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早期人本思想研究—以《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0
/ 2

 马克思早期人本思想研究—以《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例

邢倩

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省济南市250358

摘要:《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早期人学的代表作。其内容证明了马克思并不是不讲人权、不讲人性的,马克思主义也不是与人本思想相矛盾的,马克思反而一直注重人的现实、人的本质、人的解放与自由。深刻理解马克思在《手稿》中丰富的人本思想内容,有利于科学评价《手稿》中的人本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本思想

一、《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人本思想

关于人的普遍本质、劳动异化理论和共产主义理论中蕴含着丰富人本思想。在“以人为本”的新时代,我们必须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始终把人的解放、人的自由个性的彰显作为最高目标的人道主义原则,这一原则在唯物史观基础上与科学共产主义融为一体,在《手稿》中更是得到阐发和彰显。

(一)关于人的普遍属性

人是源于自然并依赖于自然的自然存在物。在实践中,人为了生活资料而必须与自然界产生持续不断的交互作用,维持机体生活,从事其他生命活动提供动力。因此,人的自然性是人性的一个组成部分,只不过异化劳动使自然界和人相异化罢了。人是自然演化和生物进化的结果,决定了人不可能脱离自然而生活,不可能摆脱其自然的属性和对自然的依赖,人还是要靠自然界生活,自然界为人类生活提供物质基础和自然条件。

人是有意识的存在物。马克思通过揭示人的本质阐明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它使人的生产比动物生产更加全面,人可以不受肉体的需要而进行真正的生产,“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构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正是由于人是有意识的、可以审视自己的活动,把自身作为主体,并把活动的对象作为客体,他的活动才是自由的活动,究其缘由就是因为人能够意识到自己对客体的作用是主动的。

人是社会存在物。马克思高度重视人的社会性,指出真正的人是类存在物,社会是人作为主体的存在形式,社会是由现实的人构成的,个体不能与社会分离,社会也不能离开人而独立存在,没有个体构成的社会实际上是一种幻想。“人的本质是人的真正的社会联系”,人在社会中存在,与他人相互联系而存在,是人最基本的存在方式之一。综上所述,现实的人是自然属性、精神属性、社会属性的统一。正是人的多种存在形式,马克思描绘了有血有肉真正人的形象,进而揭示“人的本质”。

(二)关于异化劳动与人本思想

劳动使人根本超越动物,是人与动物的首要区别。马克思指出:“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把人同动物的生命活动直接区别开来。”劳动来自于人与动物的需要,动物的需要仅存留在本能的第一生理、生存的需要;人也有出自于这个需要但不仅限于这个本能的需要,超越这个本能需要的劳动才是真正的生产劳动。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的需要与动物的需要有着本质的区别。“动物只生产自身,而人再生产整个自然界”。马克思对人的劳动本质的把握,将其置于资本主义社会形态下结合哲学和经济学批判,分析了人与动物劳动的区别,以劳动作为人的本质,以劳动作为一种自由而有意识的活动。

异化劳动揭示了物对人的剥削和压迫。物质财富以商品的形式表现出来,一切商品化、物化的资本以物的形式进一步支配着人。劳动者不仅生产出使自己与劳动产品、劳动、类本质相异化,而且生产出与自身相对立的资本家,从而出现了人与人的异化现象,劳动者过着非人的、动物的生活,产品却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积累、扩张,最终产生资本家与劳动者阶级矛盾的对立,异化劳动最终的结果就是人对人的剥削,资本家对劳动者的剥削,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特殊的社会关系。

异化劳动阻碍了人的发展。异化劳动使得劳动者越来越贫穷,最终阻碍人的全面发展。由于资本家天然的逐利本性,使得劳动者生产的产品越多,劳动者越与劳动产品相异化,劳动者越贫穷,难以维持生计更不可能用于自身的发展,用来提升自身素质,因此异化劳动把人的生产活动降低为一种谋生的活动。异化劳动理论是建立在经济事实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通过经济学批判和哲学批判结合起来的方法,揭示资本主义社会就是异化的社会这一事实,体现了马克思在资本批判中始终坚持的人本立场。

(三)关于共产主义理论中的人本思想

马克思不仅揭示资本家、私有制的产生和发展,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非人道”“非正义”的社会现实,更为推翻和构建新的社会指明方向和道路。马克思通过分析资产阶级经济学关于财产本质的认识过程,阐述无产阶级革命的人道主义依据:共产主义辩证地对私有财产和自我异化的扬弃。共产主义在扬弃私有制的同时,并没有像空想社会主义那样全盘否定私有制存在的意义和力量,而是承认了私有制积极作用的前提下对其批判和继承。他认为私有财产把人作为类存在分裂开来,因此必须扬弃私有财产才能回到人的本质自身。马克思通过比较粗鄙的共产主义、政治的共产主义和真正的共产主义,得出真正的共产主义是对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即人对人的本质的真正的占有,明确将共产主义视为实践的、积极的人道主义。

、科学评价《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人本思想

《手稿》阐述的人本主义是马克思早期著作中最丰富、最集中、争议较多的文本之一。科学评价《手稿》中的人本思想有助于真正厘清马克思主义与人本主义的关系,为新时代促进人的发展实践奠定理论基础。

(一)重新认识马克思早期人本思想的哲学地位

我们应该回到理论本身,回到“原点”的马克思,站在时代的高度,面对实践的考验,重新学习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包含人道主义的,他在《手稿》中批判黑格尔哲学和赞同费尔巴哈的理论,阐述异化劳动理论和共产主义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下工人的生存状态和命运的深刻洞见,资本主义经济和现实社会的批判,马克思关于人的学说构成了“以人为本”治国方略的重要思想资源和立论基础。绝对不能把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割裂甚至对立起来,用前者否定后者或用后者否定前者的态度都是不可取的。

(二)《手稿》中的人本思想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是科学的、合理的、可实现的

马克思早期著作中,尤以《手稿》为代表具有丰富的“人本主义倾向”。有些学者认为马克思早期人本主义是抽象的,是缺乏具体内涵的。这完全是对马克思早期人本思想的误解和歪曲解读,相反马克思早期人本主义是科学的,合理的且可实现的。首先批判现实社会“非人道”“非正义”的现实存在,重点反映无产阶级的利益诉求,要求捍卫其尊严,得到应有的利益本身就是科学的。其次针对私有制条件下劳动阶级要求公平正义的共同呼声,反对剥削阶级对被剥削阶级的“非人道”“非正义”的行为,《手稿》中反映了维护劳动者的尊严和利益的正当性、合理性和正义性,这是毋庸置疑的。最后马克思并指出只有无产阶级革命是劳动者维护尊严和幸福的现实路径,因为资产阶级是“非正义”的但有其成长空间。也就是说在社会主义中有私有制的内涵,我们首先应扬弃旧的社会主义中包含的私有制成分,这时的共产主义只是一个中介,通过对私有财产的扬弃达到人的解放和价值的复归,再逐渐走向新的社会主义社会,从而实现由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复归。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