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摄影”课程思政价值与资源开发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0
/ 2

“新闻摄影”课程思政价值与资源开发研究

蔡勇

海口经济学院传媒学院  海南省海口市  571127

摘  要:新闻专业课程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政资源,由此构成利用新闻摄影课程开展思政工作中的优势,成为思政育人的阵地。因此,如何从新闻摄影特征入手,对新闻摄影课程中思政资源进行开发,提升立德树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实现新闻摄影课程思政目标,是本文着重分析探讨的内容。

关键词:新闻摄影 思政资源 思政目标

新闻摄影课程是高校中人文社科类的专业课,既有丰富的理论基础,也具很强的专业实践特色。新闻摄影课程思政是指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要坚持立德树人,把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的要求,将新闻摄影学科资源、学术资源转化为育人资源,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统一,构建立体化育人模式,成为思政育人的阵地。本文从新闻摄影特征入手,对新闻摄影课程中思政资源的开发进行分析探讨,以提升立德树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实现新闻摄影课程思政目标。

一、当下新闻摄影的特征与课程思政的关联

在以互联网为基础的主要传播载体的当下,数字化传播正以全新的方式构建着新闻影像的形态。与传统的新闻摄影相比,融媒体语境下的新闻摄影无论从摄影观念、文化形态,还是生产方式等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人人都是照相机已成时代的符号,“公民摄影”正以高度的热情参与到新闻报道中,表达着自己的主观感受,通过自媒体的技术形式给“公民摄影”赋权,这种赋权通过社交去中心化的协同扩散,以巨大的影响力冲击着传统媒体的特权。融媒体环境下的新闻摄影不断处于 “动态”的发展进程之中,它随着传播媒介与技术的改变而改变,并不断彰显出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大的影响力,它不但能满足用户对信息快速与深度的需求,而且也能给受众提供 “欲知、应知而未知” 的事实。它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吸引着更多的公民参与到新闻摄影内容生产中,并不断通过公共平台渗透、瓦解着传统媒体的权力,推动着新闻真实及社会民主进程。

在这种背景下,高校的新闻摄影课程自然担当着走向行业前沿,深入的探讨“教什么”“怎么教”的责任,由于新闻摄影以文化现象而存在,被赋予着时代内容和精神,是社会文化的体现,由此新闻摄影文化的构建,不能脱离传统文化背景的介入和认识。在影像的海洋中,新闻照片只有融入文化思考,才能迅速抓住读者眼球,进而触动心灵。因此,在教学中除了践行新闻摄影的专业法则外,更应该注重新闻摄影的文化形态研究与实践。

新闻摄影实践中,真相与审美一直是内容生产者追求与处理的关系,当下新闻摄影的较量不仅是技术的比拼,更是摄影师的观察方式和理解方式、发掘事物深层意涵的较量。一张新闻照片之所以能撼动观众的内心,是因为透过这张照片可以洞见某个时代的特征、某个国家的意识形态或人类在某个特定历史时期所特有的情感状态等。新闻图片的价值与意义不是现实的翻版,而是摄影者自身综合素养对现实生活提出的文化反思,进而更透彻地揭示现实,引发人们的多元思考。基于此,新闻摄影记者在注重提升摄影观察发现能力与视觉表达能力之余,还应着重强化自身人文素养。

新闻摄影课程思政,不仅是新闻摄影的文化形态的构建与自身人文素养强化的有效手段,而且是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在实现育人目标过程中体现其应有的价值。

二、从新闻摄影课程里发掘其中的思政资源

新闻摄影的新闻性与形象性构成了自身的特色,在内容再现与表现中糅进一些摄影艺术性的修辞,将某些直白的事件转成艺术化的表达,尽量在真相与审美中平衡,既为新闻重要增添砝码,也为影像陌生赢得加分,由此构成了新闻摄影课程体系的核心,并存在于所有的教学内容之中,这里面潜在着许多课程思政的资源,成为该学科思政资源的宝库,因此,将该课程内容、社会热点问题中的思政资源开发出来,广泛的运用到课程思政教学中,为立体式人才培养服务。

(一)开发新闻摄影课程内容中的思政资源

  1. 开发新闻摄影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案例中的思政资源

新闻摄影课程内容有些本身就是思政内容,在课程教学中还会用到一些案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精心挑选的案例也能成为思政的资源。如章节中“新闻摄影道德原则”,将“建立信任,增强公信力”作为思政的融入点,把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沙兰手印”引入到课堂,不仅能达到将真实、客观和人文关怀作为职业准则的预期教学成效,而且能让学生理解坚持新闻伦理道德底线,遵守新闻职业道德准则和新闻法律法规,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在新闻传播活动中坚守自己的良心和社会责任,成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新闻人才,这与思政育人的目的相一致。

2.开发实践教学中的思政资源

新闻摄影在实践教学中有单项实践和综合实践,同时还有集中实践和寒暑假小学期实践等实践环节,这些实践活动中蕴藏有丰富的思政资源。学生在实践中,从新闻线索的选择、采访过程把控,到产品呈现,都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引导和价值引领,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和生产劳动中锻炼自己,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培养虚心好学、谦虚谨慎的态度,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教育学生遵纪守法,加强对组织性和纪律性的教育,培养严谨工作作风。学生参与实践的稿件除了在自媒体刊发,还要与当地主流媒体编采系统对接,可选优编辑刊发;刊发后会引起一些社会反响,借此培养其作为新闻媒体工作者的时代精神与社会责任,悟到“新闻工作者先要做人,再做记者”的道理。在实践中,老师、辅导员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素养的提升,还要开发这些思政资源。

(二)开发热点问题中的思政资源

热点问题一直是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新闻摄影作品中颇有一些成为社会热点,其中蕴含着许多可开发的思政资源。在教学中,一些热点问题成为课堂分析和讨论的有效资源,从正确认识这些社会热点问题中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新闻摄影的伦理困境与道德”“新闻摄影的价值取向”这些重要的章节的教学中,将备受关注的“华南虎事件”、“挟尸要价”以及“悬崖村”等社会影响大与新闻摄影关联紧密的社会热点作为案例引入课堂,先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思考,然后引导其根据学过的知识来进行分析讨论,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进行报告和交流。既开发了“我国需要什么样的新闻摄影内容”、“树立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观点”的思政资源,又利用深入讨论“马克思主义群众路线在新闻工作中的践行”的教学方式,达到了确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做到“三贴近”。这样的教学过程激发了学习兴趣,形成了自己的思考和判断,正确地认识社会热点问题。

(三)开发专业教师的思政资源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自身就是一种思政教育的资源。专业能力教学水平两方面开发专业课教师的思政资源。

笔者虽任新闻摄影课程教学时间不长,但任课前有20多年的新闻摄影工作经历,积累了较丰富的新闻宣传方向把控,新闻摄影专业法则、传播技巧、表达方式等方面的经验,并在新闻摄影理论研究与实践做了大胆的尝试,使得任职媒体新闻图片在合理地发展路径上运行;接任该课程后,根据新闻摄影的特点,及时地对教材才内容进行充实更新,对知识结构、新闻导向进行了梳理,改良了教材。在教学中,将自己获得新闻奖的作品作为案例,从线索的获得、过滤与选题确立,到采访过程如何抓住重点,抓住了怎样深入等问题的突破、信息的获得,再到图片的编辑处理、标题的制作、文稿的撰写等采访中的各个环节中开发思政资源。不断提高专业能力和教学能力,在教学中从学情出发,多和学生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思想动态,帮解决学习中的困惑和生活中的困难,增进和学生间的沟通和感情以和谐的师生关系赢得学生的认同对教学内容做出适当的调整,更好地激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与育人质量。

三、将思政资源融入到课程教学中,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和效果,实现育人目标

新闻摄影课程中的思政资源,由此构成利用新闻摄影课程开展思政工作中的优势,具有针对性、更有实效性,在潜移默化中引领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有效地帮助他们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问题。

以学习成果为导向,将思政资源融入课程教学内容中,充分考虑国家需求、社会需要、专业培养定位以及学情等因素。结合国家培养卓越新闻摄影传播人才的需要,以及专业培养具有全媒体新闻传播知识和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确立课程结束时学生需具备的职业能力。

在教学中,通过对各章节知识点的梳理,将开发出来思政元素凝练出来,融教学场景之中。通过精心设计课堂方式,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人文精神、法治意识。以开拓学生的眼界,培养其审美鉴赏力,提高其艺术和人文修养;在新闻摄影理论与实践的学习中,启发学生思考摄影记者的职责和使命,引导学生树立爱国情怀、增强文化自信;在摄影实践课中,引导学生用镜头去发现和记录生活中的真善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参考文献:

[1]王秋.课程思政的思与行[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9.

[2]杨国斌,龙明忠,课程思政的价值与建设方向,2019年第23期《中国高等教育》杂志.

[3]于冠华,李敬强 课程思政的价值与实现路径探析,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21期.

[4]方仲华,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摄影发展探究,传媒实务,2019年第20期。

【作者简介】

蔡勇(1961.01),男,汉,陕西省安康市人,陕西教育学院1985级教育系教育师资专业大专毕业,海口经济学院传媒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新闻纪实摄影影像生产与传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