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美学三原则角度下许渊冲英译《蜀道难》韵律翻译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3
/ 3

翻译美学三原则角度下许渊冲英译《蜀道难》韵律翻译研究

张晨玥

西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摘要:本文以李白的《蜀道难》为例,在翻译美学三原则的角度下,对许渊冲的英译本进行赏析,从《蜀道难》的韵律特点和许渊冲的对应韵律翻译策略进行分析。

关键词:“三美论” 诗词翻译 韵律 许渊冲 李白

  1. 引言

《蜀道难》是我国唐代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蜀道难》是汉乐府的旧题,大部分以五言或七言为正格,早在唐代之前就出现过很多诗人以《蜀道难》为题创作的乐府诗,但大部分作品内容空洞刻板。李白的《蜀道难》是对乐府诗的大胆创新、打破陈规,在其内容、诗篇结构格式等方面都有所突破,用杂言取代传统写作的七言诗格式。李白通过使用浪漫主义的手法,展开天马行空的想象,艺术地再现了蜀道峥嵘崎岖的磅礴气势,以此歌咏蜀地山川的壮丽雄伟,充分展示了李白的浪漫主义气质和祖国自然山水风光的赞美与热爱之情。

全诗篇幅短小精悍,但内容充实完整,结构清晰紧凑。一方面展现了李白别出心裁的遣词造句水平,另一方面李白通过独特的结构安排,使得全文整体紧凑,联系紧密,表现出恢宏壮阔的蜀地气势。《蜀道难》一文中错落有致的句式、富有音韵美的语句及想象、用典、夸张等手法,令世人不禁赞叹李白的天才创作才能。

  1. 原文韵律特点赏析

开篇以“噫吁嚱”感叹词开题,“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一句在全文出现了三次,全诗反复咏叹,如江海波澜,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危乎高哉”直接抒情,感慨蜀道高耸崎岖,“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运用夸张的手法,感叹蜀道之难。文中再次出现“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感叹蜀道难以攀爬,令人畏惧,写出李白的出行路之难,更写出蜀道之旅的孤寂悲凉。结尾三次咏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在全文的最后用本句概括了蜀道剑阁的险峻和战争的惨烈,咏叹了治理蜀地之难。三次咏叹在全文中循环反复,不仅有利于表现李白的忧国忧民之情,而且使读者诵读时旋律更优美。

长短句错落是本文的一大特色,而长短句的安排也是李白抒发情感的需要。长句主要集中在前半部分,其所表现的是蜀道的险峻以及气势的宏伟壮阔,诗歌的后半部分都用到四字短句来写剑阁之险,句式变换是为了舒缓作者紧张惊恐的情绪。多样的句式与此起彼伏的情感变化融为一体,形成富有节奏与韵律的美妙的乐曲,读起来抑扬顿挫, 宛如天籁之音。其句式变换多样,长短不一,给文章增色不少。

全诗骈散结合,不但多用单行的散句,更引散文化的语言入诗,使句式更加复杂多样。全篇句式最少是三言,最多可达十一言,不同句式转换频繁。“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三言、四言、五言、七言、八言、九言、十一言句式复杂多样。而“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句式整齐,于散中增加诗歌的整齐之美。全诗短句字简意深、铿锵有力,长句开阖纵横、语意繁复,长短、骈散结合,读起来抑扬顿挫,灵活多变的诗句间激发出诗人李白的忧国忧民之情,富有音乐美感,扣人心弦。

全诗音韵和谐、转韵灵活,具有一种自然流畅的音乐之美。平仄交换的转韵方式,灵活多变,而且不同的韵表达的情感也不同,这主要与诗人的抒情需 要相结合,所以朗读时注意把握换韵时作者情感的转换与变化。

全诗平仄错落、音韵流转,要么低吟浅唱,要么一路高歌,转韵不拘一格,句式长短错落,意象浪漫壮丽,情感跌宕起伏,完美融合奏出余音绕梁般的绝响,节奏旋律回旋激荡,富有气势与骨力之美,更是奠定了李白不可逾越的浪漫主义诗仙地位。

  1. 译文分析

3.1翻译理论“三美论”

鲁迅早在 《汉文学史纲要》一书的第一篇《自文字至文章》中提出关于中国文学创作的“三美”理论,即:“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

我国著名翻译家许渊冲从鲁迅的文学创作“三美”理论进行移植,从而形成了翻译的“三美论”。意美,指译诗要和原诗保持同样的意义,以意动人,再现原文的意境美,比如象征义、双关义、深 层义、言外义等;音美,指译诗要和原诗保持同样悦耳的韵律,如平仄、节奏、双声、叠韵、押韵等;形美,译诗要和原诗保持同样的形式,如长短、对仗等。翻译时不仅要传达出诗的原意,同时也要传递出原诗的韵味和魅力。“三美论”翻译诗歌需以“不失真”为基础,追求“三美”必须建立在“求真”之上。“求真”是基本要求,“求美”是最高标准,二者并不互相矛盾,如果在二者不能兼得时,只能在不失真的基础上,尽力传达原诗的美。

此外,许渊冲重视翻译诗歌的“再创作”,即“以创补失”从而再次获得诗歌翻译过程中失去的东西。后来,他又补充说明“三美”之间的关系:“意美是最重要的,音美是次要的, 形美是更次要的。”“三美”缺一不可,相辅相成,并且是互相制约的。许渊冲先生提倡用“三美”原则来指导译诗,并且在翻译实践中尽可能贯彻自己的翻译标准。

3.2翻译策略之韵律分析

许渊冲在音韵层面翻译策略,主要有三种方法:头韵、尾韵、破格。

首先是头韵的使用,比如:

举例1:Oho! Behold! How steep! How high!

举例2:Along the cliffs a rocky path was hacked then.

Above stand peaks too high for the sun to pass o’er.

这样的翻译可以增强译文的节奏感,保留诗歌应有的音乐感、美感。

其次是尾韵的使用。 尾韵的使用在许渊冲《蜀道难》的英译本中比比皆是,比如:

举例1:There’s a bird track o’er Great White Mountain to the west,

Which cuts through Mountain Eyebrows by the crest.

举例2:Even the Golden Crane can’t fly across;

How to climb over, gibbons are at a loss.

What tortuous mountain path Green Mud Ridge faces!

Around the top we turn nine turns each hundred paces.

举例3:And hear home-going cuckoos weep

Beneath the moon in mountains deep?

The road to Shu is harder than to climb the sky,

On hearing this, your cheeks would lose their rosy dye.

Between the sky and peaks there is not a foot’s space,

And ancient pines hang, head down, from the cliff’s surface.

举例4:And cataracts and torrents dash on boulders under,

Roaring like thousands of echoes of thunder.

许渊冲先生是格律体诗的代表人物。他提出美学三原则后,在英译诗歌的过程中,极力以身践行,以达到译文意美、音美、形美的效果。在《蜀道难》的英译过程中,为了实现音美, 通过使用头韵尾韵的手法,增强译本的节奏感和音乐感,使读者朗读起来朗朗上口,突出蜀道之难,蜀道难以攀爬、气势磅礴,将蜀道壮阔巍峨的风光栩栩如生地描绘在读者的眼前。

第三是破格结构的使用。破格(anacoluthon)是指同一句子中结构前后不一致或不连贯,词汇、句式、语法的使用跳跃、不连贯、缺乏内在逻辑性。虽然破格不符合严格的语法标准,但是可以体现作者思想的跳跃灵动。因此,破格广泛应用于诗歌、戏剧、戏剧独白中,用于表达意识流写作。

许渊冲抓住了《蜀道难》原文长短句结合的写作手法,句式变化多样、长短不一的特点,相应采取了破格结构翻译此诗。 比如:

So dangerously these places are,

Alas! Why should you come here from afar?

Man-eating tigers at day-break

And at dusk blood-sucking long snake.

为了押韵,许渊冲对语序进行了重新调整,侧重追求“音美”,强调英译译文的音韵和谐动听。虽然打破传统语法规则,但是并不影响诗歌主题的表达和读者的理解。调整后的语序音韵和谐,给读者带来音乐美、韵律美,增强节奏感、感染力。

  1. 结语

许渊冲翻译《蜀道难》时践行“三美论”,保留原文的音韵,采用头韵和尾韵的翻译策略,增强诗歌节奏感和艺术感染力。在翻译实践活动中,特别是文学翻译、诗歌翻译中,广大翻译工作者同样可以使用“三美论” 指导翻译实践,使译文达到“意美、音美、形美”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许渊冲.翻译的艺术[M].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2006.

[2]许渊冲.唐诗三百首.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6.9

[3]宋茁.李白《蜀道难》两个译本比较[J].文教资料,2016(27):3-4+24.

[4]张庆辉,李鸿斌,范成功.从巴斯奈特文化翻译理论分析唐诗英译的文化策略——以李白《蜀道难》两译本为例[J].海外英语,2018(07):163-164.

[5]张智中.许渊冲与翻译艺术.湖北教育出版社,2006(5).

[6]鲁迅.汉文学史纲要.人民文学出版社,2021.

[7]宫立华.《蜀道难》中的“三美”[J].中学语文教学,2020(05):52-54.

[8]陈露.许渊冲“三美论”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研究[J].海外英语,2021(21):34-35.

作者简介:张晨玥(1998-),山东济南人,硕士,中国翻译协会会员,研究方向:翻译理论及实践,跨文化交际,英语口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