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基础日语》课程思政实施路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8
/ 2

高校《基础日语》课程思政实施路径研究

梁宏薇

(哈尔滨理工大学  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

摘要:高校《基础日语》作为日语专业课程体系中最为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最有必要开展课程思政,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高校《基础日语》课程思政实施的路径是:首先,要树立“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明确在强化语言技能的同时,将核心价值观念巧妙地孕育于教学中;其次,改革教学内容,深化教材的育人功能;再者,创新教学方法,打造课堂教学、第二课堂实践、网络教学“三位一体”的教育方法;最后,提高日语教师“课程思政”的素养,成为学生知识与素养的领路人。

关键词:课程思政;《基础日语》;实施路径

基金项目:哈尔滨理工大学教育教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520190032)

“课程思政”这一新的教育理念,是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高校《基础日语》课程在内容设定上潜移默化地进行跨文化对比,这会对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直接影响,研究其实施路径尤为重要。

一、《基础日语》课程思政实施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高校《基础日语》课程是日语专业课程体系中最为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贯穿大一大二两个学年,学生零起点学习,容易受“先入为主”的思想影响,这门课的教学质量不仅关系到学生的日语水平,在思想政治方面对学生的影响也最为直接。而且,日语专业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多途径、多视角地接触到了日本文化,特别是日本动漫、网游、日剧等对他们的影响很大,这些大量的外来思想和文化的入侵不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日语专业教材内容多以日本文化为主,在教学中,中国文化的比例较少。所以,有必要在授课时融入中国文化的相关内容,树立民族文化自信。而且,中日两国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这为挖掘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提供了丰富的土壤。因此,在《基础日语》课程中实施课程思政是具有可行性的。《基础日语》作为高校日语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学年跨度和周学时最长的专业基础课程,也必然成为日语专业课程思政的示范课程。

二、《基础日语》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

(一)树立“课程思政”的理念

树立“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逐步完善课程思政的教学体系是首要任务。健全的教育不仅包括知识的学习,更包括具有价值观意义的家国情怀教育,它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挖掘人文素养,使教学知识内涵更加丰富,知识教育更富情趣,能力培养更趋务实。立德不只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及其教师的任务,更是所有课程及教师的任务。因此,每一位任课教师要深刻认识所学专业知识的目的,把握好“人才培养辩证法”,掌握“德”与“知”的辩证关系,有效防止在知识传播过程中出现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学“两张皮”的现象。因此,高校日语教师明确教学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在强化语言技能的同时,将核心价值观念巧妙地孕育于教学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要有意识地把中国文化和核心价值观融入课内外学习和生活实践中,找准日语知识与情感教育、价值观教育的结合点,通过辩论、演讲、写作等活动,间接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其中,使教育的目的渗透于相关的知识载体中。

(二)改革《基础日语》课程思政教学内容

教材作为基础性工具,在内容编排、取舍上都传递着一定的意识形态和价值取向。传统《基础日语》教材多重视日语表达的纯正,宣传的是日本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我国的传统文化。因此,改革并完善现有教材,深化教材的育人功能是实施《基础日语》课程思政的重要途径之一。所以,要科学地编写和使用教材,以教材为载体开展意识形态教育,正确认识中日文化的历史渊源,实现中日文化精髓的有机融合。另外,在《基础日语》课程教学中会使用很多语音和图像资源,并且大部分是日本原版影像资料,主要介绍日本文化、日语知识等方面。教师在选取时,尽量选择与教材配套而且内容科学严谨、积极向上的资源。

(三)创新《基础日语》教学方法

《基础日语》教学过程中,学生必然会接触到日本的文化、价值观,可能引发思想意识的冲突。所以,要将课堂作为开展文化与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阵地,不断创新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中应打破传统的“自上而下”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采取启发式的方法,引导学生分析思考隐藏在课本素材中的“人文素养”元素,指导学生鉴别不同的文化及利益冲突,学会评判或质疑中日媒体对相同主题的不同报道和评论等。鼓励学生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教师的指导下锻炼自己的文化识别能力,降低跨文化交际中的失误,在提高外语专业能力的同时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做好课堂思政的同时,还不能忽视第二课堂的思政育人功能。第二课堂形式多样、时空范围广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教师要鼓励学生参加志愿者服务、社团活动、文化体验等实践活动,将理论学习与行为转化有机结合起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同时利用网络新媒体,开设网上教学资源库、宣传优秀文化、传播正能量等,与日语课堂教学相得益彰。这样,构成课堂教学、第二课堂实践、网络教学“三位一体”的教育方法。

(四)提高日语教师“课程思政”的素养

日语教师不仅是日语语言知识的传授者,也是示范者,其思想政治倾向、道德情操会通过其语言、语气、情感等在教学过程中自然地流露出来,感染和影响学生。要实现寓思想政治教育于基础日语教学中,就要求日语教师充分认识到“课程思政”的重要性,理解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的深刻含义,提升自身的思政意识和思政能力。首先,要培育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和责任担当。可以通过讲座、会议等多种形式组织教师学习党和国家的相关政策,使教师关于课程思政持有基本认知,产生课程思政意识;通过开展培训活动或举办教学比赛来提高课程思政的素养。这些是外力,更重要的是提高教师本身的能力素养,鼓励教师适当地听取一些思政课,学习研究和借鉴思政课教师的教学方法;同时了解理想信念、理论知识和价值理念等诸多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并且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做好知识与素养的领路人。

最重要的是不断提高中国文化素养和用日语传播中国文化的能力,充当好示范者的角色,以自己的政治态度、道德品质和生活方式来影响学生的政治观、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努力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意识。

三、结语

随着我国逐步迈向世界舞台的中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整个社会凝心聚力根本内核的位置日益凸显,需要每一位教师深入挖掘专业课中所蕴含的价值追求,回溯各个知识体系的初心,切实做到从人文主义关怀的角度看待科学知识,自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各自的教学过程中去。在《基础日语》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是一项创造性的教学工作,需要采取各种教学方式方法巧妙地融合,不断探索和尝试。通过专业课这一载体,充分发挥课程思政的作用,有利于增强学生民族文化自觉与自信,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使学生专业成才、精神成人。

参考文献:

[1]金玉.高校日语专业“课程思政”实施策略研究--以《基础日语》课程教学为例.渤海大学学报,2021,(03).

[2]林泉伶.“课程思政”: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研究[D].南京:南京邮电大学,2019.

[3]陈蓓.论“课程思政”理念下的《基础日语》教学设计[J].现代商贸工业,2018(34).

[4]王丹丹.新时代高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研究[D].合肥:安徽农业大学,2019.

[5]朱梦洁.“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以专业课为视角[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19.

作者简介:

梁宏薇(1980.2-),女,汉族,黑龙江富锦人,硕士,哈尔滨理工大学,日语教师,讲师,研究方向:日语语言文学。