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教育信息化提升学生吹奏能力之初探——以本校校本课程竖笛教学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1
/ 2

利用教育信息化提升学生吹奏能力之初探——以本校校本课程竖笛教学为例

赵莹

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上海道小学 30045

摘要:随着“十二五”期间三通两平台在各校的迅速普及,广泛的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学生学习已不再是信息课的专利了。当下要发展教育,就要先发展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水平是衡量地区、学校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要实现教育的现代化、教学模式的创新化、提高教学的效率,推进教育信息化势在必行。怎样将“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教育资源公共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完美的融合呢?笔者认为教育者的大胆尝试,受教者的合理使用就是最好的答案。本文从校本课程竖笛出发,集中阐述学生在信息化教学辅助下竖笛吹奏能力的变化。

关键词:信息技术手段 竖笛  微课 人人通 微信

一、微课的加入能够激发学生竖笛吹奏兴趣

(一)微课的引导功效

   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兴趣是音乐学习的根本动力和终身喜爱音乐的必要前提。”所以校本课程竖笛的学习也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改变原有学、练、记这一系列单一的教学模式,将困难的学习转化成期待的学习,将枯燥的练习变成有针对性的练习,这样一来就需要施教者在教学中融入吸引学生的新鲜元素来辅助学生的学习。在校本课程竖笛学习之初,学生也遇到了一定的困难,毕竟竖笛属于专业的欧洲吹管乐器,而对于没有器乐学习经历、固定音高概念的学生们来讲,通过耳朵来判断音高无疑是难上加难,多次的重复练习并不能让学生掌握这件乐器,而这种简单重复对教学班来说无疑是低效的。面对竖笛这件乐器每位学生都会有自己的个体化学习需求,由于学生对竖笛这件乐器掌握的速度不同,所以直接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课堂上怎样才能吸引所有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呢?通过课堂调研发现,像影片一样的讲述故事是被多数学生所认可的。那么这样一来,就要从制作有学习价值的视频——微课入手了,由此就诞生了下面这节微课。(如图一)

 

(图一)

这节微课总时长5分32秒,可就是这短短的时间让学生记住了竖笛这件乐器的起源,在微课中学生还聆听了部分班级、学生的范奏,这些乐曲都出自于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音乐教材,所以学生感觉竖笛的吹奏不再是高不可攀,而是跟自己的音乐学习息息相关的。这就说明,教学目标的设定要合理,过于困难的学习会让学生感到疲惫和恐慌,当一种新知的掌握让他感觉距离自己非常遥远时,那么学习兴趣就会下滑,所以在这节微课中展示的曲目都是程度较浅的儿歌音乐作品,这既符合低年级欣赏的水平,又促使他们想对微课上展示的简单作品发起努力,在课程中这样使用微课真可谓是一举两得。

(二)微课的理解功效

在建立了学生竖笛吹奏兴趣的前提下,如果要拓宽学生竖笛吹奏的领域,单单使用音乐教材内适合吹奏的乐曲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了。随之而来的是吹奏内容的增加,可是增加的内容往往不一定都是学生完全理解的音乐作品。如:作曲家聂耳的《义勇军进行曲》、古诗词歌曲《游子吟》、美国福音歌曲《奇异恩典》等等,这些专业型乐曲都需要学生理解作品后才能提升吹奏水平(如图二)。

(图二)

通过观看介绍作曲家或是介绍音乐风格的微课视频后,学生不但能够迅速掌握作品的内涵,而且还可以通过微课介绍的背景知识提升学生吹奏作品的音乐表现力,如当学生知道《我的祖国》是作曲家王莘在天安门观看国庆列队表演后产生的作品时,学生的崇敬之情立刻体现在吹奏乐曲的表情之中,所以任何音乐作品的吹奏都离不开对它的理解。理解后再吹奏作品时,由原来的老师让我吹变成了我想去吹,从而提高了学生吹奏兴趣,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服务平台的学习、展示收益多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的发展目标中指出“基本建成人人可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因此,利用人人通网络学习空间加强学生的竖笛学习是十分必要的。竖笛的学习属于音乐技能类的学习,日常练习是必不可少的,怎样利用有限的时间、空间辅助学生们练习所吹奏的作品呢?人人通网络学习空间为教师了解学生的吹奏水平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关于尝试使用平台操作如下:首先,教师在我的班级栏内添加上所有任教的班级。(如图三) 其次,在班级内发布学生需要完成的吹奏内容。(如图四)最后,教师对学生回复的视频进行具体分析。通过查看平台上学生们的视频发现,学生在吹奏过程中识读五线谱有困难、吹奏时的换气无条理、节拍不均衡、面对录制的镜头紧张等。人人通网络空间帮助教师更加深入的了解了每一位学生在吹奏时遇到的困难,这些问题在课上是无法暴露的,因为课堂上时间有限,教师不可能聆听每位同学一一的吹奏。因此,上课时教师所了解的学生吹奏水平并不精

(图三)                     (图四)

准,对教学内容的调整也只能试探性的修改,使用了人人通网络服务平台后,教师能准确地了解每一位学生身上存在的吹奏问题,更好的帮助教师因地制宜的修改教学内容,从而更快地提高学生的竖笛吹奏能力。

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竖笛表演能力,笔者还使用了天津市中小学生个性化服务平台发起了题为“我是竖笛吹奏达人”的活动,以增加学生展示的机会。(如图五)学生参赛时吹奏的曲目

均来源于自选内容。学生会根据在竖笛吹奏中所掌握的音选择出适合自己并且自己喜欢的音乐作品。当然在选择过程中学生可以咨询教师,并邀请教师聆听吹奏曲目,帮助判断乐曲是否适合上传参赛。通过对上传作品总结发现,学生选择的乐曲都属于自身能力范围内的作品,同时学生相互间的交流还帮助彼此多掌握了

一些校本课程教学内容之外的音乐作品,这种交流、练习、融合不单单只是激发了学生们的吹奏兴趣,更多的是增进了学生自身的竖笛吹奏技能,这种平台的使用加强了师生、生生相互间的交流,达到了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的目的。

 

(图五)

三、利用微信促师生、生生交流

教师要有捕捉信息技术的能力,并且教师要建立使用这些媒介辅助教学的意识。教师作为社会人,每天能够使用多种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在使用过程中发现有一些媒介便于相互间的交流如微信。

     2011年一个能将语音、图片快速传递到人们眼前的软件诞生了那就是微信,微信可以搭建两人甚至多人之间的交流平台。基于它这样的特征,师生、生生会在吹走需要相互交流时使用。笔者遇到过这样一个案例,有两位男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了这样的交流学习,他们传递练习视频(如图六)。利用微信的视频功能进行合练,两位同学通过视频邀请在课余时间交流了竖笛吹奏

(图六)

的技能。这样一来不但使彼此之间的吹奏水平得到了提升,而且有效的复习了课上所学习的内容。既加强了交流又促进了吹奏兴趣,正可谓是一举两得。现在在教学班内,通过微信直接联系的学生有很多,这种便捷的交流方式已经被更多的学生所接受。学生会在吹奏内容把握不好的前提下自然的联系教师(如图七)。教师也会根据学生实际的吹奏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最及时

    

(图七)

的纠正。通过反馈,学生还可以根据教师的评价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从而更快的提升个人竖笛吹奏水平。

多种信息化手段融入教学已成为当下教育现代化的必要准备,教师要本着从前沿的信息技术实际出发,筛选出适合辅助学生吹奏竖笛的信息化途径去增进学生吹奏的愿望。像校本课程竖笛这样与音乐相关的学科,并不仅仅限于教会你读五线谱或是一种乐器技能的掌握,它是培养人的教育,是培养审美、学习兴趣的教育,更是激发学生内在潜能的教育。竖笛本是一件难于掌握的乐器,但是通过这一系列的信息化手段辅助后,学生已经适应了这件乐器的学习,并且这些都是建立在他们有兴趣、愿意学基础之上的。信息化手段融入竖笛教学后,不但让学生对竖笛的学习更加有兴趣,而且提升了学生的吹奏水平。

参考文献:

[1]王国安、吴斌主编《音乐课程标准解读》 [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年

[2]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 [C]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年版

[3]刘和海等编著《信息技术时代的中小学教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2008年

课题名称    基于信息化背景下的校本课程竖笛的教学研究 

编号13059

姓名:赵莹

性别:女

民族:汉

出生年月:1984.8.7

籍贯:天津

学历:硕士

职称:一级

研究方向:音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