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三维动脉自旋标记脑灌注成像在多系统萎缩C型患者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2
/ 2

磁共振三维动脉自旋标记脑灌注成像在多系统萎缩C型患者中的应用

张晓燕

淄博市张店区中医院(255022)

【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脑灌注成像在多系统萎缩(MSA)C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9年7月到2021年7月作为入院时间,将40例我院收治的MSA-C型患者作为试验组,将同时期40名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对其实施磁共振3D-ASL检查,对研究对象的双侧小脑中脚、小脑下脚、小脑半球的全脑灌注血流量(CBF)值情况进行观察。结果:试验组的双侧小脑中脚、小脑下脚、小脑半球的CBF值均明显较低,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的差异性(P<0.05)。结论:磁共振三维动脉自旋标记脑灌注成像在多系统萎缩C型患者中的应用具有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磁共振三维动脉自旋标记;脑灌注成像;多系统萎缩C型

    多系统萎缩疾病在临床中较为罕见,具有发展迅速的特点,会对锥体外系、锥体系、小脑、自主神经系统等部位形成较大的累及,其中MSA-C型患者患者数量较多。对于常规的MRI检查方式而言,其诊断效果欠佳[1]。目前临床中开始采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及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进行检查,但对于MSA脑血流量的报道则较少[2]。近年来医生开始采用磁共振三维动脉自旋标记脑灌注成像技术进行检查,无需注射对比剂,具有无创、简便、快速等特点[3]。本研究将探讨磁共振三维动脉自旋标记脑灌注成像在多系统萎缩C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9年7月到2021年7月作为入院时间,将40例我院收治的MSA-C型患者作为试验组,将同时期40名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对照组中男27名,女13名,年龄的平均值为(57.5±0.9)岁;试验组中男28例,女12例,年龄的平均值为(57.9±1.1)岁。

1.2纳入标准:①试验组均为MSA-C型患者;②所有研究对象均自愿加入本研究,且均同意研究使用的检查方案。

1.3排除标准:①存在脑血管疾病;②患有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

1.4方法

检查方法。选择GE Discovery MR 750 3.0T扫描仪与8通道头颈联合线圈。扫描序列选择T1-FLAIR与3D-ASL。T1-FLAIR扫描参数设置如下:TR设定为2250ms,TE设定为24ms,层厚设定为3.0mm,层数设定为46,视野设定为24cm*24cm,矩阵设定为288*192,激励次数设定为1,带宽设定为41.67kHz,扫描时间为2min55s;3D-ASL扫描参数设置如下:采用标记后延迟时间设定为2.0s,PLD2.0s扫描参数设置如下:TR5003设定为ms,TE11.1设定为ms,层厚设定为3.0mm,层数设定为46,矩阵设定为512*8,激励次数为3次,带宽设定为62.5kHz,扫描时间为4min50s。由专业人员对3D-ASL原始图像进行处理,在CBF图上分别脑桥区域及双侧小脑中脚、小脑下脚、小脑半球选取感兴趣区(ROI),测得CBF值。

1.5观察指标

研究对象的双侧小脑中脚、小脑下脚、小脑半球的CBF值情况。

1.6统计学处理

导入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的形式表示,计数资料以率(%)的形式表示,分别使用t与x2方式进行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研究对象的双侧小脑中脚、小脑下脚、小脑半球的CBF值比较

试验组的双侧小脑中脚、小脑下脚、小脑半球的CBF值均明显较低,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的差异性(P<0.05),见表1。

表 1 研究对象的双侧小脑中脚、小脑下脚、小脑半球的CBF值比较[ml/(100g·min)]

组别

小脑中脚

小脑下脚

小脑半球

左侧

右侧

左侧

右侧

左侧

右侧

对照组(n=40)

40.59±5.73

39.82±5.54

49.26±9.61

48.97±9.36

48.21±10.49

49.19±10.23

试验组(n=40)

35.65±7.35

35.13±5.18

35.25±9.97

35.78±8.13

34.93±10.08

34.75±10.31

t

3.352

3.911

6.399

6.729

5.773

6.288

P

0.001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3.讨论

MSA是一种少突胶质细胞α-突触核蛋白病,通过观察可知,该疾病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相比于MSA-P型,MSA-C型的发病年龄更低[4]。目前医生主要依据典型的临床表现与影像学改变情况对MSA实施诊断及分型。T2WI上脑桥十字形增高影、壳核尾部低信号伴外侧缘裂隙状高信号以及壳核、脑桥、小脑萎缩等是常用于MSA诊断的颅脑MRI征象[5]。但目前国内外较少对该疾病的脑血流灌注改变情况进行报道。在本研究中,医生使用3D-ASL脑灌注成像技术对MSA-C型患者的全脑血流改变情况进行观察分析,有效的明确了MSA-C型患者脑血流减低的主要脑区,进而获得了较为敏感的影像学指标

[6]

通过本研究的结果可知,试验组的双侧小脑中脚、小脑下脚、小脑半球的CBF值均明显较低,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的差异性(P<0.05),由此可知MSA-C型患者CBF减少区域主要位于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的后循环区域,而并未对其他部分产生较大影响,与MSA-C型的α-突触核蛋白侵犯神经病理改变区域一致,即小脑、小脑中脚、桥脑萎缩。推测在MSA-C型患者中,由于多种因素导致特定的后循环区域脑血流灌注减低,从而诱使α-突触核蛋白早期沉淀于小脑及脑干区域,在少突胶质细胞胞质内折叠并形成包涵体,诱发氧化应激反应,并导致胶质神经元细胞髓鞘发生变性、脱失等不良情况,最终发生脑萎缩。然而本研究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①样本容量较少;②选用不同PLD时间可能会更加深入的明确MSA脑血流改变情况,考虑到患者的检查时间,本研究仅设定常规的PLD2.0s进行分析。面对上述问题,需进一步扩大样本容量,并且采用不同PLD时间分析脑血流差异,从而有效的提升检测的准确性。

综上所述,本研究认为磁共振三维动脉自旋标记脑灌注成像在多系统萎缩C型患者中的应用具有良好的效果,可作为首选的检测方式。

参考文献:

[1]黄泽春,汪文胜,成丽娜,谢甜甜,李松涛,欧阳兵,颜刘清,陈楷哲.三维动脉自旋标记脑血流灌注加权成像在交叉性小脑神经机能联系不能的应用价值[J].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2015,24(02):108-112.

[2]郝敬波,鹿彩銮,时宏娟,等.多模式磁共振灌注技术在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流灌注状态诊断中的应用[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15,23(06):14-19.

[3]张秋奂,王伟新,刘明,陈云翔,李春龙,王志群.磁共振三维动脉自旋标记脑灌注成像在多系统萎缩C型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20,28(01):12-16.

[4]YU Li-bo,XU Guang-ling.三维动脉自旋标记全脑灌注成像技术在脑胶质瘤术前分级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装备,2019,16(07):72-75.

[5]张瑞平,蔡舟波,黄飞文,等.磁共振3D-ASL灌注成像技术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9,28(11):2446-2447,2451.

[6]董晓军,管海辰,易文中,邵玺.3.0T磁共振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技术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的临床应用研究[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9,28(06):1290-1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