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情境激发小学生音乐审美体验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6
/ 2

 借助情境激发小学生音乐审美体验

陈坤林

江西省吉安市峡江县罗田镇中心小学  331400

摘要:小学生的知觉较为发达,对身边事物的感受主要来自直接的接触。音乐课堂情境能将学生置于具体音乐场景中,增强学生对曲目相关事物的感受,培养学生多感官联动审美的能力,还能使学生明确审美对象,了解审美对象在曲目中的意蕴与作用,起到增强教学目的性的作用。本文从情境内容、创设方式、创设观念三个角度,阐述了当前小学音乐教学中创设课堂情境存在的问题及引领学生进行音乐审美体验的途径,为小学音乐教师开展情境教学提供思路。

关键词:课堂情境;小学音乐;审美体验;

一、小学音乐教学中创设课堂情境存在的问题

1.课堂情境内容混乱

课堂情境应当有丰富的内容作为支撑,以此激发小学生的探究欲望。但部分小学音乐教师在创设具体情境时,往往忽略了情境内容的重要性,对音乐情境的理解浮于表面,导致学生在结合情境探究音乐时找不到二者之间的衔接点。

2.对多媒体设备应用不到位

多媒体设备展现音乐的形式多样,能迅速激发小学生的兴趣,还能创设全方位的课堂情境,提升小学生品位音乐的能力。但是,不恰当使用多媒体工具可能产生相反的教学效果。许多教师在创设课堂情境时过度使用视频,导致视频动画占用了大量课堂时间,音乐鉴赏课逐渐演化成“动画鉴赏课”。这一现象的实质是小学音乐教师忽视了音乐教学本身,过度使用多媒体动画阐释音乐内涵。小学生容易被炫目的动画吸引,教师应调节使用动画的方式与频率,使教学回归到欣赏音乐本身。还有部分教师在音乐课堂上插入微课、慕课等新媒体视频补充课堂内容,却没有仔细筛选微课、慕课的内容,导致补充内容与教学内容关联不密切,或无法形成完整知识体系。学生鉴赏音乐的过程接触到过多零碎的信息点,整体能力得不到提升。

3.未充分渗透美育观念

美育是小学音乐教学较高层次的教学目标。部分小学音乐教师还没有形成对美育观念的正确认知。美育强调的是学生感受、鉴赏曲目内容、情感的能力,但部分教师将美育的概念狭隘化,将美育与基础音乐技能画上了等号,认为学生能够明确说出曲目的节奏、使用的乐器便算是拥有了鉴赏曲目的能力。这种错误的教学观念,导致小学音乐教师将大部分课时用于解释曲目的节奏,忽视了对曲目内涵、情感的教学。对此,教师应当明确学生掌握基础音乐技能的目的是进一步欣赏曲目、感受曲目内涵做铺垫,掌握基础技能只是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起点,而非最终目的。

二、在课堂情境中引领学生进行音乐审美体验的途径

1.展现情境逻辑,丰富审美体验

教师创设课堂情境时,应将不同的情境元素紧密联系。考虑到小学生理解能力较弱,教师应当适当使用标记,突出所设情境的主题。例如,在创设歌曲《我的祖国》的课堂情境时,教师要在不同情境图片中做出标记或选择重点突出的图片。同样是选择景物图,教师可选择图片中含有国旗、“中国”字样的景物图,使学生在观看图片的过程中逐渐明确本节课的教学主题。在展示历史人物图片时,教师可辅以文字适当介绍这些历史人物对祖国发展做出的贡献,展现这些人物的爱国情怀,突出“爱国”这一主题。在展示这些图片后,教师还要用恰当的方式将图片内容串联起来,如引导学生讨论自己见过的山河美景,或说一说自己熟知的历史人物及其历史事迹,最后进行总结:“这些美丽的景物都是祖国大地的一部分,没有强大的祖国,我们就不可能看到这些美丽的景物。而强大的祖国是历史人物凭借自己和集体的努力建设起来的。”由此,教师便成功将不同内容的素材串联起来,创设以“爱国”为主题的课堂情境。

在完成情境创设后,教师可引导学生以朗诵诗词的形式先读一读这一曲目的歌词,感受歌词表达的情感。当学生读到“国旗”时,教师在屏幕上展示国旗的图片;当学生读到“大地、小红云、蓝天”时,教师轮播景物的图片,带领学生结合图片理解歌词的寓意。学生看到大地、云、蓝天的图片时,会感受到宽广、辽阔的意境。此时,教师可升华该曲目的主题,再结合与建设祖国有关的历史故事,使学生感受祖国的伟大与繁荣富强。

2.创造性使用多媒体设备,增添音乐意蕴

如今,与小学音乐教学密切相关的多媒体设施、教学软件逐渐发展起来。许多音乐软件能够模拟不同乐器的声音,可以弥补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学资源不足的缺陷,丰富教学内容,帮助学生通过多样的乐器感受音乐的意蕴。例如,在教学歌曲《闪烁的小星》时,教师可先播放原版歌曲片段,营造静谧的氛围,使学生对歌曲氛围形成初步感知,然后播放钢琴、小提琴、二胡、大鼓、三味弦等不同音色的乐器演奏的《闪烁的小星》歌曲片段,让学生讨论哪一种乐器适合这一曲目。许多学生在听到用二胡、大鼓演奏的曲目片段时发出了笑声,这表明学生能够分辨出二胡、大鼓的音色并不适用于营造夏夜星空静谧的氛围。教师使用多媒体设备时,还要建立多媒体设备与现实教具之间的联系,如在用多媒体设备上的钢琴进行演奏后,再用音乐教室内的钢琴演奏相同片段,或让学生自己按一按钢琴键,感受不同音高给予听者的不同感受。此时,学生的关注点便从乐器的音色转移到了曲目的音高、旋律上。教师再借助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用同一乐器不同音段呈现的曲目片段的特点,让学生发现低音与高音都与《闪烁的小星》要营造的氛围不相符合。通过多次探究,学生能够感受到原曲在选择乐器、音阶方面的精妙之处。为提高学生对同一类曲目的感受能力,教师还可引入其他曲目进行对比教学。

3.建立音乐形象,培养审美能力

音乐形象呈现的是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教师可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具体事物建立音乐形象,在学生建立音乐形象的过程中创设相应的课堂情境。为满足新课程改革中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要求,教师应尊重学生对音乐的不同理解,如果学生建立的音乐形象只是与曲目塑造的形象略有不同,不应强迫学生修正其所建立的音乐形象与原曲目音乐形象的不同之处。部分学生在建立音乐形象的过程中,可能出现对曲目的错误理解,所建音乐形象与曲目音乐形象大相径庭。对此,教师应适当引导,纠正学生的错误理解。

 综上所述,由于小学生的具象思维能力发达,教师创设课堂情境,能给学生更完整的审美体验,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从而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应巧用多媒体设备,融合不同学科特点的课堂情境创建方法,不断丰富学生的音乐审美体验。

参考文献

[1] 金辉超.在音乐教学中抓住学生心理特点,有效进行情境创设[J].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新干线中),2016(01):41.

[2] 张顺华.创设有效情境,打造精品课堂:多媒体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合理应用[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5(06):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