愿意主动报考技工院校。同时,技工院校归人社部门主管,招生方面长期被排挤在统招之外,造成技工院校的学生普遍存在文化基础较弱、自律性不强、个人形象较差等问题。在新疆,特别是在南疆地区,受“三股势力”长期影响,许多学生国语水平低,对国家的历史、文化、政策、风土人情等认知甚少,导致学生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之甚少,认同度不高,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淡薄。

同时,我们的学生生性纯朴,思想相对单纯,尊敬师长,性格开朗,性子直率,喜欢动手,能吃苦,好奇心重,自尊心强。

课程文化要传承过去,立足时代,面向未来,要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相适应,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扎根中国,融通中外;必须不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紧扣时代主题,结合中国实际。同时,要尊重不同地区、不同院校、不同专业的课程之间存在的文化差异,还要尊重学生的差异,要为每个学生的现实需要、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服务,满足他们不同的发展需要。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和技工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课程文化的构建与实施建方注重以下几点:

一是坚持以人为本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要为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服务。课程文化就是要通过学习、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全面提高学生公民道德素质,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进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增强爱国情怀以及全世界华人的凝聚力,同时提高个人文化修养,培育人文精神,潜移默化地净化我们的心灵,提升我们的精神境界,不仅使我们感情人生哲理,懂得为人处世的准则,还能使我们增加才气灵气,增长聪明智慧,增添骨气人格,培养真正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是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主题相结合

文化是一个生生不息的运动过程,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都有它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中华传统文化经历了几千年的演变、融合、发展而来,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全盘肯定或全盘否定都是不科学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是马克思主义的继承观,也是我们研究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关系的正确指导思想。对于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我们不仅要在批判的基础上继承,还要对与同时代精神相融合的传统文化进行不断创新,使之焕发新的活力,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文化建设服务。现代文化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我们要消化和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更新和升华民族文化的内涵,不断为先进文化提炼新的精神因子、注入新的精神元素。

三是坚持文化元素与课程目标相结合

历经几千年的发展演变,精神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涵盖了生活、工作、学习的方方面面,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的文化元素都放在课程文化之中。同时,我们的教师也不可能什么都懂,什么都能讲。所以,我认为最好是结合课程内容和课程目标,对人类文化进行整理、选择和提炼,不断优化文化元素,而不是无原则地讲一通大道理。

四是课程文化与生活生产实际相结合

课程文化不能脱离实际,只有与生活生产实际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文化育人的效果,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享受文化的滋润,感受精神文化强大的力量,更好地让中华优秀文化指导其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真正做到“润物细无声”。

五是中华主流文化与地区少数民族文化相结合

把中华主流文化与地区少数民族文化相结合,可以更直观地让学生进行分析、对比,更好地理解和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通过师生交流互动,让学生在聊中学、在感受中学,使文化元素更加深入心灵。

四、《计算机基础与应用》课程文化构建

在当今社会,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是求职、就业的一项基本技能,也是非常受学生喜欢的课程,所以《计算机基础与应用》是一门开设非常广泛的课程。选用这门课程作为例子,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一定的参考性。我就以我校建筑类班级的课程文化进行分析。

选用教材:

《计算机基础与应用》,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20年6月第1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材办公室组织编写。

该书主要包括了:计算机硬件配置与应用、计算机操作系统配置与应用、计算机网络配置与应用、使用Word 2010编辑文档、使用Excel 2010制作电子表格、演示文稿处理、多媒体处理等7个章节。

课程学时:

计划学时数为68学时。

课程目标:包括知识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情感价值目标等。

1、知识技能目标: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结构、能熟练运用计算机进行文字、表格、演示文稿制作与处理,能对图片进行简单处理,具有Internet网使用能力,为将来应用计算机进行网络信息检索及网络学习等奠定基础。

2、过程与方法:

⑴、培养学生良好细致耐心的学习、工作习惯。

⑵、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⑶、培养学生敢于创新的上进意识

⑷、培养学生对自己专业的热爱

情感价值目标:

  1. 、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观,

⑵、让学生知道老师工作的不易,学会感恩

  1. 、让学生崇尚知识、崇尚技能

⑷、让学生明白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⑸、提高学生“五个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与其他专业课程一样,《计算机基础与应用》课程也采取了一体化教学模式。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经过讨论,我们对课程内容进行了一些取舍,对计算机硬件、软件及网络配置做简化处理,主要精力放在了Word、Excel和PPT部分,并适当培训图形图像处理的技能。结合学习、生活及今后工作需要,以及今年冬奥会重大事项,提取了典型工作任务。

Word部分:请柬制作、课程表制作、庆祝建党100周年讲话要点、我的成长、奖状制作(邮件合并)。

Excel部分:课程表制作、成绩单制作、成绩分析、学生信息录入(数据有效性设置)。

PPT部分:冬奥胜典(PPT图片处理、动画设置)、伟大建党精神(SmartArt、超链接、切换效果)、中国古建筑(视频插入、背景音乐)、民族团结应知应会知识竞赛(触发器、计时器)、美丽的校园(综合训练)。

图形图像处理部分:标准照(抠图、背景)、像框制作(杂色、扭曲、选区转换、色相和饱和度)、艺术字(滤镜、图层样式)、一起向未来(电子相册)。

通过调整典型教学任务,提高文化元素在教学中的占比,不断优化文化元素的选择与优化,学生学习积极性非常高,对专业知识与技能的理解更快,纪律意识、规矩意识、感恩意识更强,每天课外活动时间,都有学生主动到机房自学,还带动了学习CAD等软件的积极性,整个校园内师生关系更加融洽,学生违纪现象越来越少,感恩意识越来越强,真正达到了文化育人的目的。

今后,我们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其他课程文化元素的选择与优化,把课程文化做优做实,让中华优秀文化融入师生头脑,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真正做到文化润疆,切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参考文献:

1、《计算机基础与应用》,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20年6月第1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材办公室组织编写

2、《中国传统文化》,北京出版集团公司北京出版社,2019年10月第2版,主编:陈金海

3、《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文化研究》,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库社会科学II辑,2007年,撰文:王淑珍,导师:姚少怀

4、裴娣娜,现代教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

5、《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人民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9年2月第1版,主编:王晓辉

6、《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年3月第1版,主编:杨晓慧

7、《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2年2月第1版,主编:李木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