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运行线路列车火灾处置方案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0
/ 2

全自动运行线路列车火灾处置方案思考

付政,何虹,陈怡伶

宁波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运营分公司,浙江 宁波 315000

摘要针对全自动运行线路列车火灾应急处置系统特点岗位职责等方面进行分析;梳理了全自动运行线路列车火灾不同场景包括列车站台火灾、列车区间火灾等处置流程及人员区间疏散结合智能调度在列车火灾上的应用思考,最后得出全自动运行线路列车火灾应急处置结论

关键词全自动运行;列车火灾;智能调度;应急处置

1全自动运行概述

1.1全自动运行系统特点

在全自动运行模式下,系统自动完成列车从唤醒出库到正线运营再到回库休眠的整个运营过程,为适应全自动运行的需要,系统增加了休眠、唤醒、跳跃、远程清客、蠕动模式雨雪模式、对位隔离、远程紧急制动等功能。且通过以行车组织为核心,多专业深度集成,综合监控系统深度互联列车自动监控系统、乘客紧急对讲等,实现正常及故障情况下的设备自动联动,列车火灾情况下通风、广播CCTV、车载PIS的联动等

1.2全自动运行线路岗位配置

因全自动运行线路无司机的特点,原先司机的职责可靠度、智能度更高的系统设备和OCC调度所代替全自动运行线路的行车调度人员面临更高的系统集中度、更复杂的运营场景和更高的服务要求。与既有线OCC设置行车调度员、电力调度员、维修设备调度员、值班主任/调度长有所不同,全自动运行线路行车调度员细化为行调(行车)、行调(车辆)、行调(乘客)。行车工作由行调(行车)统一指挥,负责的日常行车组织、指挥工作,正线、辅助线范围内行车设备检修维修施工作业的组织工作各种事故、事件、故障情况下的降级运营;车辆工作由行调(车辆)统一指挥,负责全自动运行模式下的列车远程监控,监控正线列车自动休眠、唤醒,遇设备故障及时介并在列车故障情况下根据故障现象进行判断并远程进行故障处置对于远程无法判断或处理的故障,尽快安排司机接管列车处置负责线路范围内车辆设备的故障(事故)抢修指挥、组织、协调;客运服务工作由行调(乘客)统一指挥,负责全自动运行模式下的列车远程乘客服务包括接听列车内乘客紧急对讲,并通知人员处理当发生列车突发事件时通过列车广播或列车PIS发布紧急信息告知乘客

2全自动运行线路火灾场景分析

2.1列车站台火灾

当停站期间车辆检测到列车发生火灾时,车辆系统能报告列车前进方向的第几节车厢发生火灾,并通过车载 CC 将火灾报警信息上报中央 ATS 工作站、中央 ISCS 工作站收到火灾报警信息后,中央ISCS工作站自动推送列车火灾报警区域的CCTV

接火灾报警后,行调(行车)根据推送列车火灾区域CCTV监控了解着火部位、火情大小及人员伤亡等情况。扣停事发列车并保持车门站台门开启。通知事发车站查看火情,电客车司机做好接管列车准备。如为误报通知电客车司机接管列车并现场复位车辆火灾报警。

在通过车站汇报或通过CCTV确定火灾情况下,行调(行车)扣停相关列车,必要时安排邻线列车跳停。若火情可控,组织电客车司机、车站站务人员进行灭火,视情况决定是否清客;行调(车辆)加强监控列车设施设备故障报警信息,确认全列车空调自动关闭。行调(乘客)及时对列车进行人工广播,并人工下发PIS信息告知乘客。

若现场判断火情不可控,行调(行车)通知电客车司机、车站站务人员立即进行人员疏散,行调(车辆)降下列车受电弓,行调(乘客)及时对列车进行人工广播,并人工下发PIS信息告知乘客。站务人员按压FAS手报,车控室FAS主机显示火警信息,车控室行值按压人工确认按钮联动设备并按压IBP盘排烟开门按钮,打开对应排烟门。维调开启相应通风模式,开启站台火灾模式同时确认设备按要求正确执行,大系统、小系统、水系统处于全停模式。如有必要,启动两个相邻车站靠近事故车站一端的隧道风机并按照同线侧通风排烟模式运行。行调(车辆)确认列车受电弓降下后通知电调对该区域断电。

行调(行车)与火灾事故车站的现场负责人保持联系,及时掌握现场处置情况。通过小交路运行、单线双向运行等运营调整方式维持最大限度的运营服务列车在发生火灾的车站不停站通过。火灾扑灭后,组织电客车司机接管列车并现场复位车辆火灾报警,组织电客车回场检修,组织正线存车线或场内备车上线替开火灾电客车,按运行图调整列车运行。

图1 全自动运行线路列车站台火灾处置流程

2.2列车区间火灾

当列车在区间运行期间车辆检测到列车发生火灾时时,车辆系统能报告列车前进方向的第几节车厢发生火灾,并通过车载 CC 将火灾报警信息上报中央 ATS 工作站、中央 ISCS 工作站收到火灾报警信息后,中央ISCS工作站自动推送列车火灾报警区域的CCTV

行调(行车)根据推送或调取列车CCTV监控了解着火部位、火情大小及人员伤亡等情况。如为误报通知下一站电客车司机接管列车并现场复位车辆火灾报警。如确定发生火灾提前通知列车运行前方站做好清客

灭火准备,电客车司机做好接管列车准备。行调(车辆)加强列车设施设备故障报警信息监控,确认全列车空调自动关闭。行调(乘客)及时接听乘客紧急对讲请求,通过CCTV了解情况,安抚乘客,引导乘客远离着火点对列车进行人工广播,人工下发PIS信息告知乘客;如车厢内有明火,可通过列车人工广播或下发列车PIS引导乘客使用车上的灭火器灭火。行调(行车)扣停相关列车,必要时安排邻线列车跳停。如列车能继续运行至下一站,列车到站后按列车站台火灾处置。

图2 全自动运行列车站台火灾处置流程

如列车迫停区间,行调(车辆)尝试动车。如无法动车,值班主任/调度长根据火灾位置决定区间疏散方向,行调(行车)通知车站激活对应SPKS,站务人员确认SPKS激活后,行调(行车)远程打开落轨梯门禁,站务人员与电客车司机一同前往区间进行乘客疏散。行调(车辆)降下电客车受电弓。行调(乘客)告知乘客疏散方向,通过广播指导乘客拉下有疏散平台侧的车门的紧急解锁手柄,引导乘客从有疏散平台侧的车门疏散。维调开启区间照明视情况开启通风模式,电调对该区域断电,合上相关变电所的轨电位开关。

维调收到列车停车及着火位置、疏散方向信息后,隧道通风模式锁定,防止系统执行错误模式。若疏散方向为单向,按气流原则保证人员迎送风方向疏散,背后排烟组织相邻车站开启隧道通风系统。若疏散方向为双向,当乘客向两端疏散时,先期不启动通风模式,待一端人员疏散至安全区域后,再开启相应通风模式。

图3 全自动运行列车站台火灾处置流程

2.3列车火灾处置注意事项

2.3.1乘客区间疏散

全自动运行模式下需区间疏散时调度人员远程通过广播指导乘客拉下有疏散平台侧的车门的紧急解锁手柄,引导乘客从有疏散平台侧的车门疏散通知两端车站安排人员引导乘客,并将相应接触网停电,维调根据现场情况启动通风模式,使乘客风疏散。区间疏散完毕后,行车调度人员应组织首列车限速25km/h 运行,确认无人员及物品遗留后组织恢复正常运营。

区间中部设有联络通道区间联络通道与应急疏散平台采用同一标高,乘客可通过联络通道疏散至相邻区间。

2.3.2换乘站行车调整

列车在节点换乘的换乘站发生火灾时,视为两座车站均发生火灾;通道换乘的换乘站发生火灾时,在未影响邻线车站前,邻线组织列车越站。节点换乘的换乘站宜执行全站疏散;通道换乘的换乘站,宜仅执行本站疏散并关闭换乘通道。

3智能调度在列车火灾上的应用

3.1列车智能控制

当车辆检测到列车火灾报警信息后将信息发送至信号系统,调度人员可人工选择执行或不执行列车火灾智能控制功能。

1当列车在站台发生火灾且未动车时,信号系统能对将该站相邻站向起火站的站台方向执行站台扣车,列车停靠站台的对侧站台执行跳停;

2列车发生火灾时已在站台动车或正在区间运行,信号系统能对相邻车站对应起火列车停靠车站运行方向的站台扣车,列车前方停靠站台的对侧站台执行跳停

3列车发生火灾时已处于终点站或已处于到达终点站前的区间,信号系统将对相邻车站向终点站的站台执行站台扣车。

3.2智能调度指挥

智能调度系统通过实现应急预案电子化,融合应急处置案例,结合线路运营资料线路轨道安排、车站位置图等资料,实现列车火灾的智能判断以及报警生成符合实际场景的应急处置方案,将方案自动下发给调度、车站、司机及抢修人员自动发出恰当的建议,协助调度人员做出正确的决策。根据列车火灾突发情况带来的车站客流变化,系统基于实时客流实现列车自动调整联动完成应急信息的自动编辑及。列车火灾应急处置完后系统自动生成突发事件评估报告,分析应急处置存在的问题并将案例存入案例库

4.结语

全自动运行的设备可靠度及智能化对运营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全自动运营线路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特别是列车火灾的处置更为复杂,更考验运营及运维人员的能力。且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线规模的不断扩大网络化运营行车密度高、线网互联互通等特点,列车火灾等突发事件影响扩大,因此运营单位需大量的演练及技术论证来完善应急预案。同时通过大数据平台以及各专业的深度互联、高度集成智能调度系统提升处置效率,调度员在应急处置中的工作量,提升应急处置能力,从而提升轨道交通系统运营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5 参考文献

[1]钱蔚, 柴慧君, 陈绍文.城市轨道交通全自动运行线路长大区间列车火灾处置联动方案[J].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2019, 22(S02):4.

[2]张森, 朱志伟, 湛维昭,. 广州市"智慧地铁"研究与实践[J].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2020, v.23;No.218(11):27-34.

[3]谢正媛.全自动运行列车火灾运营场景分析[J]. 铁路技术创新, 2018(02):72-76.

[4]葛文静. 城市轨道交通全自动运行线路调度指挥体系研究[J].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9,22(z2):13-15,18. DOI:10.16037/j.1007-869x.2019.S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