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双减”实施家校合作育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4
/ 2

推进“双减”实施家校合作育人

苏,松

贵州省盘州市保田镇保田中学  贵州  盘州  553599

摘要:近年来我国社会发展迅速,教育体系不断完善。在“双减”背景下,不仅要注重加强学校教育质量,规范校外培训机构,更要关注到家校合作的重要性。“双减”视域下,开展家校合作能够解决家校矛盾冲突;构建良好教育生态;共创和谐美好社会。家校合作,是指家庭和学校两大主体相互交流、相互配合,共同参与学生的成长过程以及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的教育活动。随着当今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家庭教育作为整个教育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结构要素,愈发凸显出其对于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家庭和学校作为学生教育成长过程中的两大主体,必须发挥出各自的优势,通过有效对话沟通与互动,进而促进各种优质教育资源流动共享,带动社会各要素参与学生教育中来,整合多方力量形成一股有效且强劲的教育合力,为学生的成长构建出健康良好的环境,才能使每个学生自由生长、充分发展。

关键词:“双减”政策;家校合作;育人

引言

家校合作理念源于美国,我国对家校合作的研究在上个世纪80年逐步走上正轨,并日益受到重视,为我国教育的整体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在新的教育背景下,家校合作实践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双减”政策要求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这一政策是素质教育的落地之举。然而,应试教育理念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以德育人的发展本质。当下,对教育现状进行纠偏需充分发挥学校主阵地的作用,同时加强家庭教育的辅助作用,形成家校合力,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双减”背景下家校合作的价值意义

1.1减少问题诘难,解决家校矛盾冲突

虽然说家庭和学校在学生教育培养上的根本目的性基本是基本一致的,但是由于双方的教育资源不均等,教育理念存在偏差,因此会导致家校双方就学生的培养问题上存在矛盾和冲突。例如家长和班主任就学生的学习生活方面引起矛盾,抑或是家长微信群爆出这样或那样的冲突,此类事件屡见不鲜。当孩子在学校遇到问题,很多家长们对老师首发诘难,认为自己平时工作繁忙,无暇照管孩子,教育的事情应当全权由学校和老师负责,然而自身却缺乏对孩子的教导和关心;同样地,教师认为家长们不理解不支持自己的工作,没有与学校形成配合,从而深感责任重大,然而自身却缺乏与家长深入地交流沟通。只有当家庭和学校形成一种良性互动,表现为积极的互赖类型,才能协商解决好两者在学生教育问题上的矛盾,减少问题诘难,以培养学生成人成才为终极目标,发挥出1+1>2的教育力量。

1.2顺应时代要求,构建良好教育生态

随着《意见》的正式官宣,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为响应国家号召,纷纷出台相关政策规定并高效落实,致力于改变教育功利化、短视化的局面,合理规划学生的课业负担,减轻家长的教育焦虑,缓解家庭的教育经济和精力支出,规范管理校外培训机构,提升公立学校的制度化主体地位,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20世纪90年代,家校合作的理念在我国开始逐渐得到重视并得到进一步推广,近年来尤其得到广泛关注,随着家庭的教育代理权不断收回,家庭教育的地位日益攀升。在如今教育时代背景下,我们要为每个孩子构建一个良好健康的教育生态环境,坚持教育的公益属性,不仅要注重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引导校外培训机构正确转型,还应当将家庭教育、家校合作提到制度化层面来,提升家庭教育的地位。想要改变如今过度追求分数、追求升学的局面,不但需要颁布政策予以强制执行,更需要每个家庭、每位家长改变自身的想法和意识,看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这样才能多维度全方位地为孩子们的成长建设一个健康良好的教育生态和社会环境。由于校长和教师是具有专业教育素养和知识的人群,比起家长,他们更加懂得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以及途径方法,因此,如果能够将家长群体的教育观念提升到这一水平,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为家校合作扫除不少障碍,从而促进每个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2“双减”背景下家校合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学校和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主阵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都是历史发展的产物,二者在教育的目的、出发点等诸多方面具有一致性,同时又存在较大差异。尤其是处于教育变革的关键时期,认知上的差异导致家校合作中面临许多新的问题。

2.1家庭教育对学校教育“过度依赖”

“双减”的目的在于让教育回归本质、返回本真、回归学校,作为家长和学校不仅要明确教育未来的发展趋势,还要通力协作。从现实情况来看,很多家长对究竟什么是家庭教育认识不清,对家长作为家庭教育主体责任人的理解也不到位。有家长认为,自己辛苦挣钱供养孩子,已经尽到了家长的义务,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再做更多,对孩子实施教育是学校和老师的事情。“双减”政策一出,部分家长欢呼雀跃,终于把孩子交给了学校,将本应家庭承担的教育责任完全寄放在学校和老师身上,简单的认为“只要老师教得好,孩子就能学得棒”,家长只需静待花开。须知,静待花开是竭尽全力以后的不强求,而不是两手一摊的无作为。这种简单的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合二为一,完全“唯学校是从”,忽视了孩子个性化的成长需求,极大的削弱了家庭教育的作用。

2.2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交流延迟”

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家校之间沟通的途径已经从传统的“家访式”走向了现代的“网络式”,但沟通的有效性值得商榷。尤其随着课后延时服务的推行,加之身处后疫情时代,我们不难发现,家长与老师之间就孩子的教育问题而展开的面对面的交流机会越来越少了,家长很难得到学校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教育和指导,这些问题也为家校合作带来了新的困扰,甚至是家长对学校教育行为的不理解、不支持,这都成为“双减”政策落地、落实的阻碍。

3让家校合作回归育人本质的对策

3.1提高认识,充分关爱孩子

“未来所需要的并非是成堆的知识分子,而是大量受过教育的人——会感觉、会行动也会思考的人。”作为孩子成长中的关键人物,家长和教师应将孩子作为关爱的对象,为其成人做出努力。要教育孩子成人,就不应该只是强调分数,不要试图将他们倒进打好的模具里,也不要期望他们去完成家长的愿望和梦想。家长和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孩子自身的需要和特点,引导孩子发挥自己的特长,成就孩子自己的梦想。

3.2加强沟通,协调步调

沟通是家校双方达成共识,建立良好信任关系的重要途径。建立和完善家校沟通机制,保障家校沟通的顺畅,有助于家校分歧的尽早凸显,便于及时妥善处理,防止矛盾升级。学校可以主动采取必要的校务公开,让家长了解学校的管理措施、教育方法和教学进度等。比如,可以开放校长信箱、校长热线等,随时听取家长的建议和反馈,让家长随时咨询和参与学校相关事务,减少分歧;可以经常开办“家长开放日”,与家长进行面对面交谈,以便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形成良好的家校合作氛围。针对有些家长的教育理念缺乏、教育方法不当、能力不足等问题,学校还可以开展线上、线下的培训,缩小家校中育儿理念的差异,达成育人观念的共识。另外,教师也应加强自身素养,强化沟通的艺术,在日常工作中及时主动地与家长联系,为家庭教育献计献策,营造和谐的家校合作氛围。

结语

“双减”视域下家校协同育人,是落实“双减”政策的必答题、推进协同育人共同体建设的思考题、创新家校合作的案例题。在当前深入落实《意见》、全面推进“双减”政策落地的进程中,我们有着加强家校合作、构建教育良好生态的愿景。

参考文献

[1]EpsteinJL,SheldonSB.学校、家庭和社区合作伙伴:行动手册[M].吴重涵,等,译.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13.

[2]马忠虎.家校合作[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3]宋玮.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结合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J].

教育与职业,200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