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化视角下提升小学生数学空间观念的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3
/ 2

基于信息化视角下提升小学生数学空间观念的策略

钟群

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区实验小学,江西 萍乡337000

摘要: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核心识字能力的主要时期,空间观念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所需的核心之一。空间是我们生活的真正相关性,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或多或少地在处理空间,小学正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主要阶段。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在信息时代发展小学生的数学空间观念,以提高他们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信息化;小学生;数学空间观念;策略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正确运用信息技术,可以以适形的方式呈现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知觉。数学课程涉及更多的几何学知识,小学生学习时往往会感到困难。为此,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创造形象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形成良好的认知体验,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形成良好的空间观念。

一、通过直观呈现,引导学生仔细观察

在数学课堂上,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可以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板上的问题和图纸相比,利用信息技术提供的内容更加清晰和标准化,可以识别不同颜色的数字,学生可以更方便地查看它。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绘图软件中的丰富功能实现旋转,放大,变形等多种操作,这是传统课堂模式无法完成的。因此,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更好地适应数学教学的需要,为学生带来卓越的视觉体验。在此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使他们坚定地掌握相关知识。例如在教学“观察物体”一课的时候,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是让来自不同方向的学生识别一组正方形或长方体的位置和形状,但由于小学生空间较弱思维能力,学习时遇到一些困难,并且很难根据观察推测准确的信息。利用信息技术,我们可以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使用三维图形软件生成几种不同的方形和长方体形状叠加模型,然后使用旋转工具将它们呈现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从各个角度观察它们,从而允许学生形成立体感知并改善其空间感知。

二、树立形体特征,建立空间观念

在小学数学学习中,最常用的空间观念是几何学教学,轴对计数,形状表示等等。在几何教学中,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将学生确立为课堂的主要学科,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因此,在实践数学教学中,教师多采用多媒体教学,既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将自己的教学质量提升到另一个层次。在多媒体的帮助下,学生可以更好地建立形状特征,更直观地看到形状特征与形状大小之间的关系,从而逐渐形成空间观念。

例如,比如教师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时候,教老师可以为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如:将边长为4厘米的正方形表面涂成绿色方块后,将绿色方块分成体积为1立方厘米的小块方块后,可以分成多少方块?分开的绿色表面每个几片?有一面绿色而没有?在提出这个问题时,考虑到学生的空间感知在一定程度上处于发展阶段,或者基于对具体形象的依赖,教师首先难以回答这些问题。因此,教师应利用多媒体课程软件,为学生制作一个切割,旋转,拾取的动态过程,让学生一目了然,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动态演示,深入认知立体图形

在小学高年级,它参与了一些三维立体图形的学习,如圆柱,圆锥体,长方体等,与二维图形相比,这些知识难度更大,并且它也放置对学生对空间感知的要求很高。特别是在解释相关表面积的公式时,体积的公式,需要很多时间给老师,效率通常相对较低。为此,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动态展示,规范化移动,让学生通过观看快速清晰地掌握相关知识。例如在教学“圆柱与圆锥”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动画演示两个立体图形的拆分与组合过程,通过观看视频,学生很快就能理解圆柱是由长方形与两个相同的圆形组成,而圆锥是由扇形与圆形组成,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清晰地理解图形的结构,可以更加轻松地理解和掌握表面积、体积等公式,自身的空间观念也可以得到很好的提升。

四、引导实践,拓展数学空间思维

交互性是信息学教学的一大特点,通过适当的设计,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有效地与信息技术和资源互动,使学生能够产生更深的学习体验。在信息学教学中,除了教师使用信息设备进行显示外,还可以引导学生进入计算机教室,让他们进行自主操作,参与实践,加强数学知识的掌握。例如在教学“图形的运动”一课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计算机教学教学,结合一些图片来解释基本知识,如叶子,脸部等属于对称人物,轮胎汽车,摩天大楼轮等属于旋转运动等上。然后指示学生打开绘图软件,教导他们使用基本工具自己创建一些图形的方法,并通过对称拼接,复制平移,复制旋转等一目了然地看到将呈现哪些图案。通过这种实践操作,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使他们积极思考和发现,在增强知识理解的同时实现空间思维能力的有效发展。

五、运用小组合作,强化空间观念

在小学数学课上,大多数教师以小组的形式教学生,让他们在课堂上进行小组讨论,让一些较困难的知识点得到答案,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因为在小组讨论的时候,学生能够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和弱点,从而弥补他们并共同取得进展。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核心素养的视角下培养学生的空间感知能力,可以极大地运用团体的形式,使学生在沟通中实现思维的碰撞。教师作为课堂领导者,需要及时指导和规范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促进学生在群体学习中实现空间观念的目的。

举个例子,例如,在学习《探索图形》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小组讨论、小组合作的教学中完成数学知识的学习,在小组中加强学生对图形的特征理解以及掌握,还可以进一步的了解图形,促进学生空间觀念的想象力,无形之中空间观念也能得到提升。在学生了解了图形的概念之后,教师可以利用教学工具制作出大概的图形,然后再通过测量和观察总结出图形的特点。如此一来,学生们在小组中进行思想碰撞,会更加深刻的理解这一部分的知识。

总之,空间观念是小学数学核心识字的重要内涵,教师需要将其作为一个重要目标融入日常教学。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适当引入信息技术,充分发挥信息学教学的优势,运用丰富的技术手段,完善数学教学形式,构建直观,互动,动态的数学课堂,使数学过程学习更直观的形象。适应小学认知学习规律,加强空间观念的培养,促进小学数学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孙晓平, 李雪丽. 深度融合信息技术 发展学生空间观念[J]. 成功, 2021(9):3.

[2]庞娟娟. 小学数学空间观念培养的教学案例探析[J]. 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2021(03):70-71.

[3]卜祥蕾. 信息技术支持下小学数学“空间观念”培养策略的实证研究[D]. 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