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双减,提质增效——信息技术为小学数学教学助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6
/ 2

践行双减,提质增效——信息技术为小学数学教学助力

魏陆达

福建省漳浦县六鳌中心学校,福建省漳州市 363200

摘要:提质增效是信息技术融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根本需求和首要目标,在双减政策之下,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的教学融合更要突出对双减政策核心要求的落实,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供多元教学素材,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而在具体应用中则需要使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形式、方法进行多角度融合,并应当应用信息技术改变学生数学素养培养方式,目的是发挥信息技术在资源处理、展现方面的优势作用,落实双减政策核心理念。

关键词:双减;小学数学;信息技术;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学科的地位、知识价值和教育意义在较长一段时间之内影响了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思维,使其更加关注教学结果、教学方案,更加关注课上教学任务是否被落实,导致教学稍显枯燥和单一,学生对数学学科缺乏认知兴趣和想法,学生提高了数学成绩却没有提升学科素养和能力,这些是义务教育阶段各学科普遍存在的问题,而为了解决这一普遍问题,国家有关部门根据实际教学需求、教学难题出台了双减政策,目的就是用政策性文件引导包含小学数学教师在内义务教育阶段各学科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思维,转变其既定教学模式,使教育服务于学生成长,助力于教学模式改革。

一、信息技术应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落实双减的意义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双减政策中所提及的要将学生放在课堂主体地位之上其本质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其产生学习自主意识,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可以转变传统教学素材的展现方式,用音乐、视频等不同素材的融入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主动发现不同素材、身边资源与数学知识的联系,也可以借由如多媒体互动游戏的方式学习数学知识,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极大的调动和开发。

(二)提供多元教学素材

传统小学数学课堂上常用的素材包含直观数学工具、数学图形、教学PPT,素材呈现一定程度上的开发渠道局限性和展现形式局限性,而应用信息技术首先则能够引导教师利用网络资源,如网络图书馆、电子博物馆等挖掘与数学教学有关的素材,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其次则可以有意识让教师变形认知中的教学素材,如扫描平面图形,利用图形软件对其进行变形,让其自由活动。用多样素材既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又进一步激活其数学探究意识。

(三)提高课上教学质量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双减政策的核心要求,目的是以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满足家长对学生成长的期待,而信息技术可以直观展示知识,让学生透过数学现象发现数学规律,更能够创设学生较为喜爱的、感兴趣的数学情境,由情境问题引导思考方向,通过变形的整合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助力教师探索新颖的数学改革途径。

二、信息技术在双减小学数学课堂上的应用策略

(一)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的融合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整合主要是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和数学中的生活内容,让学生看到新例子、新角度,用该种例子与角度的变形激活学生的认知思维,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概念,更好掌握知识[1]

如在教学图形的运动相关内容时,学生如果仅是通过操作图形素材判断轴对称图形、发现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和规律,不仅容易操作失误,也较难理解本课的数学概念,影响后续的知识学习。教师则可以给学生先提供大量的生活素材图片,请学生先根据自己的理解找出其中的轴对称图形,再亲自操作软件,尝试折叠桥梁、房屋、树木,看与自己理解的轴对称图形概念和预期结果是否一致。在操作中会生成问题,教师再顺着学生的问题讲解本科知识的重难点,同样一边操作图形一边讲概念。再请学生第2次挑选素材进行操作,此次操作的重点是发现类似图形的规律。将知识与信息技术融入在一起,给了学生加深理解和记忆的机会,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生活观察能力。

(二)信息技术与教学形式的融合

传统的数学教学基本用讲授教学、PPT演示教学等形式完成,教学形式较为单一,信息技术应用停留在浅层次,而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形式在双减政策背景下的全新融合则是教师对本课教学内容进行梳理和排版,制作不同重点的微课视频,前期将微课以预习资源的方式提供给学生,学生学习微课,发现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记录问题;课上再从解决问题入手讲授新知识,提高教学效率[2]

如教师请学生学习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的预习微课内容,用预习记录表的方式对微课视频中的不同知识点进行筛选,更通过直观形象的彩色图形、条状物体精准展现知识。课上请学生一边对应微课视频一边结合自己的预习结果,分享自己的预习经验。教师在过程中穿插新知识,讲解部分内容,可以改变单纯讲授式教学模式,给学生更生动的体验;过程中也可以通过学生小组讨论、多媒体屏互动分享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数学想象能力和建模能力。

(三)信息技术与教学方法的融合

信息技术与小组讨论教学方法、项目式教学方法、情境式教学方法的融合可以避免一系列传统教学方法的既有缺点,发挥其特长和优势,使之更好的提高课上教学质量。同时也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媒介实现多样教学方法的交叉应用,帮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重难点内容。

如教学多边形面积知识之前可以先利用情境教学游戏请学生分别扮演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学生跟着教师的口令或者看多媒体上组合图形的图片,快速反应图片是由哪些具体图形组成的,表示不同图形的同学迅速分为一个小组,在视频、音乐、动画等的背景素材中活跃课堂气氛。教师再请组合小组思考怎样才能求解出该组合图形的面积,尝试利用几何画板推导不同解决方法,验证可行性,用多媒体模式丰富教学手段,带动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互动。

(四)信息技术与学生数学素养成才方式的融合

教师还应当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思维、实操能力和学科综合素养,如利用数学故事演讲等方式将圆的相关知识和数学文化结合在一起,前期请学生利用图形绘制、整理归纳等数学思维收集材料、分析材料,后期则通过团队合作写简单的故事文稿,共同制作合适的 PPT演讲材料,让学生既主动应用信息技术升级数学能力,又看到数学知识与信息技术之间的关系,培养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3]

结束语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以及对学生学科素养培养角度方面的多元融合符合双减政策对义务教育阶段教学改革的要求,也可以更好落实一系列要求。教师在应用信息技术时要能够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习惯和学习基础出发,做到对学习主动意识的调动,从而更好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升级学生的综合数学思维与能力。

参考文献:

[1] 马新妮.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提质增效的可行措施[J]. 新一代:理论版, 2021(17):2.

[2] 徐燕. 让信息技术助力小学数学教学[J]. 江西教育, 2021(15):1.

[3] 王菁菁.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助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J]. 教育界, 2021(33):46-47.

作者简介:魏陆达(1971.7-),男,汉,福建漳州人,大专毕业,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

邮寄地址: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六鳌中心学校,魏陆达,13599698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