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类大学生管理思路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5
/ 2

艺术类大学生管理思路探析

周孟岑

武汉纺织大学 湖北武汉 437500

摘要:学生管理工作在学校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涉足于政治领域与科学管理方面。随着社会飞速发展,艺术类学生报考逐年增长,而院校也逐年扩大招生规模,致使艺术类学生管理工作难度也持续增大。因此,本文根据目前艺术类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管理制度缺乏创新、学生自制能力较差以及评估制度不够完善问题,提出相应解决思路来完善艺术类大学生管理工作。

关键词:艺术类学生;学生管理;困境;对策

艺术类大学生管理工作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作,同时具备管理方式较多以及多方面内容的特点[1]。艺术类学生教育理念与方式、生活行为以及身心方面均不同于普通类学生,致使艺术类学生具有较为鲜明个性特征以及独特思想方式[2]。所以院校以及管理者须根据艺术类学生实际需要,制定内容多样化以及全方面管理制度,从而提高院校对于艺术类大学生管理工作有效性以及自身工作质量。

一、艺术类大学生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制度缺乏创新

多数院校学生管理模式并未紧跟教育改革的脚步,对于学生管理依旧采用传统管理模式,即以教师为主体,对学生实施管控。在时代发展下,艺术类学生接触较多新兴事物,使学生更具有个性与独立思想[3]。而传统管理模式的缺点也逐渐显现,院校中管理人员根据自身多年管理经验对学生进行管理,并未以学生的特殊性为依据,没有将学生作为主体。学生与管理人员之间也缺乏一定的沟通与交流,学生的身心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

(二)学生自制能力较差

艺术类大学生多数家庭条件较好,且有较强的个性意识,不愿受到外界束缚,但较多学生缺乏自我管控能力。由于受到成长环境影响,部分艺术类大学生很难维持人际关系的发展,大多以自身为中心,缺乏对集体理念的认知[4]。多数艺术类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较差,极易受到外界因素干扰。原因在于处于大学阶段的学生心理方面处于发展关键期,且具备独立思考意识,但在事件处理以及管理能力的发展仍然有较大提升空间[5]。大学是充满竞争的场地,若学生无法正确面对竞争所带来的压力以及情绪,很可能会影响学生学习以及身心发展。

(三)评估制度不够完善

目前,多数院校并未完善甚至未构建相应管理工作评估制度,主要表现为:评价过程与评价结果分离、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未结合;管理主体考核业绩指标设置不健全。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在于,院校领导对学生管理工作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也有教师自身素质有待提高以及管理制度不健全。由此造成艺术类学生管理工作中缺少合理考评激励机制,极大地削弱了学生管理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最终造成学生管理效率低下。

二、艺术类大学生管理的思路探析

(一)完善学生管理制度

首先,院校要健全艺术类学生管理制度建设。管理者把制度作为管理基础,提高学生管理工作效率。一是要加强教师工作队伍建设。通过教师管理工作交流以及专题讲座等方式,提升教师队伍建设的管理能力与综合素质。二是要强化学生管理制度建设。建立健全“三会一课”制,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教育。同时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引导广大艺术类学生积极参与校园精神创建活动。通过健全艺术类学生的日常行为,生活和学习管理制度以及职业生涯规划,要求管理人员在对待学生问题的过程中要尊重学生,为学生提供发声以及执行管理平台,让学生增加自觉维护学生管理制度意识,进一步增强学生管理效果。其次,管理制度建设要彰显学生个性。艺术类学生具有明显个人意识并拥有不同兴趣爱好,对于艺术理解也大相径庭,因此在管理过程中应该根据学生个性特点对其进行分类式管理。管理工作要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为各类学生制定各种管理方法,让学生在大学学习以及生活期间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特性以及长处。最后,管理人员要与学生之间进行良好性交流。艺术类大学生思维方式较特殊,管理人员要“以人为本”,依据学生情况做出正向引导,树立学生正确价值理念,并将管理工作与学生专业知识进行有效融合,在促进管理工作机制有效进行,同时提升学生专业知识技能水平。

(二)提升学生专业综合素养

艺术类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教育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目前大学生素质提升教育的重要内容。对于艺术类大学生专业综合素养的提高,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要将学生行为养成作为教育重点。艺术类大学生入学后会对新环境较为陌生或存在不适应状态,院校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举办专业教育、心理教育、生活教育等内容的入学讲座,帮助学生了解院校情况来提高自身适应能力。管理者要不断鼓励学生明确自身目标,对自己的学习以及生活有合理规划,注重艺术类大学生情绪问题以及对于心理调节能力,构建友好型人际关系,提高自身抗压能力。其次要发挥专业技能导向作用。艺术类大学生对相关专业具有特殊情感,其注重自身专业水平提高,所以在专业知识学习过程中培养艺术类大学生求学精神。一方面,院校可以根据学生专业优势,创办有关于专业的校园活动,在活动中渗透优秀素质培养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另一方面,管理者带领学生参与相关专业技能团队,并参与校内及校外举办的活动或竞赛。实践经验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专业知识,同时培养学生创新性以及合作性,从被动管理型转为主动管理型。最后学生对于职业发展做好合理规划。院校以及管理者要引导学生对自己进行全面分析,深刻了解自身人生定位,将自身情况与需求进行结合,之后正确规划职业生涯。同时,管理者要培养学生正确看待求职结果,根据求职经验制定求职策略,积极面对求职失败,并增强自身抗压能力。由此看来,院校要正确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在做出积极引导时,必须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在学生个性发展同时,激发学生管理意识形成,逐步提升学生专业综合素养。

(三)制定合理化评估体系

首先,院校制定专业化评估标准。一是评估标准要与艺术类大学生管理工作目标定位进行结合,促进学生发展和提高专业综合素养。二是要体现院校对于艺术类学生管理工作特色,提高对于学生管理工作有效性。其次,院校要制定合格化考评体系。一方面根据艺术类学生管理者工作情况以及绩效制定考评体系,并设置激励体制,不断加强管理者工作考核标准,从而使学生管理工作更为规范化和合理化。另一方面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契合,细化评价执行标准,如要求管理人员对学生出勤率实施检查,管理者每月举行工作总结会议。通过对学生管理工作规则进行细化,增强管理者工作积极性,对学生管理工作进行不断探索与创新。最后,运用先进网络手段完善评估体系。先进网络技术可以促进艺术类学生管理工作有效进行,合理运用网络手段是提高管理工作水平的有效保障。目前,信息化技术迅速普及于各个院校,而艺术类大学生极具感染力与创造力,对于接受新兴信息化事物较快。因此,管理者应不断深入了解网络技术,利用各个高效平台完善评估体系,提高艺术类学生管理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张海霞.艺术类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现状与思考[J].商业文化,2021(36):134-135.

[2]姚建玉.基于“00后”艺术类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的高校教育管理对策分析[J].艺术科技,2019(10):62-64.

[3]韩晖.互联网背景下艺术院校学生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创新实践——评《互联网+时代高校学生管理模式的转变及创新》[J].中国科技论文,2021(9):1043-1045.

[4]季惠斌,于佳鑫.新时代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建设[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4):8-13.

[5]任博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生涯发展视角下的新思路[J].大连干部学刊,2022(4):53-59.周孟岑,1993.12.31,男,汉,湖北咸宁人,硕士研究生,武汉纺织大学助教

研究方向: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