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程环境简析乡村小学教育管理创新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8
/ 2

基于新课程环境简析乡村小学教育管理创新实践

陆永龙

广西百色市德保县敬德镇扶平中心校       533715

摘要: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提出与落实,乡村地区教育工作愈发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如何以新课标为导向,进一步提升乡村小学的教育管理质量和水平是现阶段乡村地区教育部门及小学校重点思考的问题。本文在简要分析乡村小学教育管理工作主要困境的基础上,探究总结具体的创新实践路径,以期促进我国乡村小学教育管理质量、水平的提升,使乡村小学教育教学工作更加符合新课标的要求,为乡村儿童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关键词:新课程;乡村小学;教育管理

作为我国义务教育的重要环节,小学教育是传授基础知识,培养学习习惯,塑造正向观念的关键性教育阶段,对于青少年的学习成长和身心健康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然而,对于乡村地区小学而言,受多种因素的限制,其教育管理理念和方法普遍存在一定的落后性,难以满足新课标的教育教学要求,从而一定程度上影响实际教学质量。基于此,为更好地满足新课标教学要求,进一步提升乡村小学教育教学质量,最大限度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在深入分析现阶段乡村小学教育管理工作困境的基础上,探究总结行之有效教育管理创新路径具有极为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乡村小学教育管理面临的困境

(一)责任不够明确

受社会发展和政策制度等因素的影响,近几年我国乡村地区的生育率不断下降,小学适龄人口显著减少,使得很多乡村小学都呈现出学生寥寥无几的现象。此背景下,大部分乡村地区会通过学校合并或设立中心学校的方式来实现统一化管理。然而从实际实施情况来看,合并后普遍存在教学资源配置不合理、教育管理责任明确等问题,从而一定程度上影响教育管理的实效性。

(二)资源不够充足

对于地理位置偏远、经济发展落后的乡村地区而言,教育资源匮乏是教育管理工作面临的最主要困境,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财力物力方面的匮乏。因当地经济水平相对较低,所以政府在教育方面的可用资金极为有限,从而导致教学环境、教学设备存在明显的落后性,难以满足新时期的教学要求;另一个是师资力量上的匮乏[1]。受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因素的影响,乡村地区教师引进和培养工作具有很大的难度,很多学校都存在教师身兼多职、教师教育理念和方法长期得不到更新等现象,从而严重影响小学教学质量和水平。

(三)理念不够先进

导致乡村地区教育教学理念不够先进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首先,受地理位置、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信息传播渠道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外界先进教育理念很难及时、快速地传入乡村地区;其次,受教学资源、环境条件、师资力量等因素的限制,很多先进的教育理念在乡村地区难以得到有效应用。

二、新课程环境下乡村小学教育管理创新实践的有效路径

(一)创新管理模式,明确管理责任

作为九年义务教育的一个整体,小学和初中在教育管理方面应时实现一体化管理,以此更好地解决小学教育与初中教育的衔接问题。目前,我国大部分乡村地区均采用“乡镇设立一所初中学校,所辖范围内各个乡村自行设立小学,由县级教育部门管理初中,由乡镇教育部门管理小学或由初中管理小学”的教育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在本质上将小学当做初中的附属部分,而忽视了小学教育的独立性以及其应有的教育管理职能与责任,从而严重影响小学教育管理工作实效[2]。新课程背景下,改变上述管理模式,通过“教师配备一体化”、“教学安排一体化”、“教学资源共享化”、“财务管理一体化”四个运行模式,创新并实行中小学一体化管理,既能够保证乡镇各小学同一年级就有统一化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进度,在维护九年义务教育连贯性的同时,有效解决小升初的教育衔接问题,提高教学质量;又能够保证各乡村小学教育管理工作的独立性,使各级学校教育管理责任更加清晰,确保教育管理的实效性。

(二)结合实际条件,创新教育资源

因政府教育经费紧张,乡村小学应在深入分析自身实际教育条件的基础上,从以下两个层面出发进行教育资源的补充和开发:一方面,在教育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乡村小学应将购置网络化教学设备和资源作为教育经费最主要的用途,如配置电子白板、提高宽带标准、购买名校名师优质慕课或微课资源等。上述教育经费支配方式能够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信息丰富性,从而获取到更多、更优质的教学资源,相较于购置其他教学设备或资源,该方式能够实现教育经费支出的利益最大化;另一方面,应鼓励乡村小学及教师,深入挖掘本土教育资源,积极进行“校本资源”、“特色课程”的开发,如:以当地特有民间体育活动为载体,开发特色体育课程;以民歌、山歌为主要内容开发特色音乐课程;以当地特有民俗活动、劳作活动为载体,开发实践类活动课程等。在丰富教育资源的同时,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有效落实新课标中“全面培养小学生综合素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目标。

(三)加强师资建设,升级教育理念

教师是教学工作的主要实施者,其教育理念和能力对教学质量和成果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因此,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力度,全面推动乡村小学教师教育理念的升级和职业素养的提升,提高教育管理实效的重要路径。具体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开展相关工作:一方面,创新教师培训教育模式,通过“师徒结对”、“青年教师同课异构教学大比武”、“县级、校级公开课评比”、“城乡学校教学帮扶”等多样化的培训形式,充分利用各方面资源对乡村小学教师进行培养,使其快速学习和掌握更为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模式方法,从而提高乡村小学的整体教学水平;另一方面,应建立健全科学化的教师考评、激励机制,通过绩效考核、物质奖励、精神嘉奖等形式,引导教师主动进行学习和提升,并对其先进教学理念和技能的运用落实情况进行考评分析,不断进行针对性的修正和优化,以此确保先进教育理念和方法得以有效应用,真正对教育教学工作起到推动和促进作用

[3]

结语:

综上所述,新课程环境下乡村地区教育部门及小学校应清楚地意识到当前教育管理工作面临的困境,并从管理模式、教学资源、教育理念等层面入手,利用适宜的方法对教育管理工作进行合理化创新,以此提升其实效性,确保乡村小学教育教学工作能够更好地满足新课标的要求,为乡村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提供更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李建春.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农村小学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J]. 学苑教育, 2020(32):2.

[2]陈秘. 新课程环境下乡村小学教育管理创新思考[J]. 现代农业研究, 2021.

[3]张正俊.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教育管理的路径探究[J]. 进展:教学与科研, 2021(3):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